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1-10-26 07:14: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 公告: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评课稿
本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4.1《几何图形》的第二课时,是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中认识了许多的几何图形之后继续认识几何图形的一个延续。本节课为我们认识立体图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在本课设计中,我以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引入新课,然后从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着手,让学生了解到在数学中主要是从立体图形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三个方向去看这个立体图形。注重了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1、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就通过诗句中的数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自然的引入到了对新知的探究中。
2、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情境。
这节课中,在解决了如何从不同方向去看长方体后,接下来通过“练一练”、“猜一猜”、“动动手,画一画”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圆柱、圆锥、球等几何图形分别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将学生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中去。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
3、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
动手操作是一种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过程,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它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平时一些学习比较弱的学生,及时的给予一些指导,让他们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不足之处:在刚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是要求学生将之前制作好的一些立体图形的模型带到课堂中来看的,但是考虑到七(16)班的学生在平时上课时就比较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放开让学生自己去看手中的模型,害怕不容易将学生收回来,这样的话可能教学内容就没有办法顺利的完成,所以最后就选择了不让学生带模型,直接让学生去看幻灯片。但是这样做以后,去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的时候,主要靠得就是学生的想象。如果直接让学生去看手中的模型的话,可能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好一些的。
我自己能想到的就只有这些了,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老师能指正出来,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快速的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