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三节 科教兴国的重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感受、体验,认识到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 能力: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3、 知识:充分认识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同时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的含义,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难点: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怎样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第一课时 培养创新精神(此课设计为活动课,与单元活动结合)
一、导入新课:
投影材料:《个性有价》他是一位天才的书法家,9岁时参加日本青少年书法展就在东京掀起一股旋风。他的4幅作品全部被私人收藏,总价值1400万日元。当时,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曾这么预言,在日本未来的书法界,必将会升起一颗璀璨的新星。
20年过去了。一些寂寂无名的人脱颖而出,而他却销声匿迹了。是谁断送了这位天才的前程呢?在2001年九州岛的樱花节,小田村夫专门拜访了这位小时候名震四岛的天才。在看了天才书法家的作品之后,他仰天长叹,说了这么一句话:“右军啊!你毁了多少神童。”
右军是谁?右军是王羲之,1600多年前的中国大书法家。小田村夫为什么说是书法大家毁了他们的神童呢?原来这位神童临摹王羲之的书帖成瘾,经过20年的苦练,把自己的书法个性磨得一点都没有了。现在他的字与王羲之的比较起来,几乎能够达到乱真的程度,可是自己的东西一丝都找不到。在鉴赏家眼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艺术而是令人厌恶的仿制品。
一个天才因模仿另一个天才而成了庸才,这不是书法世界里独有的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行业。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大师级的人物之所以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在这些领域天生的庸才太多的缘故,而是因为有太多的天才因模仿而成了庸才。
千万不要丢失自己的个性,因为这才是一个人惟一真正有价值的地方。纵观古今,凡是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坚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敢于从流俗和惯例中出列的人。
引出:没有个性就是没有创新,神童也会成为庸才。
思考: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如果没有创新会怎么样?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创新指从事的活动和思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
二、学习新课(由于内容涉及创新,所以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在活动中创造,所以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本文。)
(一)活动一:勤于观察
教材58试一试,看看你是否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1… 2….
归纳:善于观察是创新者应有的品质。
思考:怎样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阅读教材57,得出:首先……然后……再次……
(二)活动二:善于思考
1、推敲
同学们都知道“推敲”二字的来历,诗人贾岛吟诵的“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韩愈为之定为“敲”,成为千古佳话。请同学们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引导学生思考。
2、你有什么好点子让他们能轻易就分辨出自己的杯子吗?(完成教材P56的材料)。
(活动中注意引导,鼓励创新。)
3、讲述古今中外善于思考的名人故事,树立榜样的力量。(如教材58有的第谷、谢皮罗,教师可补充牛顿、阿基米德等)。
(三)活动三:培养想象力
1、头脑体操:
要求:呈现十几个无关的词语材料,在较短的时间里由4位同学上黑板默写,看谁记忆得多。
太阳 母亲 夜晚 儿子 河流星星 稻米 湖泊 祖父
耳朵 眼睛 父亲 手臂 玫瑰 棉花 雪 头 树 手 嘴
谈一谈:请默写较好的同学谈记忆的方法:
记忆规律A:中间的材料较难记;教你一招:先记中间的材料
记忆规律B:理解的材料容易记忆;教你一招:赋予意义联想法、归类法、谐音法等
当然,以上活动不仅仅是想象力方面的,因为创新不是孤立地需要想象力等,所以还要观察、思考、想象、实践。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1)请你绘出30年后交通工具的草图。
(2)想象30年后自己的模样。
(3)想象空中城市、水中城市将是什么样子。
(四)活动四:实践出真知:勇于在实践中进行大胆探索。
1、热身明理: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介绍:美国学生课堂上研究蚯蚓,用线绑住蚯蚓,吞到喉咙里,拉出来后,发现蚯蚓还活着,得出蚯蚓的生命力很强的结论;数学家高斯小时侯计算“1+2+……+100”的计算方法。
3、阅读P59小字内容:瑞安中学的创新活动。
4、科技作品展:你有过类似的小制作、小发明吗?现在那出你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简单介绍。(课前准备)
四、结论:不能创新,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备课反思:尽管本单元设计的第一个理念是“为创新”而设计,所以设计了许多关于科技与教育的创新,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本节内容,科教兴国的重托是要学生去做很多很多,这里还可以拓展,不局限于教材所涉及的,而问题的回答我们需要多角度、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