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对应的课标内容: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这里渗透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渐渐对家庭的认识出现错误,对于家长产生误解。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扭转这种错误的认识,并初步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误解。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顺理成章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我个人认为“我爱我家”不仅是情感上的热爱,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还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难点在于使孩子真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认识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与家长做一次交流,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因为学生事先需要和家长交流,所以可以说我的课从学生与家长交流时就开始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不过是一种更深入的延展。
1.教师准备一: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家长您好:
我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即将学习关于家庭的话题,其中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责任以及感受家庭温暖的内容。这部分对于孩子很重要,所以特别需要您的帮助与支持。下面有几个题目供您选择,您挑选一个或者两个内容,然后告诉孩子,在他稍做准备后,将进行一次交流,学生会把您的回答带到我们的课堂上来。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
题目: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于他(她)的付出一定很多,有很多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孩子生病
◇ 孩子惹祸
◇ 孩子得到夸奖
同学你好,在你的家人做好准备之后,请你准备好录音或摄像设备,提前请你试一试,注意不要出问题
2.教师准备二:
动员及注意事项。
(1)学生应该准备好如何与家长进行一次交流,不要把它简单地看成一次老师交给的任务,更要与家长进行心灵的接触。
(2)教师把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教给学生一些营造气氛的方法。例如:在家长心情好并放松时,可以把儿时的照片拿出来一起看。
3.教学准备一:
调查学生状况:
一班:全班31人,其中婚姻状况稳定的家庭22人,占71%,婚姻不稳定的家庭9人,占29%。在这9人中,有6人的家庭依然处于离异状态,这部分孩子绝大多数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2人的家庭已经再婚,孩子与继父生活在一起,1人是丧父。
四班:全班30人,2人的家庭处于离异状态,1人为被收养,有2人虽然父母没有婚姻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孩子没有与父母一起生活,1人与祖父母生活,1人与姨妈生活。
4.教学准备二:
把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教师事先要听一听、看一看,挑选效果好、比较典型的在课堂上播放。这里的工作量比较大,注意兼顾各种家庭类型。
5.教学准备三:
事先收集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对于在课堂上比较害羞的学生,不爱发言的学生在这里给他(她)参与课堂的机会。教师扫描下来做成课件。
(二)学生准备
找一名学生准备丢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看一些照片,大家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看了这么多的照片,大家是否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话题了。对!就是“家”。《我爱我家》(屏幕)
设计意图:
教师收集了学生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要学生来分享家庭的温馨时刻。其中有教师自己的照片,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活动一: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在每个“家”都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所以我们了解“家”,就从“家”里的故事说起。启发学生讲发生在自己家里的故事。
设计意图:
在前面看照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学生通过看与听的结合来感受“家”的温暖。
(三)小结:
我们听了几个家庭的故事,其实每个家庭都有一些难忘的故事,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对于“家”,我们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了呢?
设计意图:
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这里需要一个交代,并承上启下。
(四)活动二:“家”是什么?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先由小组交流,而后再在课堂上发言。
设计意图:
关于对“家”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讲家里的故事开始,先由学生讲故事,进而提出问题:“家”是什么?这时运用头脑风暴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对“家”的认识呈现出来,学生的想法被记录在黑板上。而后教师做总结和提升。
小结:“家”是:情感的栖息地、天然学校、经济物质来源、娱乐天地、身体健康场所、 发展的大本营。
对于“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还会有更多的认识。
设计意图:
这里老师的总结把学生零散的认识归纳在一起,使学生对“家”有了全面的认识。
(五)活动三: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下面我们听××同学给我们讲一个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回答。
老师提出两个问题:
1.丢丢有家吗?
2.丢丢的妈妈爱他吗?
(板书)爱是一种责任。
设计意图:
这里出现丢丢的故事,目的一是为了反衬出“家”的温暖;目的二是为说明父母抚养孩子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老师有目的地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家”概念的运用,学生刚才总结了“家”是什么,老师就让学生用结论来分析丢丢有没有“家”,这是承上。第二个问题是启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出爱是什么?爱是一种责任
(六)链接与拓展:我们回到我们家庭中去,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对于家庭也有责任。我们对于家庭做了哪些贡献?
家长对家庭:
我对家庭:
设计意图:
这里是一种责任教育,“家”是什么学生理解了,“爱”呢?怎样去理解“爱”,更深地去理解“爱”,应该认识到“爱”更是一种责任。
(七)本课小结: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我爱我家》,通过讲家里的故事,我们理解了“家”是什么,又通过丢丢的故事感受了“爱”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作业:写几句话送给父母,并附上教师对家长支持的感谢。
附板书设计:
我爱我家
感悟亲情——温馨满怀
我说我家——各表一枝
我爱我家——激情洋溢
我写我家——各展其能
教学设计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课标的要求入手,在使学生感受家的的温暖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与家人沟通的能力。所以,在上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的重要。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感悟亲情、我说我家、我爱我家、我写我家等,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家的含义和家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