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分式方程第一课时-如何解分式方程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复习引入
|
提问:1、方程的定义 2、等式的基本性质
|
提问并板书的方程定义,既然加上补充成分式方程的定义;板书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性质2,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不等于0的数或式子,等式仍然成立。
|
1、全体口答
|
1、通过课题,学生已经明白今天要学的内容是分式方程,提问方程的定义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分式方程是方程的一类,是等式,所以等式的基本性质适用于方程,也适用于分式方程
|
环节二:
以旧带新;触类旁通
|
通过分式方程:
90/(30+x)=60/(30-x)的求解过程。是学生明白解分式方程是将其转化成分式方程
|
板书90/(30+x)=60/(30-x)
提问能解吗?
隔行后板书:
90(30-x)=60(30+x)并提问:能接吗?
|
问题1有点迟疑,部分有提前学的同学回答能解;问题2异口同声回答能解
|
这样一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老师会这样写?究竟两个方程间有何联系?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脑袋里面转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建构了新知
|
环节三:
明确依据;强化新知
|
明确分式方程90/(30+x)=60/(30-x)可以通过等式的基本性质转化成90(30-x)=60(30+x)整式方程,然后求解
|
提示:注意观察两个方程,发现他们的联系吗?再引导学生看刚才复习过的等式基本性质。
|
稍作思考后回答:交叉相乘。引导后知道应该是运用等式的性质二。
|
引导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分式方程可以通过转化成我们已经很熟练的整式方程求解
|
环节四:
板书步骤;规范格式
|
按照书本的规范格式作为示范板书,给学生一个规范
|
补上刚才留空的一行: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以两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30-x) (30+x),去分母得。强调这一步就是去分母,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关键一步。
|
看老师板书
|
尽管有些同学已经提前预习了,但这些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以及处理依据是什么,学生似懂非懂,所以需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
环节五:
留白过程,满下伏笔
|
后面整式方程的解题过程已经检验过程都留空,为一下强调检验过程铺垫
|
提问:以下过程大家都懂了吧,那我就不详细下了。
|
认真听课
|
留白过程意图有两个:一,稍后时间巡视学生集体过程,若发现普遍问题就集体讲解,否者直接给出;二,一向学生都会很容易忘记分式方程的检验,所以等一下在学生做完所以题目后再特别提示会产生无解的情况,因此需要检验这一必要步骤
|
环节六:
先做后教,加深印象
|
板书另外四道解分式方程的题目作练习,根据完成情况再评讲
|
板书四道题目:
(1)5/x=7/(x-2)
(2)2/(x+3)=1/(x-1)
(3)1/(x-5)=10/(x2-25)
(4)x/(x-1)-1=3/(x-1)(x+2)
|
堂上练习本完成练习
|
学生解题后,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性质中除为什么要强调不为0,是否这5道题的值都符合原方程。(4)(5)两个方程是无解的,因为解代入分母中为0。这时再强调分式方程接完后必须要检验。
|
分式方程定义
等式的性质
|
课题
例题(1)练习(2)~(5)
|
相关阅读推荐:
› 初中数学说课稿
› 初中数学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