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 正文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本站微信

 沁园春·长沙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沁园春·长沙》。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说教材——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飞扬的诗情”。

本教材基本上是以文体来组元的,并以单元构成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单元“飞扬的诗情”从中外现代诗歌中挑选了几位诗人的代表作,《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代表作,通过欣赏,领略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说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诗歌的感情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

因此特制订:通过诵读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为本课的知识目标。

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从而能广泛的欣赏诗歌,

因此制订:学会初步鉴赏诗歌,为本课的能力目标。

《沁园春•长沙》作为必读课文对中职学生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因此,特制订: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为本课的情感目标。

说教材——教学重难点

“自古逢秋悲寂寥”,文人自古喜欢伤春悲秋,作者笔下的秋景却是生机勃勃勃的。

因此,特制订:赏析湘江秋景。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沁园春•长沙》的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因此,特制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 情

本课面向的学生为我校中职一年级学生。

v 认知能力:对于诗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诗词诵读量少,想象联想能力和感悟能力较差,往往不能在阅读中充分展开联想想象,真切地感受形象。

v 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但由于基础薄弱,鉴赏诗词的能力还不够。

v 情感态度:大多数比较喜欢现代诗词,但多局限于憧憬青春,空想未来。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点拨教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中,提倡“美读”的方法。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更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反复的朗读作品,在朗读中把握诗歌的韵味。因此,在教法上我还采用朗读法。

说学法

中职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对诗歌的理解、感悟能力也不强,结合诗歌的特点,在学习方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朗读品析法,在朗读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联想想想法,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形成有形的图画,仔细揣摩、品味、感受诗歌意境。
问题探究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

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在播放舒缓的轻音乐的同时,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湘江秋景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图片有何感想,然后以毛泽东如果看到这些后又会有何感受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这样导入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二诗词研习

设计构想:

此环节为本课时的教学主体。

方式:将音乐、图片、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等有效整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启发与点拨;以诵读贯穿课堂,通过朗读、品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

(一)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诗歌的感情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因此,首先让

1、学生听朗读录音,要求划出节奏,标出重音,体会语气语调。

通过听录音,学生不难划分节奏,标出重音,但对于该用什么语气、语调要细细体会,才能回答出。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补充使学生初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进行:

2、配乐朗读。
[在舒缓的轻音乐中,教师进行示范吟诵,注意节奏、轻重、情感。以此带动学生有感情朗读。]
3、学生自由朗读。

由于学生起初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好,都不愿意示范朗读。所以在找学生示范朗读之前,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较好。

学生结合示范朗读以及对诗歌的语气、语调和节奏的把握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过之后,基本能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然后再

4、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指名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学生读出诗歌的气势。其余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

通过学生听录音、示范朗读、自由朗读、激情朗读等方式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既调动了朗读的热情,又能让他们在反复的朗读中进一步熟悉诗歌,为诗词赏析画面做好准备。下面请学生再读诗词,

(二)再读诗词,赏析秋景

1、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基本上能找到四幅画面,但概括的不够精炼,教师提炼语言概括为: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就所描述的四幅画面,重点赏析湘江秋景图。
2、赏析湘江秋景图

(1)上阕写了哪些意象?

教师补充说明什么是意象。学生了解了意象的含义之后,通过朗读,很容易解决问题。

(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这需要引导学生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小组讨论比较其优劣,来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为了便于学生准确把握秋景的特点,我出示一些古人的悲秋之作,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这首诗的与众不同。
(3)同写秋景,为什么它与一般的诗词悲秋的风格不同?

在这一环节中补充作者介绍以及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秋景之所以是生机勃勃的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做到知人论世“。
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色,作者内心的感受如何?请学生三读诗词,体味情感。
(三)三读诗词,体味情感

1、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色,作者内心的感受如何?

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那种“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气。
诗人从“怅”字转入抒情,带出下半阙忆事抒情。所以在这里要对毛泽东少年时期在长沙的活动作一些介绍。进而,
2、赏析峥嵘岁月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在脑中还原画面,然后再让学生描述这样一幅画面。然后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作者和他的同学的精神风貌。这是一群可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进而,
3、赏析“中流击水”图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首先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在脑中还原画面,然后再让学生描述这样一幅画面。通过画面的描述,让同学感受实际上这些青年必是革命狂澜的掀起者,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都应该是我们这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三 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写的景物,同学评价是否把握住了景物的特点。

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四 获取新知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诗歌鉴赏方面的收获,完成本课的能力目标。
五、布置作业: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诗词中秋景的特点,特布置作业:发挥想象、联想,把上阕改写成200字左右描写景物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以后的教学中,继续高度重视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鉴赏诗歌,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该如何鉴赏诗歌,但还有待于巩固加强。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

苏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说课稿 平面向量的概念

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二册 改造我们的学习说课稿

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二册说课稿 气质和性格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再别康桥说课稿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说课稿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苏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说课稿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二册说课稿 我的亲人们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