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地理初中地理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01-03 15:27: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南北气温的差异
  •   公告: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我的说课内容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1、说教材;2、说学生;3、说教学目标;4、说教学重难点;5、说教学方法;6、说教学过程。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的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而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因此学习《南北气温的差异》,让学生掌握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认识我国气候特征的基础,也有利于理解各区域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二、说学生
(“地理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的活动。”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实及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1月、7月气温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简单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
(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的局限性,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难点: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学活动中,我对课本中的正文、图表、阅读材料、活动等素材整合,围绕“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等。并且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特点的把握,以及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为:(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三)小组互动、主动探究;(四)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等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来假设: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景象;夏东海准备带上夏雨、夏雪“下南海”到海南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听说两个地方的气温相差很大,于是想请同学们一起帮忙出谋划策: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
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引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外出旅游时该如何选择衣物”来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根据新课程理念 “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问题驱动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分析、探讨以下问题:
①一月份0°C等温线主要穿过了那些地区?(指导学生动手在地图册上将0摄氏度等温线画出来,以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加深印象。因为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的植被、耕地类型、河流水文特征、农作物种类等,均有较大差异。)
②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
③计算一月份的时候漠河和海口的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出,逐步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并且知道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
然后,在学生掌握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气温图,通过读图分析分析,认识到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概括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
(并且知道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在本环节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读图探究、自主学习掌握我国冬夏两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同时也解释了前面设置的悬念,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为什么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呢?老师在此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原因。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小组互动、探究学习。
(三)小组互动、探究学习
此环节的学习是本课的难点,主要采取小组互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共同探究来完成。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必要的素材:
①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海口、北京、漠河三地纬度及气温图表。学生合作探究、读图填表,总结规律。
②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海口、北京、漠河三地纬度及气温图表。学生合作探究、读图填表,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知识储备,(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总结出: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夏季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由于在高原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的影响)
(由于自然环境总是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呢?由此进入第四个环节的学习。)
(四)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讨论交流,认识气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其次,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及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让学生认识气温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各温度带的划分。
活动结束后,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及时用课堂练习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
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适时板书,如大屏幕所示,我采用条文式板书,这种板书设计比较直观、系统。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结束语: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学生,采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文章:三月的诗歌

下一篇文章: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