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征文心得论文反思> 正文

幼教论文: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实施与研究

本站微信

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实施与研究
【摘要】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踏入了小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的美好,可是好多的突发状况却成为老师们每天挥之不去的阴影。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是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首先面对的难题。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理论,2-7.8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也就是“他律”阶段,成人是儿童的一切道德和一切真理的源泉。可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真的只能“他律”吗?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否一定要一等再等呢?针对这一问题和困惑,我开始分析大班幼儿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幼儿园和小学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一个多视角多层次的方面来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关键词 自我管理,策略实施,幼小衔接

去年由于工作的调整,我有幸能成为一名一年级的老师,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度过幼小衔接的生活,真正感受孩子们在一年级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作为一名曾经的幼儿园老师,我非常期待和一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建立一个美好的开端,可是:
每天早上的作业总是收不齐,要一本一本的查!
放学理书包时整个教室鸡飞狗跳的?
学生面对满课桌杂乱的东西无动于衷,总是会不时的有东西掉在教室里!
。。。。。。
我不禁思考:孩子的自我管理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心,为什么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还会出现这样的混乱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分析了幼儿园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我当时作为幼儿园老师每天的工作,再对比了小学的各个方面后发现,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在小学我们发生了一些变化。
1.我们更自由了
幼儿园和小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孩子更自由了。我们宋庆龄学校有课间和午间大活动,时间为25分钟,下午的作业时间(近一个小时)也都是自己安排。可是,更多的自由对孩子们来说也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如何分配这些自由的时间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所有环节如:上厕所,洗手,理书包等等,老师都会发出明确的指令提醒。而到了小学,老师就不会刻意的去将这些事情作为集体活动来进行。没有了老师的指令,孩子们就不知所措,对于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毫无头绪,过度的依赖老师而造成没有自我管理意识。
在开学的时候,我们的自由活动中通常会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一味地想着玩,小便洗手喝水等统统抛在了脑后;非常拘谨,面对自由的活动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一种孩子其实有了一定的分配时间意识,但是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分配不均使得自我管理还是显得混乱。
我认为,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皮亚杰所说的“他律”阶段,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完全不能“自律”,而是他们的“自律”或是自我控制与管理意识都不够强烈,一旦老师或是家长主动的包办了一些,他们也就“乐享其成”了。
2.家庭与学校要求的落差。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老师:您的孩子在这里吃饭吃的很好!
家长:真的吗?不可能吧?他到现在家里吃饭都要阿姨喂呢!
有时候我们老师根本无法想象出孩子在家里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家长也经常不相信老师为他们描述的孩子在校表现。
为此,我们在整个一年级做了一次有关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问卷,具体结果如下。
1.1独立吃饭:
只有53.5%的孩子在家里是做到完全独立吃饭的,平均用餐时间为25分钟。在问到家长是否认为孩子在家吃饭的表现与学校一致时,有46.7%的家长表示不一致,而有26.7%的家长表示根本不知情。
1.2对待作业的态度
有40%的孩子在家会完全主动做,60%的孩子需要家长提醒才做,其中同时有40%的孩子是需要家长在旁辅助完成作业
1.3关于整理各类物品
有53.3%的孩子能做到独立整理自己的书包,只有33.3%的孩子做到在家独立整理个人玩具
1.4管理文具
在本次的问卷中,丢失文具这一栏的情况最为有趣,有53.3%的孩子在学校里由于各种原因遗失了自己的文具,如铅笔,橡皮,尺等,平均遗失次数为3次。这时有75%的家长会询问孩子原因,但是66.7%的孩子都说不清楚原因
从数据来看,我们的大部分孩子在家里根本没有自己动手的空间。家长对孩子自我管理的要求与学校有一定的落差。
在这一年里,我作为班主任在深刻地体会到孩子因为自我管理不足而导致的各种困境
举个简单的例子:
 公共框的悲哀
开学后,班级里总是会有孩子捡到这种那种的文具,铅笔,橡皮,尺,或者是小玩具,五花八门的都有。于是,我就找了一个篮筐,取名叫“公共框”,跟孩子们说,如果在地上捡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放进公共框,如果谁掉了自己的东西就先去公共框找一找。这好比就是一个失物招领处。
一天又一天,公共框的东西就越来越多,各种漂亮的文具堆满了公共框。可是就没有人认领,遗失文具的孩子也不着急。
意识到问题后,我开始着手在班级进行了一些策略的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大家分享。
1.自我评价表格的使用(见图1)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自己的表现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判断,因此用这种方式,让刚进入小学的孩子能够通过记录的方式回顾自己一天的表现,在每天的自我评价中了解行为规范的定义,从而主动地遵守规则。
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以下一些内容:
* 我按时到校,不迟到
* 我很有礼貌的和老师问好
* 我在教室里和走廊上不奔跑我吃点心、吃饭做到“三轻三净”,不挑食,不浪费
*我能坚持举手回答问题*
* 我能独立做好第二天的学习准备,按时上床睡觉
可以看到开学初期的内容都是比较基本的,而且以生活习惯(吃饭,按时上学),文明礼貌(有礼貌,不奔跑)为主,这样避免孩子一下子感觉不适应,又从另一个方面帮助他们继续巩固在幼儿园习得的良好习惯。再从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入手,比如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回家做好第二天的学习准备,按时睡觉等。在巩固已有习惯的同时提出要求,让孩子在一个比较自然的环境中逐步过渡。
孩子们如果觉得自己完全都做到了就打个笑脸,这样一天天的进行着,孩子们对于这些基本的规则都有了很清楚的认识。
此外,每项内容的具体规则都由全班孩子讨论而得的。
