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一年级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 课 题 第4节 历史的回响 高中音乐鉴赏 花城出版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家及其代表作; 了解音乐的叙事性功能特点; 了解音乐强弱音质对峙和音乐的可思维特点。 情感目标 1.愿意主动了解作品的相关历史事件,感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2.能认识音乐作品的产生对人民、时代所起的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浓重时代气息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从音乐的体裁、表现与风格等方面进行鉴赏和分析。 2.学唱《马赛曲》,并熟悉部分作品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 欣赏《马赛曲》、《1812年序曲》、《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感受乐曲的强烈情感。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联想、想象来感受、理解和欣赏音乐。 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高中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运用讲授法、启发式、诱导式、讨论法以及多媒体手段,从听、视、想、说等不同角度立体感受、思考和理解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 1.《马赛曲》 2.《1812年序曲》 3.《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第一乐章)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第四部分“历史的回响”,课时安排为1课时,课程内容选择《马赛曲》、《1812年序曲》和《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第一乐章),三首乐(歌)曲产生于不同时代,音乐的表现手法与风格各异,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聆听历史,愿意主动了解作品的相关历史事件,感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认识音乐作品的产生对人民、时代所起的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布置了解相关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法军入侵俄国、苏联卫国战争。 2.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音像资料等。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与过程 意图、反思 一.组织教学:课堂礼仪、出勤情况检查。 课前播放《1812年》序曲古典辣妹 二. 导入: 通过几首歌曲歌曲内容,判断它所代表的时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不只是文字可以记录历史,音乐也可以,音乐作品中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爱国情感。 以《马赛曲》为起点,随着音乐来追忆历史。 三.新课教学 ★《马赛曲》 鲁热·德利尔 (1)创作背景: 《马赛曲》创作于1792年,诞生于资产阶级大革命。最初名叫《莱茵军战歌》,后因首支演唱此曲并使之广为流传的是来自马赛的义勇军,故改名为《马赛曲》。 (2)视频欣赏:《北非谍影》片段 思考:影片中,歌曲名称,《马赛曲》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师生讨论 (3)作品赏析 与国歌对比相似之处: 乐谱:进行曲;弱起小节,以1-3-5为基本音,附点节奏 创作背景:产生于革命年代,对那个时代产生重要积极的作用。 2. 《马赛曲》调性布局:G大-g小-G大。 大调式与小调式对比。 3.视唱《马赛曲》大调部分乐谱。 ★《1812年》序曲 俄 柴可夫斯基 思考:当正义之师变成侵略军,音乐形象会发生怎样变化? 1. 简介《1812年序曲》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写的《1812》序曲,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 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展示1812奏鸣曲结构图。 《1812年》序曲是柴可夫斯基在根据上述史实写成的一部管弦乐作品。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2. 通过欣赏《1812年序曲》四个主题,了解音乐的叙述性功能。 “序 奏”、“法军主题”、“激战描绘”、“凯旋号角” 拓展:历史上拿破仑与希特勒的惊人巧合。 (展示表格,师生讨论) ★《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第一乐章) 俄 肖斯塔科维奇 (1)创作背景: 书本112页文字阅读:这是一部诞生于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伟大音乐作品,1941年6月,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侵略,7月份开始了对列宁格勒长达900多年(将近三年)的围困。德军每天都要向这座城市倾泻数百吨炮弹。希特勒更是扬言,要把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抹去… 思考:在这么艰难的战争环境下完成作品的创作和首演,为什么? 播放《鼓舞世界的乐章》视频 师生讨论回答问题。 (2)作者简介: 肖斯塔科维奇 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肖斯塔科维奇参加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志愿消防队,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队员。《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交响曲》)就是在这些严酷的日子里写成的。 (3)作品赏析 呈示部:和平生活,庄重沉着,充满和平气氛。 展开部:侵略主题,在极弱的力度下步步逼近。 以固定的节奏和旋律11次变奏,由弱到强,不断增加乐器,变换和声、配器和演奏法等,描绘法西斯卷土而来。(播放小鼓音频) 当主题发挥到疯狂顶点时,突然扭曲变形象征侵略的失败。 四.强弱音质:思维空间的远与近、场面大与小的思维观念的对峙比较。 五.思考与探究 1. 请同学们回想下,记忆中近几年发生的一些事情,看有没有相应的音乐作品对其起到记录和追忆作用。 2. 书本113页 问题2 :一部音乐作品,在战时能唤起人民的觉醒,鼓舞人民的斗志,这说明了什么? 六.课堂小结 音乐可以追忆历史,但音乐也可以讲述现在,也可以畅想未来。 音乐是可以思维的,音乐的思维是来源于人的创意。 让我们聆听音乐,追忆历史,畅想未来。 体验《马赛曲》,了解歌曲内涵。 了解音乐的叙事性功能 通过法军主体的变化,了解音乐作品情感由作曲家情感倾向决定。 了解音乐强弱音质的对峙。 了解音乐的可思维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