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
案例背景:
我国古代教学理论就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合作学习在古代就显示了它的重要性。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的普遍实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给英语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发展了学生的交际与审美能力;与此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然而,是不是所有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呢?这引起了我的反思。
案例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要是讲Do you like bananas?由于食物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的学习兴致都很高。于是我在第二课时里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的环节,让学生们做一个Food Survey,即小组成员互相用Do you like ….?进行询问,并做好记录,最后每组各派一个代表,用“…likes…, and he/she doesn’t like …”的句型汇报组内每位同学的喜好。
在七年级(3)班,我在离下课还有6分钟时派出了这个任务。学生们按照惯例前后桌成一小组,兴致勃勃的开始了讨论。看到这种情景,我心里还是很满意的:学生们讨论的还不错嘛!然而,当我站在教室最前面认真环视时,我发现部分小组中有些学生并没有参加讨论,而是坐在那儿做小动作,或是呆呆的看着别人讨论,又或是面无表情的趴在桌上!“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很纳闷:“这个讨论题目很贴近大家的生活,而且句型也是比较简单的,难道他们还没有掌握吗?”想到这,我直接朝那些学生们走过去,想一探究竟。而他们一见我走过来,就马上精神十足的参与到讨论中。我不做任何表态,而是静静的站在旁边听。结果证明,大多数学生的句型掌握都还可以。
那么为什么他们刚刚不参加讨论呢?难道是故意捣乱?但是他们看起来也不像是捣乱啊?我越想越不明白。于是在这节课结束后,我把当中的几个学生叫到一旁,略带责备的问:“你们刚刚为什么不和小组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啊?”一个学生支吾着:“反正又不是我做汇报,参不参加讨论无所谓啊!”他的这句话就像是黑夜里的一道闪电,突然让我茅塞顿开了:哦,原来如此!因为小组是固定的,在不断的小组合作讨论中学生们慢慢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在一个小组中,做记录的肯定是这个字写的好的同学,做汇报的肯定是那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而剩余的同学是可有可无的。
看来问题还是出在我身上。思考了片刻,我心里有了一些想法。接下来是四班的英语课,我同样把最后6分钟留给学生们进行讨论,但是我改变了一点:这次每个小组要让以前没有做过记录和汇报的同学负责做记录和做汇报,而其他同学除了要讨论外,也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学生们都很兴奋,讨论的异常激烈,而平常没开口的学生这次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学生不会讲,就让组内的其他同学教他,学的非常认真。最后汇报时,我尽量让他们大多数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而当这些学生用兴奋而又带点紧张的声音进行汇报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案例分析: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少教师把“合作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然而在相当多的课堂上,我们发现这一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看起来气氛很热烈,但由于课时紧,内容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充分挖掘小组成员的职能。同时小组成员角色的落实不到位,容易出现“组内权威”的现象,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学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发言者,而成绩差的学生成了忠实的听众。这些现象在英语课堂中很普遍。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合作学习明显走进了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我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而不是随意性的进行分组。教师在编排小组时,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交际能力、性别、个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而班级小组之间基本上是相似的,均衡的原则进行分组。小组人数要合理,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能力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同时小组成员的角色应该是动态的,组内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成绩好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而成绩差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从而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等,选择适当的内容、时机和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任务,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任务,也可以是学生主动提出的,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形式化。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小组内应设小组长,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2)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相互补充、有更正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要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与合作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如果老师经常用Good!Very good!You are clever!Well done! Wonderful!Excellent!等来鼓励学生,那么整个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会格外浓厚。有时,教师亲切地对学生笑笑,给他们一个表扬的眼神,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
结语
爱尔兰作家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相交流思想,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那么作为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尽量做到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一个都不能少”!
相关阅读推荐:
› 获奖七年级语文案例 以《我爱这土地》为例浅谈“诗教”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