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题行为叙述
|
策略应用
|
吃饭时容易东抓西抓东西。
|
此问题行为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他没有【等待用餐】的习惯,所以可以将椅子往后拉,增加距离,消弱东抓西抓的习惯,并学习等待用餐的习惯。
|
不吃饭。
|
可以询问家长孩子不吃饭的原因,是不习惯吃白饭或是其他原因,当下可以采取将他喜欢吃的菜参杂一些饭粒,逐步让孩子习惯,或是针对此事建立行为契约。
|
喂东西不吃,菜色混淆不吃。
|
将菜色分清楚,试试看孩子吃不吃,或是餐前少吃零身、多喝开水以增加饥饿感。
|
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哭。
|
可能是对环境不熟悉,每到一个环境就先行预告,让其适应。
|
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
可能是孩子对人多的地方感到害怕,可以采取逐步接近的方式,加上不断预告的方式让孩子习惯。
|
早上集合时跑去捡树叶。
|
应是环境中存在刺激物,可以移去环境中的刺激物,并订立行为契约加以规范。
|
升旗时不想担任升旗手。
|
应是害羞的关系,可以请其他与孩子熟识的同学一起上去壮壮胆。
|
集会时跑来跑去。
|
可能是因为无聊,可以短暂约束学习团体规矩,再逐步增长时间。
|
喜欢不断的跑来跑去。
|
可以带出去走走【转换情境】,询问家长或观察其是否有其他的需求【无聊…等】,再带回来参与活动。
|
得不到糖果吃就乱发脾气,乱丢东西。
|
可以采取剥夺的方式,要他把东西捡起,捡起来后也没有东西吃。
|
大型活动进行时,不肯钻钻笼。
|
可能对狭小的洞口感到恐惧,所以放弃。所以可以增大洞口的宽度,然后试试看。
|
在翻滚活动时,姿势都准备好,但自己却不动。
|
可能是预期有人会推或是因为孩子不懂得用脚。
|
喜欢撕卫生纸。
|
可能喜欢撕的动作所产生的快感,可设计如撕贴画的教学活动。
|
不知危险,会误食如清洁剂等物品。
|
在不能食用的瓶罐上贴不可吃的标志(孩子能辨识的文字、符号或图案)
|
害怕皮带或打人的手势。
|
照顾者应修正,约束孩子该约束的行为,可剥夺其权利,但不可以用打的方式,以免使孩子产生错误的联结。
|
喜欢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
不要否定,用“引导”(如:现在上课不应该说话,下课再说喔),否则可能错失用正确语言表达的机会。引导其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
|
孩子问题行为叙述
|
策略应用
|
喜欢广告词,爱念广告词,别人对他讲话没有注意听。
|
善加利用此一特点,将要教其认知的范围,设计成广告词,并引导将其注意力转移至有兴趣的活动。
|
遇到陌生人或不熟悉的老师,会有挑衅的行为。
|
采用削弱的方式,不去注意或忽略,若是影响活动的进行,则带至另一较远处活动。
|
喜欢冲马桶。
|
也许是喜欢冲水的声音或是冲水流的感觉,可以转移至正向的活动,如:洗碗若水开太大,一开始先不要修正,再慢慢教其水开小一点,训练时,让他觉得好玩有趣…「我们现在来玩什么」。
|
过马路时会横冲直撞
|
若年龄较小,较无规范,认知理解力低。过马路看红绿灯,可以做红绿灯图卡或模型来教导交通安全。
|
不坐马桶,站着上大号
|
先考虑可能的原因,是否为马桶太高,脚必须悬空所以没有安全感或马桶太大,若其接受坐便桶,将便桶置于马桶上,脚垫上一张椅子,再渐渐退除,将便桶拿掉。
纪录上大号时间,在上大号前半小时给予喂食,当他有便意时,再强压他蹲下去。
|
害怕在封闭的厕所内
|
应有过去挫折的旧经验,以渐渐退除的方式。志工在一旁作陪;站在马桶旁→移到厕所旁;门全开→到厕所旁;门半开→到门外;门关着。
|
看到食物无法控制。
|
因口腔期的欲望强烈,且精力旺盛。
移开吃的东西,除有适当行为,再予以增强。发飙也不可给其吃,可隔离或转移其注意力。 |
十二岁仍会尿床,但也不喜欢包尿布。
|
错失黄金时期,没作好如厕训练。
睡觉前二、三个小时不要喝东西,定时提醒起来上厕所。
训练初期,不要怕麻烦,不要包尿布,让他感受尿床的不舒适感,若尿湿也可以让他自己洗裤子、被单,为其行为的后果负责。
|
若不提醒其漱口,会一直刷牙。
|
可将刷牙的工作分析量化,上、下、左、右各二十下。
|
会使用很多卫生纸擦。
|
将使用的纸张予以量化,折一半,再折一半。
|
孩子功能较高,觉得活动无聊,不愿参与。
|
