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论文

巧用简笔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01-18 10:0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简笔画 语文课堂
  •   公告:

    

巧用简笔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内容摘要]:
简笔画巧妙地、有机地、自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到美丽的画境中,能使学生在充分享受极大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轻松愉快地接受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文导入时、理解词义时、背诵课文时、理解课文时运用简笔画。
[关键词]:
简笔画 语文课堂
如何突出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形象性,使小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教学中如果偶尔运用极尽形象的简笔画,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谓简笔画,就是用极单纯的线条和图形在极为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迅速概括出物象的最本质的特征。而将简笔画巧妙地、有机地、自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到美丽的画境中,能使学生在充分享受极大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轻松愉快地接受科学知识。
初次尝试将简笔画运用到课堂是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年。那是上小学语文第六册《争论的故事》一课,课前对导入部分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欣赏满园的桃树,教师提问:如果你家里有这样一棵桃树你会怎么做?如果现在有个人要对桃树动剪刀你又会怎么做?师生进行交流,然后引出本节课所教学的新内容。可是上课前我找教学挂图时才发现没有这一课,但我又不忍心将这样的导入设计去掉不用,因为栩栩如生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愿意走进文本、朗读文本、感悟文本。怎么办?于是我就拿彩色粉笔简单的在黑板上画了两三棵桃树,导入就这么顺利的进行了,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时心里美滋滋的。
课后,回想起课堂上的情景,我如获至宝:小学语文教材,有的表现了祖国山河的风景美,有的表现了风俗人情的质朴美,有的表现了英雄人物的品质美……对于这样的课文,在教学中,仅凭教师个人的讲解,学生的重复朗读,无法感受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无法感受到充满儿童情趣、意境优美的生活画面,也无法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将简笔画大胆地引进课堂,并相机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在教材内容与儿童思维之间架设起一道直观形象的桥梁,图文互补,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简洁的构图,形象的画面,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无穷,领略美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想到这里,我欣喜不已:在师范,课余时间我就爱画几笔,简笔画对我来说不是难题,稍加练习,我就能用简笔画让我的语文课堂多一份色彩,添一份精彩。此后,我便时常将简笔画用到语文课堂中。
一、课文导入时,“画”出探究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伊始我们应该设计妙趣横生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
在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文《猴子种果树》的教学中,我先在黑板上画猴子的简笔画,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升起来。接着让他们说说对猴子这种动物的认识。我又顺势补充课题《猴子种果树》,让他们读题后说出心中的疑问,然后把问题归纳成这样两个问题:1、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2、结果怎么样?我的教学也就按这两个问题来进行。这样的导入让学生自己从课题中开掘问题,并在下面的学习中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猜想,设置悬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由此理清课文的脉络,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充分。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理解词义时,“画”出准确生动
小学语文中的词语教学,一般的教法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或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理解。这样往往因语言枯燥、形式单一,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有一些词语是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和口语交际中没有接触到的,这样的词语学生难以想象和理解,多数学生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词语的意思。教学时如果用简笔画来配合理解,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四册《问银河》一课,学生对航标灯和斜拉桥的这两个词语不理解,平时也没有接触过这两种事物,查阅了词典后大部分学生还是一脸茫然,我便随手勾勒这两种事物的形状,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加深了记忆。
三、背诵课文时,“画”出优美情景
背诵课文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是有的学生却不愿意背诵课文,面对一段段文字没有任何兴趣。如果能做到图文结合,不但能提高学生背诵的效率,还能降低背诵的难度。如背诵小学语文第三册《夕阳真美》这一课时,我将美妙的文字转换成了三幅优美的风景画。第一幅图画是:深蓝的天空,太阳刚刚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第二幅图画是: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涨红的脸把身边的云朵染成了各种颜色;第三幅图是:太阳的脸变得更红,并且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学生通过三幅图直观感受到太阳落山时的不同位置和变换的光芒,很自然地投入到情景中,背诵起来琅琅上口。
四、理解课文时,“画”出深刻印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西湖》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接受美育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用粉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接着根据课文内容的逐渐深入,依次画上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围绕着西湖的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白堤和苏堤,湖心的三个小岛。看到这幅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西湖有了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西湖的优美风景,不自觉地产生热爱西湖美景的情感,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激趣、解难、画龙点睛等重要作用。有了简笔画,我的语文课堂多了一份生趣,多了一份鲜活,多了学生的一次次顿悟,也多了师生之间的缕缕和谐。简笔画,将永远成为我的语文课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26、争论的故事》。
2、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23、猴子种果树》。
3、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24、问银河》。
4、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23、夕阳真美》。
5、 《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