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教走向世俗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音乐欣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第四节欣赏课《从宗教走向世俗》计划用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分2条线来叙述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首先介绍中世纪音乐形成的文化氛围,再来谈早期宗教音乐的功能性和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以及影响,再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巴洛克时的音乐其实已经开始慢慢向世俗音乐发展,这一时期运用较多的是复调音乐,主调音乐慢慢加入,到了古典主义时期,主调音乐的优美,和谐,歌唱性,在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杰出人物那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纵向:历史时间线,早期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
调性:单声部音乐-复调音乐-主调音乐
横向:每个时期音乐家的个人风格,以及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
并且从声乐和器乐两方面着手,比较中世纪、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不同,通过分析每个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情绪等,使学生在每个作品都能有侧重点的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对作品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中世纪音乐:格里高利圣咏和奥尔加农的特点以及宗教性功能特点形成的原因。
巴罗克时期音乐:巴赫的和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做比较以及巴赫和维瓦尔弟的器乐作品做比较
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与海顿的音乐作品做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从中世纪到古典这段时间的宗教音乐的变化以及影响。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分辨各个时期的宗教音乐的特点。
情感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体会到西方音乐的源头宗教音乐的魅力,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通过学习在模仿创造美。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从音乐的基本要素着手,每首作品都围绕其展开教学。
教学重点:宗教音乐的宗教性和功能性的解释,以及对后期音乐的影响
教学难点:区别中世纪、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理解个人风格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比较欣赏这3个时期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为在四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祷告。
老师结合幻灯片简介最近发生的四川地震灾情,发起为遇难同胞祷告的活动。(4个同学上来捧着蜡烛一起为四川同胞祷告,用《格里高利圣咏》做背景音乐)。
2、从师生讨论祷告活动中背景音乐的话题导入课题。
二、中世纪圣咏音乐的欣赏与特点简析
1、结合PPT简介中世纪圣咏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作用
师:中世纪圣咏从字面上来看,我们首先要了解两个问题,中世纪是一个怎样的时期,有怎样的特点,圣咏主要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和特点?
中世纪:具西方历史研究“中世纪”在公元476年到15世纪文艺复兴的整整一千年的时期里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推崇。中世纪文化被称为“基督文化”,主要是指当时的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掌握在僧侣的手中,所有的学科都成为了神学的一个分支,一切按照神学的原则来办事。教会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歌颂和赞美上帝的。
圣咏作用:在基督教仪式中唱咏的经文歌曲,也叫“素歌”。大家注意到一点基督仪式,说明这个时候的音乐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回答:用做仪式祷告用的。不错当时的仪式主要是弥撒和日课,弥撒主要用于特殊的节日或者重要的仪式,日课是分时间段进行咏,比如分为黎明上午六时 上午九时等,哪我再问你,现在的音乐是重在以人为主的,从欣赏的角度创作音乐,还是从其它方面着手?
学生回答:从教意以及上帝形象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不是用于欣赏的是用于仪式上的。
2、结合听赏分析和总结中世纪圣咏音乐的特点。
①聆听两首中世纪圣咏音乐。设问:两首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用乐器伴奏?有没有明显的强弱节拍是不是都是男生演唱?
②学生回答问题。
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圣咏音乐的分类、特点及表现形式。
类 型
|
时 期
|
共同音乐特点
|
表现形式
|
代表作
|
格利高利
|
|
无明显强弱节拍、平稳的旋律线条
|
单声部男声齐唱、无伴奏
|
|
奥尔加农
|
9世纪
|
音调多平稳、庄重、旋律以级进为主
|
有伴奏、多声部男声合唱
|
|
④关于“格利高利”相关问题探讨:为什么是只有男声演唱?为什么没有乐器伴奏?(听音乐要有结束感)
问题一观点表达:因为当时演唱圣咏的大部分都是教会唱诗班进行演唱,而且有固定的演唱人群。
问题二观点表达:因为在宗教活动中,音乐作为附属产品不断的被推广,中世纪的人们认为没有歌词的音乐是无法让人感受到宗教的含义的,只会产生聆听所带来的享受,因此被禁止。
⑤关于“奥尔加农”相关问题探讨:为什么在“奥尔加农”音乐里可以少许允许使用四度和五度大跳音程?
