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点心》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说学生
(一)教材简析
《点心》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辅读学校教材《实用语文》第五册第6课。《点心》包括三个词“面包”、“蛋糕”、“饼干”;一个句子“面包、饼干、蛋糕,小朋友都喜欢吃这些点心。”;一个部首米字旁“米”;两个一类生字“面”、“干”和课后习题“练一练”、“读一读”、“说一说”。《点心》知识容量少,内容与低年级智障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适宜他们轻松学习。根据《点心》教材编排特点,我打算用四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学习词语“面包”、“蛋糕”、“饼干”, 了解这三种食物都是点心。第二课时,认识米字旁“米”, 学会书写“面”、“干”,完成习题“读一读1”;第三课时,学习句子“面包、饼干、蛋糕,小朋友都喜欢吃这些点心。”和完成习题“说一说”;第四课时,完成习题 “读一读2”和“练一练”。本节课我给大家呈现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湖北省培智学校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结合智障生社会生活实际需要的理念,在认真研读《点心》教材和全面了解本班智障生学习实际特点后,我制定了适合他们学习能力的层次分明的具体教学目标。
A类(认知、表达、书写能力相对较强的智障生):学习词语“面包”、“蛋糕”、“饼干”,会认读,理解词语,并了解他们是点心。
B类(有一定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存在一些障碍,书写需要指导的智障生):学习词语“面包”、“蛋糕”、“饼干”,在老师提示下能认读,并在老师的提示下说面包、蛋糕、饼干是点心。
C类(认知、书写能力极差,存在语言表达障碍的智障生:能跟读词语“面包”、“蛋糕”、“饼干”。
(三)教学重点
认读和理解词语“面包”、“蛋糕”、“饼干”。
(四)教学难点
认读三个词语“面包”、“蛋糕”、“饼干”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充分考虑到低年级智障生语言表达、识字特点及素质发展的要求,在教学中采取谈话法、观察法、讲解法、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力争用贴近智障生生活的实物、图片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它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最大限度地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放松心情。
智障孩子不止有语言的表达的不流畅,还有肢体动作的不协调,以及严重的自卑心理。而对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活动的孩子们来说,必须要想办法放松他们紧张的心情,同时还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为此,我设置了自我表扬和表扬他人的一个环节。
(二)根据实际,化难为易授新
利用低年级智障生好奇心大、表现欲强、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学习优势,结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单生活化的特点,本课时从智障生的生活经验着手。
1、直观呈现,切入重点。
根据智障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先后向他们一一出示“面包”、“蛋糕”、“饼干”实物,让智障生看、摸、闻、尝,以便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训练语言的表达。由于三种事物差不多,在教学上我尽量采用教,引,放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这三种事物。
2、方法多样,化解难点,
培智语文教学形成难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智障生对某些事物缺乏感性认识,缺少抽象思维的中间媒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就用多媒体来活化教学内容,把抽象词语具体化,把静态画面动态化。所以在教学词语“面包”、“蛋糕”、“饼干”的认读时,我采用实物结合、跟读词语、独立读词,给实物找朋友等方式。为了突破重点,我还设置了找词语,和词语一起动一动的活动,通过以上教学步骤,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和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资源整合,促全方位拓展
在引导智障生认读“面包”、“蛋糕”、“饼干”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学科资源整合。首先,设计提问“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食物?”,引导智障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看图数数;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这些食物是点心。其次,抛出目标话题“你还知道哪些点心?”在智障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以图片方式出示生活中的其它点心,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最后,我适时启迪“点心好吃,我们能不能多吃?吃点心前应怎样做?”,依据智障生答案,引出: “我们应该做到先洗手再吃适量的点心。”,以此达到预期的生活常识和思想教育。
附板书设计:
第6课 点心
面包 蛋糕 饼干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