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做玩具》一课选自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材料自编教材。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研究组成泡泡液体的成分及各个材料之间的比例。本班学生为七年级,共11名。其中轻度弱智学生4名,中度弱智学生4名 ,重度弱智学生3名,他们虽然在智力上有不同的差距 ,但他们都有较强的好奇心 ,思维特点趋于探究性。根据以上分析 ,我是这样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
一、 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兑制泡泡体的详细过程。
二、 使学生掌握组成液体的成分及比例。
三、 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自主活动,通过直接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培养综合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兑制泡泡液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知道成分比例。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愉快地氛围中获得知识 ,主动地动脑动手呢 ?我认为关键在于反馈调控、寓教于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反馈教学为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兑制液体,仔细观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验结果,及时调控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能主动积极地思考、动手,在总结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掌握学习内容。我针对中度弱智学生的特点,结合对比、反复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重点指导中度弱智学生掌握和运用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 (课件)故事导入:
(小强在玩具柜台前向妈妈要游戏机,妈妈不给他买,教育他要勤俭节约。小强哭闹不止。)
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小强这么做对那么妈妈的话呢?引导、重度弱智学生分析故事的经过,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判断、分析、表达的能力。激发出学生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意愿,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 探究研讨
1、 启发动脑:出示材料提问
请大家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甚至尝一尝,分辨出杯子里都是什么材料,并贴上标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强调学生集中注意感官刺激,联系生活经验得出结论。轻、中度弱智学生独立识字,对号入座,判断材料并贴上标签。重度弱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贴上标签。教师恰当的点拨,给学生主动观察学习提供了依据。
2、 激发斗志
出示教师兑制的泡泡液体,(大家看,这是我兑制的泡泡水,你猜能吹出大泡泡来么?谁愿意当检验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加投入到自主操作学习活动中来。
三、 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
实践操作是探究知识的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途径之一。根据我班学生在智力上的差异,将全班分为三组:四名轻度弱智学生为第一组“勇士组”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并勇于动手、动脑、探究性活动意识很强、识字率高、归纳总结能力强,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对“勇士组”的学生给予信任和激励,放手让他们进行独立实验,探索实验方法,尝试兑制比例,让学生将每一次实验的详细过程按要求填字表格中,形成实验报告,便于归纳总结。
四名中度学生为第二组“骑士组”,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动手能力较强,在归纳,总结方面稍逊,针对与此,密切注意“骑士组”的实验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对实验方法及时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判断,不断调整实验材料的比例,以求达到最佳状态。重点指导“骑士组”的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将每次实验认真总结,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填写实验报告。
三名重度弱智学生组成“信心组”。他们虽然各个方面程度较低,但他们同样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在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这一环节中,教师围绕三名“信心组”的学生进行指导性实验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鼓励他们在全班探究、实践活动氛围的带动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实验 ,掌握实验方法,了解材料比例。
四、 活动评价
对每次活动做出总结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各组学生通过活动评价巩固所学重点,消化难点,进一步增强归纳、总结、表达等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讲评,了解学生把握知识的方法和深度,便于教师不断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活动的角度和方法。
1. 各组以游戏的形式展示成果,比一比谁的泡泡不容易破。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进行对比分析。
2. 请优胜者公布自己的液体成分比例,锻炼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埋下继续自主探究活动的种子。
3.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引导实验成功的学生帮助其他同学重新实验。培养互助意识。
五、 拓展活动:
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弱智学生发散性思维
1、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学原理
2、选择不同粗细的管状工具吹泡泡,观察形成的形状泡泡。
3、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形成的形状各异的泡泡。
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100%的学生都能活动起来,95%的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