问题观点表达:四度和五度纯音程的音响效果能够更加好衬托出音乐对上帝宽大、宏伟的形象塑造。
三、巴洛克时期音乐欣赏及特点简析
1、导言
师:中世纪是早期的主调音乐和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那么经过整整的一千年,我们又达到了哪个时期呢?这个时候音乐又有怎样特点?
2、“巴洛克”含义
巴罗克这个词语在葡萄牙语的意思是:一颗硕大不规整的珍珠。在意大利语的意思是幻想和冲突。大家想下这个词语是褒义还是贬义啊,“贬义的”对,这个时期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愤热烈紧张,我们来看看这两副图画。(省)
这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其实是通过美术上的感觉来折射到音乐作品当中去的,我们注意这个时候讲究的作品风格是什么?“华丽、热烈”然而刚才我们所谈到的宗教音乐是避免出现华丽的,要求是严肃的,哪这个时期的宗教音乐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2、听赏两首巴洛克音乐片断。巴赫《b小调弥撒 》亨德尔《 哈里路亚 》
设问: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给你带来的直接的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学生回答:第一首感觉和低沉,很庄严厚重,第二首轻快、活泼。好哪我问你哪首歌曲你认为宗教性这重平稳的感觉啊,表象上帝伟大,赞美上帝的感觉多些呢?学生回答“第一首,感觉气势上来说比第二首更加庄严、平缓,第二首太快了,而且感觉已经不像是在唱宗教歌曲了,像是唱流行歌曲一样。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不错,1600年-1750年这150年里,文艺复兴的产生,对宗教的冲击是相当的严重的,16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虔诚的信奉宗教,认为一切苦难都是必然的,只有把幸福寄托到未来的生活,人文主义萌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让人们更加注重现实的享乐。
介绍作者。巴赫和亨德尔
巴赫的伟大是把复调音乐推向了一个顶峰时期,我们开始讲到的最早的复调音是什么?(奥尔加浓)他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德国,要知道在1600-1750年间,德国一直处于一个战乱时期,被分为很多个小的国家,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统治阶级力量非常强大,人们在没有力量进行反抗的时候,就只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到上帝的信仰上,所以在创作上还必须产生一种严肃、庄严的氛围,但是由于马丁路德教的冲击,宗教不得不把音乐的形式发生改变,必须迎合大众的口味,在演唱上有教会的唱诗班换成了众赞歌的形式在圣咏的基础上形成了圣乐,这样即扩大了音乐家的创作范围,也为音乐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素材,由于题材和信仰人群的改变,让音乐家在艺术创作上必须引领时代的潮流又要保持宗教音乐的特性,这就产生了巴赫所特有的音乐。
亨德尔从衣着方面来看就比巴赫要华丽得多,他是专门为英国皇家进行创作的,英国是在荷兰之后第二个确立资本主义的国家,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提高后,特别是一些贵族,他们对未来的事情不太感兴趣了,他们追求得更加多的是音乐带类的享乐的效果。
这两首音乐虽然都有宗教的内容,但是已经开始渐渐的失去了宗教性,逐渐向世俗化过度了。
3、巴洛克音乐的器乐作品特点
我们刚才听见的是声乐作品,那么在器乐的发展上,巴洛克又有什么变化呢?
管风琴….
羽管键琴…
你们认为哪种音色更加符合符合宗教感觉?
学生回答:管风琴音色厚重 低沉重 比较适合 羽管键琴声音比较尖脆,华丽不符合。
四、听辨活动
哪我们来听听四首音乐,请你们来分辨下其音乐的特点和宗教性
第一首格 第二首奥 第三首b小调 第四首莫扎特
大家发现第四首已经完全脱离了宗教的感觉,已经失去了宗教音乐产生的最开始目的,仪式而创作,已经成为了一种享受音乐的途径和方法,哪最后一首是什么时期的作品呢?是古典主义的莫扎特的哈里路亚,这个时候的宗教音乐已经完全的世俗化了,我们下节课来了解古典音乐。
相关阅读推荐:
› 从宗教走向世俗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