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走向浪漫(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高中《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第二板块“从古典走向浪漫”,本课从西方音乐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过渡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演变的过程,了解三个时期的音乐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作品。本课课题“从古典走向浪漫”涉及到两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所以本课课题安排两个课题,今天的第一课时重点赏析的是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
一、 说教学目标。
1、 聆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一、三、五乐段,让学生积极参加有关的探究与交流活动。
2、 通过欣赏,学唱第九(合唱)交响曲——《欢乐颂》主题部分的旋律,于此同时,认知音乐常识:几种不同的人声表达形式——领唱、合唱、四重唱及轮唱。
3、 让学生了解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其音乐贡献。
4、 初步了解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二、 重难点。
重:聆听第九(合唱)交响曲重四个乐章的第一乐章“交响合唱”部分,让学生用音乐要素重点分析第一乐段的音乐特点,及了解其表达形式。
难:通过重点赏析第一乐段,让学生自主分析第三第五乐段,了解“交响合唱”的总体结构和风格特点。
三、 说教法。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知道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SHE(台湾的流行音乐组合)演唱的《不想长大》这个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作为情景导入,因为引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开头部分,所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展开教学部分我让学生通过“聆听——讨论
——总结”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感知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场景,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方法讨论并总结第九(合唱)交响曲的音乐结构、表达内容及情感。
四、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部分
情境导入法
1、 播放歌曲《不想长大》的高潮旋律部分,然后再接着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比较两首曲子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作对比,学生感兴趣的是两个曲子旋律相同,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复习西方音乐史的是三个重要时期
【板书: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
3、 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从莫扎特引出海顿、贝多芬。
(二)、新课教学展开部分(重点分析序引~第一乐段的音乐)
主要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来赏析歌曲,重点赏析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序引~第一乐段。
1、 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贝多芬。(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适时播放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创设情境,让课堂气氛变的和谐且逐步让学生融入贝多芬的音乐世界】
2、 教师介绍贝多芬的众多作品,并提问: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哪一部最能体现贝多芬不畏强权,充满斗志的作品呢?
导出标题:第九(合唱)交响曲
3、 教师出示幻灯片介绍这部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及贝多芬在音乐厅首演获得成功的故事。
【从这么多的介绍中,逐步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4、 提问并让学生聆听?分组讨论,并请每组代表小结。
问题 a、 根据音乐的几个音乐要素,谈谈对音乐的感受;
b、音乐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c、序引部分出现了什么乐器,有什么样的效果?
5、欣赏一遍后,让各小组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的引导和补充,并做小结
【板书:序引~第一乐段,号角争鸣~“欢乐”主题,学生以聆听——讨论——探究——小结将此段进行详细分析】
5、 让学生朗诵席勒写的这段“欢乐”主题的歌词,了解贝多芬创作作品想要表达的真谛。
(三)、简析第三第五乐段。
通过序引~第一乐段的学习,这两个乐段让学生用以上的方法欣赏,请各组聆听并讨论各段音乐风格。
1、 教师适时提醒学生第三乐段的宗教风格及第五乐段的变奏形式。
2、 提问:从这三个音乐段落来看,本部作品的核心旋律是什么?核心旋律的多次反复、变奏及力度上的起伏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 教师总结本部作品的思想真谛。
【教师板书:自由、平等、博爱】
(四)、拓展学习
1、让学生分组讨论,能不能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欢乐颂》。
2、让学生听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欢乐颂》。
【学生讨论并表演自己的演绎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熟悉“欢乐”主题,在不同的表达形式中体会不同的音乐效果】
(五)、主题思想升华
1、让班上朗诵优秀的学生朗诵《欢乐颂》,教师总结作品的思想真谛。
2、让全班同学带着情感,全体起立,来一个教师指挥,学生齐唱的《欢乐颂》,教师和学生在热烈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从这部作品的思想中延伸到当今世界人们的心声,得到主题思想的升华】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