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化学说课稿高中化学说课稿> 正文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本站微信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的化学能与电能,本节分为两个课时,今天展示的是第一课时。根据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和现行的教育教学发展方向,以及化学课程本身以实验为基础探究方式的特征,本着让学生了解探究过程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的目的,课前对本节课做了如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融合了(1).氧化还原反应。(2).能量的转换。(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4).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5).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形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物质的量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三)      教材处理
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我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紧紧抓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分别设计两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并用模拟动画进行理论探索,从而完成本节课两个知识点的教学。同时将物理学中测电流的方法应用于电极的测定,目的在于加强物理化学知识的综合,提高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1、本阶段学生已经预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在必修一的第二章中学生已经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懂得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得失,这样就有利于理解原电池中的电子转移问题。在必修一的第一章我们还学习了物质的量的计算,对电化学的有关计算应该比较容易入手。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遗忘的情况。
2、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化学的内容,有些地方可能理解不你能很顺畅,比如,为什么金属不直接和电解质溶液发生,而要绕圈运动等。
3、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浓厚。
三.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学业水平测试纲要及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了解原电池的用途;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合作探究的六环节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的形成一个由直观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过程设计为:
学生实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组展示→点拨提升→检测归纳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要求,采用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减少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学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直观生动的学习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同时注意适时的利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合小组全体之力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满意的结论。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构成条件。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我设计以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形式:
(一)创设情景,以疑激思,揭示新知
创设情景:分析火力发电体系的各种要素。
建立新思路: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提出新的研究任务:研究“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新知
1.探究实验一:原电池的概念

〔探究实验一〕:多媒体展示内容:
设疑(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有什么现象?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又有什么现象?
   (3).锌片和铜片之间连电流表后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
  (4).装置3和4是否有能量变化?是什么形式的能量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板书原电池的概念。
2.原电池的原理
播放动画,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看到锌片溶解成为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以氢气泡的形式冒出,还可以看到电子的定向移动。然后一起归纳出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导线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子能力强的粒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3. 探究实验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归纳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两个电极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②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
(2)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定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负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因此在原电池中,活泼性相对较强的的金属电极为负极,活泼性相对较弱的金属电极
或其他导体为正极。
5.原电池反应的本质
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导线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三)尝试新知,反馈巩固,运用新知
练习1:分别判断下列装置是否组成了原电池?
哪些装置无电流产生?为什么?
Zn||H2SO4||Zn        Cu||H2SO4||Cu       Zn||H2SO4||Ag       Zn||H2SO4||Pt 
Zn||H2SO4||C             Zn||CuSO4||Ag         Zn||乙醇||Ag       Zn||汽油||Pt 
2.请根据反应
2Fe3+ + Fe  = 3 Fe 2+
设计原电池,你有哪些可行方案?
(四)再探再练,拓展创新,深化新知
学生设计实验: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用品:铝片、铜片、橘子、PH试纸、灵敏电流表、导线、烧杯等。请同学们推断一下能否组成原电池,并亲手设计一个原电池。
(五)引导小结,布置作业,优化新知
1.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2.作业:P44-45 1、2。
五、板书设计
力求清晰、完整,突出重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一.原电池:能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要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或金属与石墨)
负极:相对活泼的(电子流出、失e、溶解、氧化反应)电极
正极:相对不活泼的(电子流入、得e、冒气泡或析出金属、还原反应)电极
2、要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3、要有电解质溶液(两电极应插入其中)
4、要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六、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完成的。设计中运用了“问题讨论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通过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扩展,重新构建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网络。

相关阅读推荐: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