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我的亲人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我的亲人们》,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等六个方面来对本课展开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主编杨九俊,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教材侧重于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本单元所选择的是一组描写亲情的文章,学生从课文中感受了作品中的亲情。本节活动课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亲情的可贵,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本向社会拓展的目的,同时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财会一年级学生,26个女生,性格内向的占大多数,个别学生家庭情况特殊。平时班级活动有兴趣参加,但因胆子小不敢参加。想与家长沟通,却不知如何开口。平日的口语交际、写作练习,想说想写但总觉得力不从心,缺方法,缺技巧。本次课继续着手改变学生的这些现状。
三、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要求:通过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可以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以及日常生活、职业岗位与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根据该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本节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1.阅读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与欣赏水平。
2.通过推荐、介绍、写作等环节,训练相应的语文能力。
3.通过活动增进对家人或亲戚的了解,体验亲情。
这是本次课的重点:
1. 通过推荐、介绍、写作等环节,训练相应的语文能力。
2. 能通过具体事件表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表现亲情,并能从中体会亲情的可贵。
这是教学难点:能通过具体事件表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体会亲情,感恩父母。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活动的引领下,通过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中完成相关的活动任务。
五、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我校“任务引领,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我将活动设计为:“活动准备”、“走进课堂”、“活动展示”等五个部分。
(一)活动准备:
课前印发活动方案,让学生做好如下准备:
1.搜集全家福照片,了解照片,了解家人或亲人。
2.利用照片,制成影集或电子相册。
3.阅读第一单元所学的文章,推荐作品中的人物。
为了降低活动的难度、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我将原本的查阅相关族谱资料改成搜集全家福照片,这样学生容易操作,也就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寻找了照片,了解了照片上的人物,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
(二)走进课堂:
接下来,我用了公益广告《打包饺子》视频,导入新课,营造感悟亲情的氛围,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视频上的老人老年痴呆,忘记了很多事,却记得儿子小时候喜欢吃饺子。这就是最纯最真的亲情。观看视频后,引导学生得出:亲情不是说你想忘就能忘掉,你说感受不到它就不存在的结论。引发学生思考: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亲情在哪?
(三)课堂展示:
为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用2节课5个活动环节来完成。
1.读一读——推荐文学作品:
首先我们来读一读文学作品,看其怎么表现亲情的。结合第一单元所学课文,推荐文中的人物,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小组讨论分享推荐文章,点评,提出评价意见。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中职学生的写作基础普遍较差,课前印发的学案上有推介模板给学生模仿,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进行了一次人物推荐训练,学生有东西写,也就愿意写。事实上,不少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范文,进行了模仿写作,效果不错。
2. 问一问——了解亲人,提问题。
下面来了解自己的亲人,进入问一问环节。
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全家福照片,为更好地了解全家福中的亲人及其故事,请设计你的问题。通过活动学生学习学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各自的问题进行分享。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分享的问题比较浅表化,如:“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里拍的?”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并指导学生针对照片拍摄的背景,缘由等进行追问。让学生回忆父母平日生活中的言谈举止,生活起居,想一想在这些特定的时间内,父母曾经说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学生讨论后设计了这些问题:如咱们家的房子盖了多长时间?在这过程中最艰难的一件事是什么?怎么解决的?有没有怨恨,抱怨?
有的学生找不到全家福,我引导他们追问:家里为什么没有全家福?现在条件比以前好一点吗?为什么不拍一张全家福?
通过追问,学生感受到父母承担的家庭责任,感受了亲情,为后面的环节作好了准备。
本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参与了活动,进行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又学会了深入思考问题,开始理解、体谅父母。
3.说一说——介绍我的“全家福”。
为更好地让学生体悟亲情,于是进入了第三环节说一说,介绍我的“全家福”。本环节的预设是让学生通过几张全家福,了解家庭成员、家庭变化,感受大家庭的温馨。但实际情况是有的学生连一张全家福都没有。为了准备活动,有同学新拍了全家福,或为自己设计了一张全家福。因为有了第2个环节老师的启发点拨、引导追问,学生对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有话可说。
如:有学生介绍了父母亲人为了给爷爷奶奶准备70大寿,几天几夜辗转反侧;有学生介绍了父母为了尽早盖好房子起早贪黑,有时相互抱怨,但最终都相互谅解……
活动中很多同学说出了全家福背后的一些故事,并通过故事感受了亲情的宝贵。
过程中师生共同对介绍情况进行点评,修改:指出要将书面语换成口头语,日常用语,如:将爸爸妈妈改成我爸我妈,添置新衣改成买新衣服等。介绍时要自然大方得体,使自己的介绍更符合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况。
活动结束后,我建议学生以本次活动为起点,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定期为自己、家人拍些照片,记录自己的成长、家人的陪伴,一学期后,将照片搜集整理,制成电子相册,并坚持做下去。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又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个环节,学生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其观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