活动难度增加,并予以大量鼓励,和他比赛,一起玩,让他觉得好玩有趣。每隔一、两天给他一些挑战性的数学题目。自理能力佳者,可延伸活动,如:洗衣服。多鼓励几句,可制作增强表。
|
兴奋时会吐口水。
|
和旧经验有关,采用剥夺其权利,再适时引导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其兴奋。
|
洗澡无法完全自理。
|
建立工作分析,由上→下,头发→脸→脖子→身体→四肢,多用肢体动作协助,口令不要出现,洗完后予以增强,孩子会注意到鼓励的部分。
|
孩子问题行为叙述
|
策略应用
|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洗碗)
|
运用工作分析法,用动作提示协助,功能较高者,工作分析更细化,给予一些约束,建立行为契约。
|
漱口不会吐水。
|
漱口时头必须往下,吐水时,头将其下压,口令、动作一起。
老师也可在一旁示范。 |
不想做的,会跑掉,若要求回来,会尖叫。
|
「阿铭,这是你的,上课坐好就给你吃」,坐好后,糖果放入其口袋,「下课再吃喔!」。若闹脾气,不去处理情绪问题,处理该做的事情,指令明确,并给等待时间、气氛也就很好。
|
不大能接受否定的意见,也没有自信心,如接球,「球会掉」,吊单杠,「会摔死」。
|
用斥责没效果,需大量鼓励,完成后给予大量的社会性增强。
从前的挫折经验,照顾者应修正说话语词,不说负向的话,应以正向、鼓励、增强的态度建立新行为。 |
不愿意参与活动会说:「好热,不跳。」
|
先认同其感受,表达希望陪同一起参与,允许休息一下再过来跳,愿意参与再赞美他。
|
进入陌生的环境会逃避反抗,如不愿进入浴厕及人多的场所。
|
他是个十分怕生的小朋友,但他又会很信赖依附带他的志工。当他很坚持不进入某个环境场合时,强制硬拉并不是个好方法。志工需要很有耐心地先陪他在一旁安抚情绪,再慢慢地往前行进。或许只能行进几步路,但不要强求马上达到目标。志工用心、耐心地经过一、二天后,他应该就会不反抗地进入浴厕了。
|
吃饭时会打翻碗盘,并会抓别人的眼镜。
|
他的反射行为太强,这样的孩子呼吸量少,食量也少。应该在平常时候,多给予做翻滚、爬绳网之类的动作,让他的胸腔、腹腔压力变大而改善之。
|
喜欢脱离人群,到一旁玩耍。
|
首先知道这并不是单纯的害怕人群。这类的孩子通常属于好动型的,要他们不跑不动似乎很不尽人情。志工们应利用下课时间,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给孩子们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要同时给予规范,让他们知道上下课的区别。若打破规范,则给予些小处罚。
|
上课时,喜欢在一旁休息。
|
应该采取不让步的态度。对于高功能的小朋友,可要求他们完成大都分的课程:而动作行为较差的小朋友,不要光是口头命令,应多用诱导动作提示,让他们完成一部分的课程。上完课后,再让小朋友休息,并予适当的鼓励或增强物。
|
有时会大号在裤子里。
|
在可能会上厕所时间的前三十分钟,给予口头提示,再慢慢地带他去厕示,如此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若能自己主动提出要上厕所,不要忘了给予口头上的赞美喔!
|
上课有时会哭闹不休。
|
他们哭闹通常不是因为生理因素或其他特别的原因,而单纯只是情绪上的发泄。此时并不需要特别在意,也不要介入他们的情绪,过一段时间后会慢慢平息。若哭闹声严重影响其他小朋友时,可先行带至一旁。
|
孩子问题行为叙述
|
策略应用
|
有亲男生的动作。
|
由于她已到了青春期,所以要给予男女有别的正确观念。当她亲男生时,应将她带开,并教与适当的表示友好的动作,如牵手。
|
有强迫性行为。
|
可增加体能或动作性活动。
|
会有强迫性语言。
|
可采取忽略法或不正面给予回应,让他们觉得自讨没趣。
|
会一直要求志工帮他抓痒。
|
志工可反过来要求孩子帮忙做一些事情后,再帮他抓痒,即达到互惠的原则。
|
喜欢爬高处,怕有危险。
|
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强,观众越多,越有趣;没人理,就会下来。
|
吃完饭后不洗碗。
|
可将他最喜欢的食物留到最后,洗完碗后再给他吃。
|
不洗澡,且会有些情绪反应,如吵着要休息。
|
她是个很温顺聪明的小朋友,可多利游戏的方式来带领他。如可先带他去上厕所,再问他要不要跟阿姨一起玩水…。
|
教「人」的概念,从看模拟性角色。
|
用洋娃娃开始表达,「我很生气」「你为什么…」「我不理你了」
|
仪容服装举止教导。
|
用镜子+手势指导
|
孩子不洗澡。
|
先带去洗澡间逛逛,「你看这边有人在洗澡」,多逛几次→站门口→站浴室门,采渐近的方式。
