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杂谈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09-12-11 11:2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语文 课堂教学 反思
  •   公告: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不断地碰撞,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有时也有些迷惘,到底自己的课堂教学离新课改要求还有多远?于是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大胆”地尝试,深刻的反省,在这实践中也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反思一:角色是否真的转变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是教学的实施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用竖着耳朵听,动手拿笔记,那么在新课改下,就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际上就好像以前学生吃得是“定量的套餐”,现在吃得是“自助餐”,至于吃多少、怎样吃都有自己决定。本来是好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他学习的方法,让他自己去学习,去感悟。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总是放不开手,总觉得学生们不行,书上的东西看不透,老是想在课堂上多讲,以自己的“小人”之心,度学生们的“君子之腹”,结果这角色的转变就遇到了尴尬,这样一来我们不自觉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为师者。我觉得这个问题的主要症结还在于教师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要想真正地实施角色的转变,首当其冲就是要“洗脑”,即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把我们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上,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放飞思想,感受快乐。

反思二: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时间多少为宜

一节课45分钟,究竟该如何分配?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解可能占用一大半时间,留给学生时间不太多,如此辛苦,往往却是事倍功半。在这方面,现在已为全国名校的山东杜朗口中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们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的讲课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这样一来就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以便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考、发问、讨论的时间。魏书生老师说得好: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把自己假设为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哪些知识是可以接受的,哪些知识是考试有用的,哪些是有长期使用价值的;一节课45分钟,能记住多少知识,即使记住了,这些知识点又有多少能有长期储存于大脑中的可能性;即使能够长期储存,又有多少储存的价值。这样思考,必讲的就少,这样思考,才能节省出来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以便学生用这些时间自己读书。作家吴伯箫曾经提出这样的灼灼忠告:现在的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阅读原文上。语文老师的确应该多想想这些,不必讲的就别讲,不要想一口吃出个胖子,一锨挖出一口井来。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金口玉言”,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反思三:如何进行课堂提问

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却遇到了难题,其一是学生的“冷漠”。本来是农村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害羞,不善语言表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有时就感觉是自己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过程,

成为真正相互作用的过程”。这让我感觉到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敢说,这是顺利进行课堂提问的前提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又了好转。其二就是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前些时有幸观摩了余映潮老师的示范课,我感觉受益匪浅,他对文本的驾驭,问题的设置,方法的指导都很到位。同时让我也认识到:教师要十分认真地钻研教材,读精读透,依据教材内容而设问提问。对问题的设置过难或过易,就失去了思考的价值,提出的问题若太直,层次太浅,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提出问题,设计练习思考题,不能照本宣科,乱套教材,死板教材中已有的模式,而应有所创新,有所改造,充分体现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不太成熟的感受和看法。总之在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及时接受新的理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思多议,相信以后我们语文课堂一定会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越来越精彩。
 

上一篇文章:《茉莉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