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二框说课
《珍惜学习机会》说课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一方面,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侵犯初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如有的家长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学校随意开除学生,有的校舍危险不能上课,有的教学场地被非法占用,有的不法分子扰乱学校秩序、妨碍学生学习等。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另一方面,国家、社会和家庭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学生则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而现在的初中生中存在一些不完全履行受教育义务的现象,如有的初中生动辄迟到早退,甚至逃避作业、逃学……因此,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受教育不仅是权利,也是义务。对于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接受教育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二、教材分析
1.课标的具体要求
本框所依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该部分的内容标准是:“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内容结构分析
第二框 珍惜学习机会
本框分为两目:“维护受教育权利”和“履行受教育义务”。
第一目“维护受教育权利”。
本目以学生遇到的侵犯受教育权的典型情况入手提出了本目的重点问题:如何维护我们的受教育权。
第二目“履行受教育义务”。本目以三个材料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进步使公民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应该非常珍惜。国家的大力投入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家长的努力保障了孩子的受教育机会,所以,作为学生,为了自己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要珍惜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
3.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 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
○ 认同应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②能力目标
○ 提高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
○ 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③知识目标
○ 懂得教育的涵义、教育的作用、受教育权的涵义、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
○ 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
○ 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如何维护我们的受教育权。
②让学生在实践中落实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实现主动学习。
(2)教学难点: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三、教学安排
1.课时安排:1课时。
2.课前准备
搜集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根据本地区学生享有受教育权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情况,搜集有关本地区的教育行政规定,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行使受教育权,履行受教育义务。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岗位,甚至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受教育也是学生的一项基本义务。
(二)学习新课
探究活动一: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P62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知识,提高学生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
活动步骤:
(1)设置情境:假设你是八年级学生小梅,遇到了材料中所说的情况,会怎么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内集思广益,尽可能多地寻找维权方式和途径。
(3)比一比:各个小组陈述本组找到的方法,可行方法最多的为优胜组。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提出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作适当的补充。
探究活动二: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办?P63
活动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只能发现自己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况,而对于以学生整体为单位,被校外社会力量影响上课的秩序和质量,也是一种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况缺乏认识,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全面保护自己受教育权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步骤:
(1)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该校学生的受教育权被侵犯了吗?为什么?
(2)学生在班上对上述问题交流看法。
(3)学生思考材料提出的两个问题。
(4)学生交流。
(5)拓展活动:说一说在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类似的侵犯我们受教育权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6)教师作适当引导和总结。
注意事项:
学生对该种侵权行为可能认识不足,在活动中会出现思路较狭窄的情况,教师可多作引导,让学生思考该种情况下学习的质量和对今后学生命运的影响,将危害结果和原因进行联系。
探究活动三: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到:一方面,历史的进步使公民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应该非常珍惜;另一方面,国家的大力投入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家长的努力保证了孩子的受教育机会,所以,作为学生,为了自己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要珍惜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
活动步骤:
(1)学生阅读材料。
(2)学生围绕设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
(3)各小组代表发言讲述自己小组的感悟。
(4)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
注意事项
(1)由于生活年代和环境的差异,学生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传递的信息,在理解上可能有困难,教师可多作一些提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2)对于材料三,可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了保证自己的受教育权得以实现,自己的父母付出了什么?
(3)教师对材料还可作适当的延伸: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得到的国家和家庭努力予以保障的受教育权,报有感恩之心。
探究活动四:小刚拒绝辍学,对自己、家庭、社会有什么好处?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到受教育不仅是公民应该享受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进而认识到不完成义务教育的违法性,学生及家长都应为此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另外,此活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信心:小刚通过自己的维权行为重返了校园。
活动步骤:
(1)学生阅读材料。
(2)教师提出两种观点:小刚不服从家长的安排,在家庭贫困的情况下还坚持学习,不为家里挣钱是不对的;小刚坚持完成学业,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表现,是正确的。
(3)学生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教师作引导。
(4)在辩论的基础上学生思考、回答材料后面提出的问题。
注意事项
(1)教师可着重分析小刚的维权行为及与此相对应的结果:小刚重返校园。因为他主动维护了自己的受教育权,所以能享受自己的受教育权,再次强化学生的维权意识。
(2)在分析小刚拒绝辍学的好处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接受义务教育对个人和家庭以及社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两个方面去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探究活动五: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什么?
活动目的:将理论和学生的实践联系起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活动步骤:
(1)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思考。
(2)完成材料上的填空内容。回答问题:假如遇到下列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3)学生交流,教师作总结。
(4)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制订出本班的学习守则,用以规范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行为。
注意事项
(1)组织该活动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使活动更有实效。
(2)教师可指导学生细化对自己的要求,如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至少接受完九年的学校教育等,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此来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
(三)总结:
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显著的关键时期,也是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为自己、为家庭、为祖国终身学习吧!
(四)练一练: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报告中说:“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材料二: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称,2004年中国继续加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3.6%,西部12个省(直辖市)已按要求全面推进“两基”的实现。
从国家增加对教育的经费投入的材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但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在生活中父母辛勤劳动供养子女读书也不容易,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五)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
(六)主要板书:
第三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
1.维护受教育权利
○ 受教育是基本权利
☆如何维护我们的受教育权
2.履行受教育义务
○ 受教育机会来之不易
☆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②认真履行接收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七)教学反思
本框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和活动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培养、智能得到发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让学生感受并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
1、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有效教学资源。有效的教学资源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触手可及的体验中感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2、要努力达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目标。本框教学打破课堂的“平静”与“平衡”, 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鲜活的背景中感悟生活,提升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唤醒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提问、质疑与讨论中体验与感悟,顺利达到“三维目标”。
3、要正确处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调控的作用,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要根据课堂的情况灵活开展活动。否则,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只是旁观的现象或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