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中位线》评课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一条重要的几何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导需要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它既是对平行四边形的巩固,又是后继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因此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本节课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这节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难易适度。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目标、反映目标,王老师能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详略得当;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想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节课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
4.教师素质。教态自然、亲切、语言清晰、简练、生动、富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工整,具备用图形表达数学思想、性质、建立联系的技能;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适时,演示熟练,能帮助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一点看法:
课堂结构设计不太合理,从而使第四个学习任务纲要完成的不太理想, 我觉得没有强调对角线的特点是这节课的一个缺陷。
评《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
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的学习是安排在四边形知识之后,定理的证明是一个难点,王老师在教学中作了适当的铺垫,让学生通过裁剪、拼图、观察、猜想得出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位置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安排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好了相应的台阶,这一操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缩短了学生认知的“ 潜在距离”,接着让学生尝试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品尝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理念;针对该班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王老师安排了二道练习题,练习1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基本应用,学生从中知道当题设中出现中点时,常常要考虑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解决;练习2是有3道小题组成的一组变式题,其中第1小题是基本题,为后二道变式题作铺垫,第2小题是条件变式,第3小题是结论变式,练习2的背景都是三角形,学生通过这一练习,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进一步地理解;最有特色的是本节课王老师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开展了自主探究活动,对“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的问题进行系列合作探究,通过讨论、猜想、交流、证明、归纳总结,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整堂课,教师教态自然,讲课清晰,具有较好的教学水平。
评《三角形的中位线》复习课
这节课学习形式上新颖,先给学生设定了四个学习任务提纲,让学生认真的去完成。因此整堂课上,学生是既动脑又动手,气氛活跃,课件制作,内容安排独到好处。通过猜想和实验,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第四个学习任务提纲对于四边形的四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作了详细的归纳,使学生通过例题的证明方法,找到了构成四边形只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的规律。这节课,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始终是指点、引导、不包办,这是我们一代老师学习的榜样。
供参考的有,一是: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合理,有点虎头蛇尾,精彩开始,草草收场的感觉。二是:开始时,可否省去中线这部分内容,整节课可更突出主题——中位线。三是:探索、猜测之前是否再安排一点具体简单的动手操作题,先感性的对三角形的中位线具有的性质有一个认识,再转入一般化。四是:第四个学习任务提纲的探索二的归纳,是否可通过书本的例(探索一)后,用动画的形式来展示效果会很好,至少比实际上课时间上可更省些。五是:对于具体问题时,学生还是有许多用全等来解决的,这说明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还有排异性。教师应举一例来比较,说明两者皆可解决,但各有优劣,应让学生懂得新知识的重要性。
评公开课三角形中位线
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清晰,教学形式符合学科、学生特点,启发诱导符合学生实际。且引入方面很有独特之处,教学环节紧凑,四个阶段学习任务明确。第一阶段通过探索,即通过从实践(画三角形中线)-认识-再实践(中线与中位线的区别)的过程中得到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学生初步认识――猜想),然后老师进一步讲评得出定义。(在讲定义中不清,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而不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第二阶段猜想的论证,即在得出结论前,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手段(拼画活动),不但说明猜想的正确性,而且缩短了学生认知的“潜在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口尝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第三阶段定理的应用:通过练习和题中题的方法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第四阶段符合当前新课程的理念,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对“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的问题进行系列合作的探究,通过讨论、交流、归纳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精神的能力。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