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八年级思想品德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说课稿

发布者微信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说课稿
一、说课程标准:

(一)、本单元的课程目标: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二)、本单元对应的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4.2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课)
4.4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四课)
  4.5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四课)
  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三课、五课)
  4.7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三课)

(三)本单元每课教学目标对应的课程标准依据
第三课: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课: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第五课: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意图
新教材编写不再是以学科概念主导,而是“以学习过程为主导”的“基于案例” “基于情境”“基于问题”编写新思路。
1、不再以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无知为假设,而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体现这一过程的方式就是案例。

2、不再是将人们早已检验过的无须怀疑的课本认识装进学生的脑袋,而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学识”和“主见”
3、不再是去情境化的知识“压缩饼干”,而是通过仿真情境的设计与引入,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

(二)本单元的地位及内容结构
本单元共分三课。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设三框,主要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强调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设四框,主要讲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设两框,是以"爱我中华"为落脚点,突出弘扬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本单元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这一逻辑角度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可以看出,这一单元既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培养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培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感受、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3)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民族自治政策和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理解三大国策两大战略的实施及其意义;懂得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影响;了解民族精神的内容。

(四)教学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的基本国情;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三大基本国策和两大发展战略;
(4)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5)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五)教学难点:
(1)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环境问题和经济的关系。
(六)本单元知识体系:

(六)本单元的课时安排
第三课3课时,第四课4课时,第五课2课时,单元主题探究1课时,共计10课时。

三、说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说教学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初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根据本单元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小组合作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方法贯穿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始终,因此本单元每节课的教学流程是:
创设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提升——拓展延伸。以多媒体情境创设为契机,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静态的问题动态化,从而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培养学生归纳提升、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是要指导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发现疑难问题,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小组合作,结合情境和社会生活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本单元重难点突破措施
1、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出示图表、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呈现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来理解我国的国情——既要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比较落后的现实。同时对我国国情的认识要全面,我国的民族、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也是不可忽视的,逐步由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也可以通过调查访问取得当地真实的数据,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享探究成果。
2、正确理解三大国策和两大战略。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如教学“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采用比较法,通过阅读搜集、网上查询、社会访谈等方式,体验对外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提高对对外开放必要性的认识;教学“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以让学生调查当地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感悟实施以上基本国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教学“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时,可以采用列举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明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人才观。
这样,通过给学生提供视频、音频、图片为教学创设一定的生动活泼的情境、氛围或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注重从基本事实中导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会分析、整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政材料,善于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分析、讨论、探索,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今后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四)注意的问题

收集材料的全面性。一是范围要广,既要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材料,也要包括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高等方面的材料;既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也要包括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
收集材料的渠道宜多样化,不要拘泥于一个方面。有的学生可能只注意从网络上下载,有的学生可能不愿意走出去,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情况多加引导,如可以结合某一小组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十分生动而典型的图片,作一些带有异向性的评析,引导学生敢于走出课堂;网络上有许多丰富的资源,要善于利用,但是,不能单纯地依靠网络,而要从多方面收集材料。
结合探究活动适当作一些拓展。例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一探究活动过程中,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交流经验等。
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做到环环相扣,步步落实,不流于形式,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