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
课题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教学单元 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 授课年级 高一年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 2.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时代背景,初步分析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表现手法、旋律特征等方面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理解“时代主题对音乐体裁和创作方法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欣赏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作品,如《光明行》、《思乡曲》、《御风万里》等。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体验和讨论,进行理性思考。 教法学法 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欣赏——体验——探讨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 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三单元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甄选了“光明行”、“思乡曲”、“红旗颂”和“走进新时代”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时代变迁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几部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 教学切入点 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让学生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师生问好(分发课堂辅助教学所用的表格)。 一.导入——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抗战时期民歌)。 导语——不只是文字和图片可以记录历史,音乐也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其所代表的时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环节意图:利用教师的音乐特长,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本课学习的热情。) 聆听我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歌曲片断(如:《松花江上》、《东方红》、《歌唱祖国》、《红旗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爱国主义情怀。 师生讨论:(结合60周年国庆升旗仪式仪仗队的图片)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一直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斗争。而音乐则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从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从五四爱国运动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基本相一致的,历史的发展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不断发展又时刻反映着历史发展动态。 (环节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结合问答活动,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 1.李叔同与学堂乐歌 师:20世纪初,西方文化广泛地深入中国,私塾被新式学堂所代替,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多为填词歌曲。它的发展,使西洋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李叔同和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欣赏《送别》片断 2.刘天华与《光明行》 (1)教师用二胡范奏作品片断 (2)师生讨论作品的音乐特点:进行曲,号角式音调,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 师:《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创作于1931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一首二胡曲。这首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首“二胡进行曲”。全曲生机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刘天华于1922年被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聘为国乐导师,他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将二胡和琵琶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创作的作品如《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都体现出“五四”前后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的苦闷、徬徨,要求变革,追求光明的精神。 3.马思聪与《思乡曲》 (1)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 马思聪(1912-1987)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7年后定居于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 《思乡曲》是马思聪于1937年(当时年仅25岁)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流亡关内。马思聪听到内蒙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感受到了飘泊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选择它作为《思乡曲》的音乐主题,是对当时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真实写照。 (2)学唱原民歌《城墙上跑马》,课本P.122 (3)欣赏《思乡曲》(体会原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 (4)拓展:《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思乡曲>>被停播,改为<<东方红>>。(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对音乐的作用) 4.新中国建立后的音乐创作蓬勃发展 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曲《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并欣赏片断。 5.郭文景与《御风万里》 (1)简介中国新时代音乐的发展 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的音乐家们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探索性的作品,体现出新的美学观念,如谭盾交响乐《1997`天地人》,郭文景交响合唱《蜀道难》等。 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和叶小纲4人被誉为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四大才子”。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如今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 著名作曲家叶小刚说过: “如今,我们的听众接触欧美地区的音乐很多,但国外对中国的作品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中国的音乐推广到全世界。” (2)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 郭文景(1956- )作曲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6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被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作曲家郭文景应香港庆委会的约请,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夜在港首演。 (3)作品简要分析,感受民歌《黄河船夫曲》。 (4)作品片断欣赏。 带着问题去欣赏: a. 作品中融合各民族民歌,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b. 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对祖国沧桑历史的回顾、对民族大团结的喜悦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理解音乐思维的联想过程的状态——过去回忆模式、现实印象发展模式、未来光明希望模式。) (指导学生填写相关音乐知识的表格。) (环节意图:作品欣赏中紧扣时代背景,重视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在欣赏时积极思索,理解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 三.本课相关欣赏内容小结,以表格呈现。 作品 作者 体裁 历史背景 音乐特征 音乐情感 《送别》 李叔同 歌曲 辛亥革命 学堂乐歌 根据欧美歌曲曲调填词 1. 强烈的时代气息。 2.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 《光明行》 刘天华 二胡 独奏曲 1931年 五四运动后 中国第一首 “二胡进行曲” 《思乡曲》 马思聪 小提琴 独奏曲 1937年 抗战期间 音乐主题来源于民歌 《御风万里》 郭文景 管弦乐 序曲 1997年 香港回归 民族大团结 交响序曲形式民歌的结合 从本课欣赏的几部作品中能否找出共同点? 作品的创作上的某些共同点:a. 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 能反映其历史时代人民的心声。 c. 都充满民族情、祖国情。 d. 创作形式上洋为中用。 (环节意图:通过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并能对音乐的时代特征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深所学知识。) 四.思考与探究——音乐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 师生讨论:新音乐创作和时代大背景的关系。 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 (环节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师生讨论,让学生对音乐与时代的关系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 五.拓展欣赏——红歌的追忆 在战争年代和艰苦奋斗的岁月里,诞生了许多荡气回肠、意义深远的歌曲,这些歌曲曾经激励、影响了几代人,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这些歌也让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了前辈们当年的奋斗与追求…… (环节意图:结合学生喜爱的音乐内容,让学生理解音乐曾经是信仰与奋斗的艺术,而今它如同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愉悦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六.课堂总结 当今时代,事物的变化日新月异,在音乐创作中,多变的是音乐的创作手法、创作技巧,而音乐情感中对人间真情、对民族情、祖国情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 音乐是“时代的镜子”,优秀的音乐作品应是时代的信号,人民的心声,新时代的音乐创作更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超越时代。 课后思考:你认为怎样的音乐作品才能既富于时代气息,又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七.下课礼式,师生问好! 板书设计: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新音乐创作和时代大背景的关系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