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教案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使命: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
历史使命: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
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中国近现代历史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国家民族面临的挑战,也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
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江泽民同志指出:“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
案例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是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对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意即要高度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二是说国家兴旺发达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它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更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好坏。意即要坚持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变只问分数,只关心少数人升学,而忽视大多数人健康成长的传统应试教育,向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现代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从而真正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由只关心少数人升学,片面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向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转变,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最深刻的变革。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人才应具备那些素质?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一位哲人(德国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认为,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的威胁。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案例:案例:有一位青年,为了躲避债务而流浪他乡。一天,他乘车去某地。火车行驶在一片荒芜人烟的山野中,旅客一个个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在一个拐弯处,火车减速行驶。此时,一座简陋的房子缓缓进入他的视野。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旅客都睁大眼睛“欣赏”起寂寞旅途中这道独特的风景。有的乘客开始议论这座房子,还有人说这房子简直就是“新大陆”。这位青年的心为之一动,智慧的火花立即在他脑海燃烧起来。后来,那位青年不辞劳苦找到那座房子的主人,并千方百计花了三万元钱把它买了下来。他的家人和朋友对他又一次举债十分不解。然而不久,某大公司看中了这个广告载体,在三年的租期内,支付青年人18万元租金……成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善于发现可以打开成功之门。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案例: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曾断言:“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一致的能动状态的转变中,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蔡元培先生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美育。”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案例:中国青联副主席白春礼拿英文的“YOUTH”对青年作了这样的形容,他说,“Y”象小树,意味着青年正处于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象太阳,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U”象一个空水杯,我们要不断汲取营养,同时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T”象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人获得了荣誉,但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的帽子压弯了腰,要直立行走;“H”象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能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那是本钱。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案例:我国的心理工作者通过问卷、直接对话、分析研究,把学生的理想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类:理想肤浅、模糊,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例如,“我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我以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还不太清楚”等。第二类:向往和憧憬未来,但自觉性不够,有时动摇不定。例如:“家庭、老师总是鼓励我奋发图强,看到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也受启发和鼓励,可是一遇到困难又退缩。”第三类:认为理想就是将来找个好职业。例如,“我将来就想上大学,找个理想的工作。”第四类:具有远大的理想,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事实表明,目前在学生中具有远大理想的同学占绝大多数,这反映中学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
案例:案例:有一年,市场预测表明:该年度的苹果将供大于求,这使众多的苹果供应商和营销商暗暗叫苦,他们认定:自己必将蒙受损失。聪明的甲却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当苹果还在树上时,他就把自己剪好的“喜”“福”“吉”“寿”等纸字贴在苹果向阳的一面。由于贴了纸的地方阳光照射不到,苹果上也就留下了痕迹——比如贴的是“喜”字,苹果上也就有了清晰的“喜”字。当别人还在愁自己的苹果如何推销时,而甲的苹果却早被抢购一空。第二年,他的这一手,别人也都学会了,但是他的苹果仍然卖得最火。原来,他的点子更绝:苹果上不仅有字,而且还能鼓励“青睐者”成系列购买,即他的苹果可以组成一句甜美的祝福语:“祝您寿比南山”“祝爱情甜蜜”“永远想念你”等等。于是,人们纷纷购买他的苹果作为礼品送人。成功的大门永远敞开,善于思考、勇于动脑者可以走进成功的殿堂!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德才兼备,历来是我们党对合格人才的要求,也是对青年大学生的要求。时代的重托、党和人民的期待,都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是合格人才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还要有真才实学,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本事,有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真本领。
全面发展,是实践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大学生要学有专长,而且要求大学生要有多方面的适应能力;不仅要求很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而且要求很高的知识水平。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实践,有所作为。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处在这样一个大变化、大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必须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中国,观察世界,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去吸收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与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年轻的一代学子,应该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既富于崇高理想,又始终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祖国和人民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关阅读推荐:
› 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说课稿
› 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绪论1 适应人生新阶段
› 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绪论2 肩负历史新使命
› 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绪论3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