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陋习》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远离陋习》。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家乡,我为你骄傲》,它与前面一、二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家乡的故事》,还有低年级的《我爱我生活的地方》《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形成一个“看家乡、说家乡、夸家乡”的系列。本单元共有三个主题《从家乡看祖国》《扎根在家乡的传统》《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远离陋习》是第三个主题的第一个话题,计划用1学时完成。本课是在前面从家乡的风貌、家乡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之上,从精神层面上了解家乡,将为后面学习追求文明的生活做铺垫。
教材展现了禁毒、算命、赌博、请巫婆等画面,加上简短的对话有利于引导四年级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有些专家认为在学习期间的十多年里,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别最大。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对很多事情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缺乏经验,经常会遇到许多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特别是现在,大部分父母都忙与工作,对孩子缺乏管束,孩子接触社会不良习气的机会增多,在孩子正要树立人生关的重要阶段,对孩子进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地位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初步区分社会生活中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还有它们所带来的危害。
2、方法目标:通过调查、交流活动,提高收集、整理、运用材料的能力。
3、 情感行为目标: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拒绝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
教学重点:了解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对社会文明和发展造成的危害。确定这个重点是因为,课堂上展示的图片和资料虽然能让学生区分出哪些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但是这些陋习的危害学生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只有帮助学生认清了危害,才能指导他们的行动。
4、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拒绝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确定这个难点是因为,社会生活中学生对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早已耳闻目睹,甚至有些司空见惯。由于他们年龄小,对于这些社会现象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学生搜集一些陋习事例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调查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陋习。学生表演神婆给人治病。教师准备上课的课件。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在品社课教学中选择适当、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整个活动过程。在这个主题的活动中,我想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入新知识的探讨或在视频、音乐的渲染中形成情感共振。
2、调查研究法
四年级学生的学生经过了三年新课程教学的铺垫,已经有了初步的调查研究能力,“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进入生活的一个途径就是进行调查,在上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调查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陋习,这样学生就能占有第一手的资料,为分辨封建迷信活动和不健康的现象和行为做了准备。
3、情景体验法
道德情感具有情景特性,一定的道德情景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我让学生表演,预计将达到让学生痛恨的行为,形成的行动的效果。情感顺利地转化为行动。
三、说学法
四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他们喜欢用活动方式进行课堂学习。新课程也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着力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去体验,去得出结论。因而,学生将运用如下学法完成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1、讨论交流法
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千差万别,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就需要让他们都说出自己的心声。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将讨论两个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将形成较为一致的符合道德要求的看法。这样的讨论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使他们在自觉、自愿的乐学活动中主动地认知与明理,形成各种好品德、好习惯。
2、游戏表演法
游戏现象在儿童生活中最为普遍。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儿童游戏是儿童凭借想象进行的虚拟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是十分快乐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也呼吁要选择儿童喜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直观地展现道德情景,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四、说程序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来说说你的名字是谁起的,有什么含义?那么有没有谁改过名字?是通过什么方式改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名字入手,能够在上课开始就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激起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这与《品德与社会》是来源于生活的这一课程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二)合作交流 内化情感
1、体验交流
“同学们,你们见到或听说过哪些封建迷信的、不健康的现象和行为?”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
(1)吸毒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视频播放毒品的危害。通过触目惊心的画面,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毒品的危害。)
(2)赌博不好,为什么还有人去赌?(展示书上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搜集到的关于赌博的资料。教师可以补充“***”的资料。)
(3)神婆是怎样给人治病的?为什么有人信?(学生表演神婆给人治病,其他学生谈体会。)
(4)大仙算命真的灵吗?他们是怎样蒙人的?(教师扮演大仙,招引学生算命。)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通过视频、图片、表演、等方式,丰富的画面,精彩的表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验。体验正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 是形成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基础。重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社会上有哪些陋习,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2、 小组探究
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两个探究题目。
(1)、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
(2)、这些现象及行为有哪些不良影响和危害?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记录下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讨论辨析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针对两个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自由讨论,然后再引导他们将自己的观点予以归纳、概括,形成正确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行动。)
3、
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上面大家谈到的这些社会毒瘤,还有没有新的社会陋习出现?让我们从课堂走向课外,用你的慧眼识别一下。
学生汇报:
(1)街头的“新科技”――电脑算运气。
(2)盖房的“奠基人”――风水先生。
(3)大办丧事。搭棚操办,吹鼓手奏乐,专业和尚或道士超度亡灵,隆重出殡,千奇百怪的祭品,修建豪华的坟墓等等。
(4)婚礼中的铺张浪费。
教师组织学生即兴表演等。
(设计意图: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更清楚地分辨哪些是陋习,为突破教学难点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拓展延伸
1、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 展示文明生活的图片。
(设计意图:美丽的图片展示了一个个美好的情景,情景的渲染可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同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本课的难点就突破了,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相关阅读推荐: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