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九年级思想品德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2-14 09:5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公告: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概述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五课第二框题,共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大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由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以本课成为第五课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对于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
(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
四、教学对象分析
从知识基础来讲,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本课的教学。从思想方面来说,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节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以“分析民族精神内涵和作用,增强青少年责任意识”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质疑解疑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为了体现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的多样化,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
七、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激发情趣】
播放视频:“神七”飞天
教师导入:这是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的一段视频,“神七”的发射成功,使我国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愿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同时航天精神也成了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航天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呢?它有什么意义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大家打开教材68页,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探究第五课第二框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交流讨论,经验共享】
教师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归纳一下这节课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学生阅读课文,并归纳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先展示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并分析中国的脊梁是指什么人?并举例说明。
讨论:假如没有这些人,我们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最后归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教师设疑:无论是杰出的人,还是有民族气节的人,还是为国敢于牺牲的人,归结起来都是有民族精神的人,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只有英雄人物才是民族的脊梁吗?
教师课件补充:(雷锋、焦裕禄、王杰、王瑛等)

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后,教师总结:千千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当中华民族遭到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顽强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为保卫祖国,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中国的脊梁;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中国的脊梁;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并搏的工人,是中国的脊梁;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中国的脊梁。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分析:这四个人物(杨业功、翟志刚、袁隆平、连战)是否具有民族精神?并说明理由。
学生对这四个人物逐一分析,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课件展示)
让学生搜集有关民族精神的历史典故、名言警句,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3、【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教师播放两段录像:地道战片段和汶川抗震救灾片段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抗震救灾体现了我们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以上两方面相关资料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选派中心发言人,运用资料说明得出结论。
各种资料通过多媒体得以展示,教师在教学中适度加以引导、小结,师生互动,得出结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民族精神的作用见下图)

4、【联系实例,讨论明析】
联系我们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在什么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最多?
学生总结后,教师用课件展示一组图片:(井冈山会师、延安大生产运动、抗洪救灾、抗击非典、铁人王进喜等)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民族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后再根据这些图片归纳民族精神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展示)
知识拓展:除了以上民族精神外,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精神?
过渡:对我们的先辈留下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对待它?
学生归纳后教师深入:除了我们应该要继承、发扬、传播之外,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发散思维:课件展示“广州市某大一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自杀”的事例,质疑:
(1)这名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哪些?
(2)民族精神还应增添哪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素质?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我们不但要继承发扬民族精神,还要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添砖加瓦,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5、【应用发展,情感升华】
教师让学生结合本课内容的学习,说出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课件展示)找出我们校园内,具有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人物,简要说说事迹,再说说他的感人之处。
(学生活动,填表)
教师在结束本课之前,给大家一段寄语(课件展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八、教学评价
制定“做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播者”一周行动计划。通过这一评价内容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将责任教育、民族精神的传承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


自我评析:
在本节课的备课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把这堂课设计为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活动课类型,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模拟情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愿学、乐学。
(2)灵活运用教材,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选取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具有时代感和地方气息的事例,让教学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3)创设体验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显示生命活力,我认为必须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这节课中,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思考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