|
做生理性的刺激(抠脚、搓屁股)
|
不是处罚他,制止会增强此行为,而是做清洁的工作洗手,再增加不同的味觉刺激,香皂五种,每个礼拜改变香味,香皂的触觉很好,会喜欢洗手。
|
尿尿时需要妈妈帮忙脱裤子,否则会尿湿裤子。
|
可帮忙但是程度上按顺序减少,最后让他自己处理,教他如何做的过程可能还是会尿湿裤子,不过如果因此而放弃或是责备孩子则可能永远达不到目标,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别因为怕麻烦而放弃。
|
有时候,在某情境下,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他必定拒绝。
|
可能是因为先前有不愉快经验而导致,或者其它可能的原因,不过重点是要避免这种拒绝的型式。例如:出活动时,孩子不肯刷牙,也许是因为记忆中有不好的印象,这时可以拿出增强物,问他要不要刷牙,希望打断他之前的不好印象的连结,试过几次后,拿出牙刷问他刷牙的事,再看看他的反应。
但也可能是孩子本身对环境的适应或个性上较退缩,如果是这样,增强物和言语及动作上的鼓励也是有用的。
|
孩子问题行为叙述
|
策略应用
|
不会整个买卖的过程。
|
分析买卖行为:
1要先知道付钱才能拿东西的概念。
2看到想买的东西会主动问多少钱。
3听得懂卖东西的人的回答。
4分别钱的面额。
5给钱与拿东西。
可能训练的方法:
知道付钱才能拿东西:有点类似物品交换的行为,和买卖行为相比较。我们可以往此方向去训练。课程设计分三个方面(1)动机:要有交换东西的动机(自发性),和课程设计上技术层面或孩子的本身有关,也许他还没有这样的自发行为(2)拥有的观念:正面教法可能较不易施行,也许该用反向的,可以跟他说说某人的东西不可以拿,从这一方面着手。(3)「他人」的观念:他人、别人、你、他…是变动的,没有固定的对象,难以理解,也许用人偶来教,或者是戏剧课来角色扮演,可以演老板或客人来体会各种角色该做的事。
也许这是个很难的主题,但对孩子来说要适应社会方面,如不能学会买卖行为,至少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走,或是不付钱不可以拿东西。
|
抓手、抠手的问题
|
抠手指可能是属于一种自我刺激的行为,洪老师建议可以手贴胶布、拿手刷脸、还有浆糊加食盐涂抹在手指上,让其搓揉满足自我刺激。
捏别人时,对方应转移成握手问好。 依明宪观察到有几个情形: (1)感受触觉:常常是轻轻抓别人的手,用手指尖端刮过去,来感受这个感觉,这时候他的反应和洪老师用浆糊和盐加在一起抹在他手上的时候差不多,都是在感受这种外来的触感刺激,虽然两种感觉会有所不同,但是可以引起他的感觉(触觉)。而启发他这种感觉,减少敏感;去搓那些浆糊时同样的,也会让手上的敏感性下降。较不敏感后就不太会去抠人,去寻求那份感觉了。
(2)有其它需求时,又不会表达,时常用中等的力量去抓手、抠手来表现,如想到别的地方,上厕所、喝水,累了想休息躺下…等等。
(3)情绪:是最用力的时候。常是(1)的情况,别人不让他抓,他就感受到别人手上的力道,或是言词也是不如他意时,情绪就让他想大力的抓下去或是(2)的情形,他的需求一直没有被注意到时也是引发情绪的反应,会用力的抓或抠他人的手。
(4)有时一开始就用较大的力道抓、抠,比较有可能是种试探。
|
孩子问题行为叙述
|
策略应用
|
喜欢用「我要尿尿」来表达一切。
|
也许他的词句有限,所以没办法表达,甚至有些孩子是以情绪的直接反应来表现,如果没有注意,可能造成往后的错误连结,反而都以此不当的表达来表示他的需求。
可能的改善方法:需要一个和他相处经验丰富者,可以理解出他话中隐藏的真正意思,并且同时教导正确的表达性语言,如果还难以理解,还可以记录当时的情境,孩子本身状况,许多次之后加以分析可能代表的事项。如果是孩子不善于表达,而最后以情绪反应来表示他所想要的目的,例如:孩子大吵大闹后(这个表现的本质可能只是提醒大人注意他),父母或志工马上带他去散心玩耍,可能会造成错误的连结,让孩子以为要吵闹才能出去玩,应该是先去安抚孩子的情绪,找出情绪的原因解决后,才带他去玩或到处走走。
|
音律动作教学。
|
能力较弱者,则教大动作或是他较会的部分(如:拍手),再想另一动作和他原来会的动作相当,较简单的,不用全部做,熟的一、两种就好,并给予大量协助。
|
处理问题时:
|
不应加入个人的情绪,用玩的形式去处理,先吸口气笑一下,再处理。孩子有情绪问题,若想将情绪问题压抑下来反而使情绪更激昂,发脾气时不要多人看,一个人处理就好了。
最怕对孩子说「不」,应多采用肯定句或疑问句。
|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