比如说有礼貌的和老师问好。针对这个,我们还做了一个情景表演,让孩子们自己来表演一下应该怎么和老师问好,在有趣的游戏过程中了解了规则的一致性,这他们对于规则的执行就更加主动了。
最后,这份评价表的执行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先做了些前期工作,然后鼓励家长回家先看一下孩子的自我评价,然后和孩子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填?”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天的表现,也能够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有些家长通过我的在表格上的“小提示”就能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在家里进行配合,并且在联系册上及时反馈给我,这样促进孩子的发展,也培养孩子“学校家里一个样”。
2.临时班组的运作
临时班组由四名学生组成,每周轮换一次,按照学号产生。通过实践表明,临时班组的有以下一些优势:
2.1打破了班长或副班长的独挡一面制,把管理班级的机会交给了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们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2.2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班级管理,在管理的他人过程中了解到别人的优点和弱点,从而对自我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2.3鼓励孩子既会合作又会分工。临时班组的四个孩子在一周的开始就可以进行讨论,根据班组的一周任务:如收作业,发点心,检查课桌等内容进行任务的分配。在管理小组和班级的同时也在管理自己的各个方面。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例子:
5号到8号是四个小男生,Anthony, Kevin, Baily和Christian性格各异,按照临时班组的顺序,他们在这一周成为了临时班组。在这四个人中,Anthony同学成绩很好,但是自理能力非常低,Kevin同学很全面,可是比较固执,经常与人发生冲突,Baily同学很调皮但是很聪明,Christian同学是个混血儿,中文不太好,动作特别慢。如果是按站班长制的话,他们四个人估计读完小学5年都不可能参与班级管理。
在星期一的一早,我就告诉他们你们这周的任务就是收作业,发点心,检查桌椅,检查喝水等情况。他们听后就开始了以下的讨论:
Anthony,:我来收作业,我家比较近,我可以提前15分钟到学校、
Christian:我也想收作业
Kevin:你同学的名字都不认识,不能收作业
Christian:那我发点心吧
Baily:我吃点心比较快,我可以检查吃点心
Kevin:我们谁吃的快谁就检查小朋友的点心
Anthony:我吃得很慢,我不可能检查点心,你们做吧
。。。。。。
可以看出,每个孩子其实对自己的优势和弱势都很清楚,给了他们一个合作的机会后,他们就通过了讨论与合作开始了一周的班级管理。一周结束后,我分别问了他们四个人同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星期你表现得怎么样?
Anthony:我作业收的不错,但是我吃点心太慢了,下次我要吃快一点。有一天我在忘记洗手就发点心了,这个不太好。
Kevin:我和Anthony收作业收的很好,没有需要老师的帮忙,不过我有两天早上来的有点晚了,这点不太好。
Baily:我有两天自己作业忘记交了,所以没有收作业,下次要改正。下课后玩得太多了,忘记发点心了。
Christian:我这个星期吃饭吃得很好,所以可以检查小朋友的点心和饭菜。许多小朋友的名字我还不认识,所以没有办法发作业。
可以看出,这四个孩子通过了一周的合作,都在管理别人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相信下次他们的合作会更出色,
谈了这些策略后,作为曾经的幼儿园老师,我也想说说我对幼儿园幼小衔接中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一些看法:
1.降低指令的频率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老师都会发出明确的指令提醒,我们的确很负责,但是孩子们对我们的依赖会越来越大,一旦到了小学,他们马上就变成“无头苍蝇了”。所以,我们要逐渐改变过于“无微不至”的照顾,降低指令的频率,让孩子有时间自己去思考需要做什么,有了自己的思考,他们才会有属于自己的行为。
2.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由于对孩子安全的重视,当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时,从来不敢让任何一个孩子离开我的视线,无论是教室里,户外活动,我始终确保所有孩子都在我的视线范围之内。这为我换来了孩子们的安全,家长们的信任,可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孩子们少了一些自由的时间。到了大班,我建议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可以进行一些调整,教学时间安排上更多地弹性化。如设计课间休息的时间(5~10分钟),在这个时间段里让孩子们自己去分配:洗手,上厕所,喝水,聊天等等内容。允许孩子在一定时间中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动方式。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他们在小学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3.规则制定的内化
在幼儿园,我们习惯于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孩子们也习惯于听老师的指令去完成所有的活动。但是,他们真正理解了吗?他们的模仿完成是否可以让他们完全理解规则的含义呢?通过在小学的经历我发现,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许多时候根本不了解规则的含义,只是一味的跟着老师或是同伴做。
我认为,在“学做小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不应该一开始就明确的告诉孩子你们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而是通过图片,事例,小故事,情景表演,甚至请一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来班级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让孩子们在自然的过程中了解规则,了解每项规则背后隐含的含义,那么他们也会更好的去遵守。
4.家园之间的配合
孩子每日在幼儿园与学校的时间远低于在家的时间,他/她的自我管理如果只局限于学校,是无法让孩子形成长期稳定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这也是幼儿园做了大量的自我管理教育,但在小学却呈现出效果有限的重要原因。因此,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老师,都需要将对孩子自我管理的要求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起家园一致的教育理念与方式。
自我管理是人给予自我幸福的关键能力,不仅仅在于孩子对小学的适应。因此,这将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相关阅读推荐:

幼教论文: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之我见

幼教论文: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论文

幼教论文: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实施与研究

幼教论文:浅谈游戏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如何发挥最大的作用论文

幼教论文: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障碍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分析论...

幼教论文:让早期“悦读”成为幼儿自主发展的动力

幼教论文:幼儿文学欣赏中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模式的PK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