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舞
东北秧歌《踢步绕花组合》
一、教材分析
《东北秧歌——踢步绕花组合》这一节舞蹈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舞蹈》全一册第四章中的汉族民间舞部分。东北秧歌是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流放到塞北的徒囚中艺人文士,将内地的戏曲歌舞带到东北。到了乾嘉时期,这种歌舞活动与东北人民的热情浪漫结合在一起,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历史悠久东北秧歌渊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因而具有浓郁的乡土信息和民俗特色,东北秧歌的那股艮劲儿、稳劲儿、美劲儿正是东北大平原粗狂质朴的人民精神素质、性格心理和生活情趣的艺术概括和美的表现。东北秧歌形式谐趣,它的风格与东北人民的稳、艮、俏密切相关,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是跳东北秧歌九字诀。东北秧歌很讲究艮劲儿、扭劲儿,火爆泼辣、幽默,富有生活气息。它是一种群众自娱民间舞蹈活动,以其红火热烈的场面和情趣盎然的风采深得历代人民的喜爱。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所面向的是我校幼师班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对大千世界的万物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流行音乐通过各大新闻媒体不断的冲击着青少年的视觉和听觉,也已逐渐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最爱,尽管流行音乐有它的优点,但民族音乐文化更是魅力无限,为了让青少年学生发觉民族艺术、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点,对民族舞蹈产生兴趣,热爱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所以特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我们东北的典型舞蹈文化艺术东北秧歌作为教材向学生传授,以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定位
舞蹈课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将教学目标定位为: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鼓励学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东北民间艺术;
2、能够简单了解东北秧歌的相关知识,并能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动作特点及主体风格;
3、能与他人合作利用所学内容创编简单的秧歌动作。
四、重点
通过学习《东北秧歌——踢步绕花组合》这一节舞蹈课,对学生进行热爱民族舞蹈的教育,激发学生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使学生掌握东北秧歌的典型曲调、基本动作和风格特点。
五、难点
每个学生对音乐、对喜爱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本节课中可能会在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创编中以及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有一定难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与突破
重点: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
2、注意步伐和上身动作自下而上的连锁反映的协调性,以及脚下的踏步带动上身的扭摆及腕部的绕花,充分体现东北秧歌的韵味“艮劲儿”和内在美的表现力。
确立与突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习的前提,当代中学生对身边的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虽然很熟悉,但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东北秧歌的传统道具和基本动作及步伐,同学们并不陌生,作为最基本的内容学生也很容易掌握,掌握了这些就可以在课上体验到东北秧歌的快乐,扭秧歌的质量可以在今后慢慢地提高。而这节课学生却能充分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突破方法主要是以欣赏教师优美的舞姿和精彩的舞蹈视频。
难点:
1、手巾花与上身动律及脚下动作的协调配合;
2、秧歌的创编。
确立及突破:对舞蹈动作进行分解练习,可利于动作协调性的提高。初步尝试秧歌,创编动作对他们来说可能是稍有难度,针对于此,我先播放一段秧歌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模仿,并给他们提供几个创编主题,学生创编起来自然容易多了。
七、说教法
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重在时间和体验的原则采用以下教法:
1、示范法——教师准确、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表演示范能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产生相应的学习情绪。
2、练习法——学生亲身参加到舞蹈艺术活动之中,去反复欣赏、学习、体验、掌握、再现舞蹈的方法。
3、观察模仿法——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表演,自己进行模仿、再现舞蹈的方法。
4、分解组合法——舞蹈教学过程中,将完整的舞蹈作品或某一难点、基本动作,进行科学的分解,变成若干局部或单一动作进行教练,、学生基本掌握后,再恢复组合为原作品或原动作的整体教学。
5、鼓励评价法以及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八、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适当的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升华。
1、讨论探究法:教师说出授课内容后,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内容,探究想知道的内容。
2、模仿体验法:模仿体验东北秧歌的步伐、上身动律及手巾的绕法。
3、合作创编法:与小组人员合作创编主题舞蹈。
九、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舞蹈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念依据包括:
1、“以舞蹈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舞蹈艺术魅力,通过教师的优美舞姿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民族民间艺术“东北秧歌”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采用音乐、舞蹈、艺术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小组竞技赛”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舞蹈美。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舞蹈课是学生进行共同探究舞蹈知识,尽展才华的地方。所以本节舞蹈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把全体学生的普通参与与发展不同学生的个性及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在以“东北秧歌”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中尽显他们的才华。
3、“重视舞蹈实践,鼓励舞蹈创造”,只有实践才能找到真理,只有创造才能飞跃发展。为此,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练习等各项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进行舞蹈实践的兴趣,同时教师经常以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验证自己的不同想法。以增强学生的舞蹈实践、合作、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创造的意识以及合作的团队精神。
4、“弘扬民族音乐,倡学科整合,完善评价机制”。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了解和热爱汉族民间艺术,将地方性的民族艺术加以弘扬,我选择了“东北秧歌”作为乡土教材的教学内容,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音乐、舞蹈、影视、等相关的学科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达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在课堂中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前提,以舞蹈课程价值和基础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尤其是在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创造的作品,对他人的作品给予一定的评价,学生真正的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的发展,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管理。
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礼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舞蹈《小看戏》,提出问题:
1、东北秧歌的流行地区、风格特点是什么?
2、东北秧歌所运用的道具是什么?并请学生示范基 本持巾法。
(三)进行新授:
1、东北秧歌基本体态动律简介
① 带艮劲儿的“步”
② 带动腰肢的“扭”
③ 手腕的“花”
带艮劲儿的“步”——前踢步、压脚跟、走场步
带动腰肢的“扭”——划圆动律、摆身动律
手腕的“花”——里绕花、双臂花、交替花、外片花、蝴蝶花
2、组合顺序教学
3、配乐练习组合
4、乐曲分析
(四)拓展与延伸:
1、欣赏舞蹈《东北那旮答》
将学生分成三组,提出三个主题:
A喜庆丰收
B插秧、耕田、种地等
C逛灯会
各小组根据主题自由创编4个8拍的动作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创编成果
4、讲评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东北秧歌踢步绕花组合。
2、根据儿歌《小看戏》,进行东北秧歌幼儿舞蹈创编。
(六) 小结下课: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期望与要求。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