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舞》说课稿
大家好!
我的说课题目是《汉族民间舞》第二课时。
幼师舞蹈课是一门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是培养合格幼儿师资不可缺少的技能课、工具课。由于我校采用小组分班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共性可寻。据此,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几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教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教材《汉族民间舞》中篇第二单元。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本学科集技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特点。
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根据…..而成的,全曲结构短小,只有16小节。但,本课的学习在本单元中举足轻重,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具体表现为:
1、从技术上看,它是前面所学常用 在 上的集中体现。
2、就教材体系而言,它为后续学习《娃娃舞》等舞蹈储备知识和技能。
3、就能力培养来看,它是培养学生左右手协调配合能力和舞蹈表现力的良好范本。
二、学情分析
(一)本课学习背景
本课教学对象是:幼师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培养初步的舞蹈表现力以及具有初步为儿童舞编排的能力。
本课是第二课时。我们在第一课时中重点解决动作、节奏等基本问题,初步掌握了本曲常用指法类型、动作的正确。学生经过一周的练习,基本上都能完整跳下来,但还不能把乐曲轻快活泼、热情洋溢的风格表现出来,大都存在动作不流畅、左右手奏法上配合不协调以及整体缺乏音乐表现力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确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掌握动作中所运用的五种常用基本手型。
②明确元素动作对舞蹈表现风格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①提高左、右手协调配合能力。
②通过力度上的强弱对比提高动作表现力。
3、情感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引导学生树立舞蹈技能在今后工作岗位上应用的意识。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解决元素的流畅性以及左、右手协调配合问题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动作的强弱对比提高舞蹈表现力为教学难点。
明确了教学的重、难点,还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实现——
三、教学方法
我尝试采用比较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再付诸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四、学法指导
本堂课,在学法方面,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法以及擂台展示法,学生通过眼观、耳听、脑想、嘴说、动手,全方位、立体化展开自主学习,以提高舞蹈技能,培养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在指导学生舞蹈练习方面,采用“归类法”、” “双人分手配练习”等具体方法,化难为易,以解决具体的弹奏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下面,详细谈谈我的教学过程。本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首先——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布置任务(约用2分钟)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舞蹈学习而言,兴趣尤为重要。因此,在本堂课一开始,我首先创设情景,并以任务的形式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我校优秀毕业生正在兴致勃勃参加毕业公演的演出
通过播放这段与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相密切相关的视频,一来,可以强化他们的职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二来,通过我激励式的问话——“你们想不想像她们一样富有表现力?”,很自然地便引出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富有表现力地完成舞蹈教学”。
紧接着,我们就要对这一任务加以分析,找出学生动作存在的问题。
第二环节:发现问题,分析任务(约用3分钟)
首先,对比播放学生与教师动作的视频,引发师生共同探讨学生的动作有那些不足?
通过梳理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出完成学习任务要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即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屏幕播放动作的的放大特写,这样做,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充分注意,并保证所有同学都能看清楚;二来,通过师生对比练习,能产生强烈的视听刺激,使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一目了然,为后面我们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方向。
接下来——
第三环节:互动探究,实施任务(我用时较长,30分钟)
这一环节是针对发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分析,并通过理论指导练习来解决问题。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解决右手动作不到位问题。
动作完成得流畅不流畅,主要取决于动作运用的是否合理和规范。常用的指法类型有六种(顺、扩、缩、穿、跨、换),而在《汉族民间舞》中就集出现了五种,这在以往所学是不多见的。由此可见,学生对本曲所运用的常用指法类型的熟练掌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这里,我首先提问,复习出现的常用指法类型有哪些,引导学生说出哪几种较难掌握。
接下来,请组长辅助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用“归类法”练习。“归类法”就是把动作中多次出现的缩指、括指、跨指、换指等指法类型,分门别类提炼出来,集中训练。
在这一过程中,采用组内合作的形式,我先检查和纠正组长的弹奏,组长再检查纠正组员。这样做,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设了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
接下来,第二步——解决左、右手配合不协调问题。
这一问题是由于《汉族民间舞》在上要求左手、右手协调配合,而右手旋律在、上都难于左手,所以,多数学生会在左手向右手投降。
为此,我首先请两名同学示范弹奏,对比左手不同的效果,让大家分析比较,说出哪种更能彰显动作轻快活泼的风格?答案是 ,这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请较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流解决这一问题的心得体会。接着我来总结介绍两种方法,指导学生进一步练习。
一是:双人互助练习
学生一人跳、在保证自己动作精准的前提下,
二是:单人模拟
让学生,先忽略 ,把注意力集中到双手不同的动作上。找到协调配合的感觉后,再回到 ,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练习,学生左、右手配合不协调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有了以上学生问题的解决和铺垫,使下一步——教学难点的化解水到渠成。
第三步-—通过力度强弱对比提高舞蹈表现力。
对于好的舞蹈演员来说,仅仅解决了动作方面的问题是不够的。舞蹈的作品能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这更为重要。
在这里,我先按课本上规定的力度示范弹奏,让学生感受舞蹈效果。
然后,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组探讨出多种力度处理方案。可分为:
同动作之间的不同力度对比,以及不动作之间的力度对比。(答案是开放式的)
接下来,每组选定一种方案,进一步实施练习。教师针对各组不同方案进行指导,与学生共同探讨最佳力度效果。
在这种启发、互动、对比、体验的氛围中,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开拓了思维,解决了动作表现力问题,突破了教学难点。
经过以上层层深入解决问题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时候我又我设计了——
第四环节:擂台展示,评价提高(本环节约6分钟)
我将展示过程设计为组间打擂的形式, 先由组长上台表演进行打擂,再由组长推荐组员展示表演。同时,采用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评价,以此来验证任务的实施情况。在评价时,学生填写组间互评评价表,从动作、节奏、表情、以及整体表现力等方面为表演者打分;教师则以鼓励赏识为主,多做正面、积极的评价。最后,评出本堂课最佳表演、最佳团队等多种奖项。
利用这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一来,可以使我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充分调动她们的学习热情,把课堂气氛进一步推向高潮。
为了使学生开拓视野,提升能力,我最后设计了——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拓展提升(本环节约4分钟)
首先,播放舞蹈《欢天喜地》 ,向学生展示民族舞蹈的演出图片,讲解民族舞蹈走向了世界舞台,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小节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常用动作类型、解决左、右手动作配合不协调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的表现力。意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考虑到能力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我在布置作业环节增添了《欢天喜地 》的自学环节,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最后,谈谈我的设计理念,主要有3点
(一)富有音乐表现力的动作,是舞蹈学习的本质要求。
(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促进。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主线。
在本堂课中,我坚持精讲多练,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活力。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课,围绕任务练习,引导他们边学边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
› 汉族民间舞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