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地理初中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12-07 11:1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地形图的判读
  •   公告: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利用橡皮泥等制作地形模型。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三个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峰、鞍部、陡崖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则较难一些。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这节课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本节课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获取知识——归纳规律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为了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着从“立体——平面”的思路,尽量从感性(山地模型)入手,用问题引导,再以课件演示,转到平面,把感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地形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等高线绘法示意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构成和特点。
(2)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程,疏密程度,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山地的不同部位。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运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和自觉性。
(2)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什么叫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和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并会判读坡度的陡缓。
五、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
六、学情分析
鉴于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强化直观性。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强,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七、评价设计
本节评价主要体现在:一是小组合作探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地的不同部位;二是帮助藏族人分析在英国人身上搜到的等高线地形图;三是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找到山峰、山脊等。四是课堂小结畅谈收获。在评价中,要以表扬和激励为主线。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参与表现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 几种地形类型的图片
(导言: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峰峦叠嶂、延绵起伏、挺拔俊美的群山;有气势坦荡的高原;有沃野千里、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微微隆起、俊俏秀美的丘陵;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有高山、有高原、有平原、有丘陵。地表的高低起伏清晰可见。然而我们使用的地形图,却是平面的。它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引发动力。 初一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跃,在这里用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设疑导思吸引着他们。
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二)指导学习,探究创新:
师:学生自读课本P23,结合图1.34和图1.35自学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学案第1题: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学以致用:
师: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据测量,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8844.13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珠穆朗玛峰高8844.13米”指的是什么高度? (海拔高度)。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4000多米”则指的是什么高度?(相对高度)
【设计意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课本文字自学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的定义。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看“学法提示——相近的概念,要从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进行比较,这样记忆得才牢固。”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然后延伸与实际相联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珠穆朗玛峰的两个高度值,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的能力。
师: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
生: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师:什么又是等高线呢?学生自读课本完成学案第2题,什么是等高线?
【设计意图】
在这里又提升到理论层次——等▲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如等深线、等温线……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的理解等高线的含义,而且为今后学习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打下基础。
师: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那么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看课件)
课件演示:等高线示意图的制作
生:通过观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小组合作探讨学案第3题,等高线有哪些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该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第四个特点“等高线的疏密状况与地面坡度的陡缓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利用了自制的等高线模型,并举例:“爬山比赛,请你选择路线并说明理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在山地,各部位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上出示的各部位局部图。
生:试着在模型上准确指出山地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部位。
师: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地不同部位如何区分?
运用地形模型与课本中的图文相结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逐个了解山地各部位的名称及分析各部位等高线的表示形态特点,完成学案第4题。
生:小组合作完成。
师通过课件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区分山地的不同部位。
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地图是红河谷片断中的藏族人在英国人身上搜到的等高线地形图,你能快速找到不同的山体部位吗?
生:快速读图之后,到黑板指出部位名称。(
师: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请看新闻直通车“潭獐峡大峡谷洪水事件”。
生: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掌握了等高线地图的知识而且还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来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呢?请根据老师的提示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的基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展示、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方法,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实践探究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用教法:即运用等高线地形模型,结合课件演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中以及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逐步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对于山地不同部位名称,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去观察、分析,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观察能力。
“哪里容易形成河流?在山区下大雨时能不能往山谷部位跑?”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能力提升
本节设计了两个选择题,一个能力大挑战综合题。(见学案)
【设计意图】
练习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机械回顾,而是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习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思维想象力,提高学习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你都收获了哪些知识?
生:畅谈收获。
师总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地形图判读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其中的奥妙还有很多,我们唯有努力学习,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来才能为社会、为人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归纳与总结能力,及时梳理本节知识结构,不断反思自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及时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动力。
九、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 相对高度: 等高线:
3、坡度——疏密:坡陡----线密 坡缓----线疏
4、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