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 我做主》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综合实践课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偶像”是一个流行且有意义的话题。对处于花样年华的中学生来说,如何对“崇拜偶像”有清醒的认识,如何在“追星”时少一些盲目,多一些理性,如何寻找自己的偶像,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成为至关重要的一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偶像、偶像的分类。
2、通过活动,调查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偶像认识。了解不同时代的人选择偶像的标准不一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可能有不同的偶像。
3、通过活动,了解盲目追星的危害。
二、能力发展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能够正确看待“崇拜偶像”的现象,将偶像的精神同盲目追星区别开来。善于关注偶像身上的闪光点,从偶像身上汲取精神营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的精神。
3、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 点:能够正确看待“崇拜偶像”,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难 点:树立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偶像观。
说教法
1、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条件。
2、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课堂,以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单一的传授,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和舞台。
说学法
1、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研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养成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方法,以探究问题为核心,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
整体思路
综合实践课程将生活和教育紧密联系,具有自主性强、自由选择度大、活动空间广、学习方式灵活等显著特点。所以,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在活动设计上我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设计了三个阶段,即“准备——实施——整理”。从而形成了“课下——课上——课下”这样一个相对完整和延伸的整体。学生经历一起搜集资料、设计调查访问、汇报结果、整理总结、交流分享的活动过程,以此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为了更好的完成探究,我作了一个课前布置: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偶像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你心目中的偶像是谁?” “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你主要学习偶像的那些方面?”等,并搜集一定的资料,如数据、照片、录音等,为课上的汇报作好准备。
3、学生准备一则小品。小品是关于青少年盲目追星的内容,由教师给出,学生进行必要的排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小品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动和发挥。
让学生亲自参加表演,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渗透情感教育。
第二阶段:课堂实施
在课堂活动中我设计三个部分:追寻偶像、偶像的变迁、我们需要怎样的偶像。通过这三部分的自然过渡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一)追寻偶像
1、在课堂教学的导入我设计了介绍首届“中华青春偶像”评选结果介绍。
“中华青春偶像”的当选人物有的是学生熟知的,如杨利伟、姚明和邓亚萍。这些人物的介绍由学生自己进行,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活跃了气氛。同时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接触网络有限,而凤凰台一般接收不到,所以对于丁磊和吴小莉学生可能不熟悉,如无学生可以介绍由老师补充。对这5名人物的介绍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与热情。
2、接着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同学们心中的偶像是谁?”“你崇拜他(她)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他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功,背后付出的是什么吗?”
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别有深意的。这几个问题一环紧口一环,由易到难,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初步扭转学生只看到明星光彩而忽视成功者背后艰辛努力的思想。而且为后面引导学生寻找偶像,树立正确偶像观起到了铺垫作用。
第一个问题最容易回答也最能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接下来的问题需要学生逐渐加深思考,有些问题也许是学生以前从未思考过的。在进行此环节时,可能会有学生喊出一些自己喜欢的明星,喜欢的理由也可能很简单:长的漂亮、唱的好等。这些学生对偶像的精神力量认识不够,但在此时,我觉得教师不宜轻易否定学生,尤其是在我们的课堂活动初始阶段。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教师要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拉近与孩子的情感距离,有利于思想、情感上的引导。如果老师简单否定,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也可能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教育流于形式。所以,在此只要学生能够有初步的认识,开始思考以前不重视的问题即可,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切忌急于求成。
(二)偶像的变迁
1、有关偶像的基础性知识,如偶像的定义、分类等在第一阶段安排了学生查资料了解,可由学生简单介绍,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即可。
2、因为课前安排了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在这一部分里以学生的汇报为主,同时将课前的分组调查与课上的现场调查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搜集、调查、汇报培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3、各小组的汇报能够使我们的探究内容更加充实和真实。同时汇报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可采用展示图片、放录音等方式进行辅助说明。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教师本人在课上可以扮演被采访者,如果课上有听课的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采访。
3、教师要及时对小组的汇报进行肯定和鼓励。孩子们的创造力是不容忽视的,对内容充实、方式新颖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学生的成功体验是促使他们探究的动力。
4、学生的汇报结合老师的板书可以顺利过渡到问题:“从这些内容上我们能看出什么不同?它展示出怎样的发展方向?”在此我安排了给学生播放不同时代的代表歌曲。既富有代表性又可以加深学生的体会。
5、在有了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生的思考会更深刻。此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在不同的时代人们选择偶像的标准不一样,即使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不同的时期,根据自己的信念和梦想,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偶像。”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偶像的变迁”。同时指出:“要善于关注偶像的闪光点,从不同的偶像身上汲取所需要的精神营养。”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三)我们需要怎样的偶像
1、从学生们对偶像的选择上可以看出,很多同学把娱乐明星当做了自己崇拜的对象。“追星”的现象与现在社会媒体的宣传和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青少年追星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教师要对此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有清醒的思想认识。
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小品的内容表现出一个孩子盲目追星的过程,是学生生活中“追星”的一个缩影。初中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关注新事物,参与性强。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和分组讨论,最终达到将偶像的精神同盲目追星区别开来。
2、此时,再与前面介绍成功者背后的艰辛努力的内容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从情感上、思想上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这些都可以很自然的引发出“我们应寻找什么样的偶像?”“我们该怎么做”的疑问。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这个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同时,我引用了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例告诉学生偶像不一定要是明星,平凡普通的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偶像,给我们力量和鼓舞。最终实现了本课难点的突破。
3、老师的结束语也很重要。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思想进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要提出要求,促使他们将思想认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在此我选择了一首小诗送给他们。即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是这节课一个巧妙的回顾与总结。
4、板书的设计以简洁为主,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偶像的变迁,认识在新时代偶像的多元化,树立有益于自己健康成长的偶像观。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
我们的活动不能仅限于课堂,更不能一下课就喊“停”,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并付诸于行动,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为了将活动延伸,完成从认知到行动的过程,我布置了以下内容:
1、学生按原来的分组将课前的调查,收集到的资料、照片、录音以及本课的收获和感触进行整理总结,与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
2、明确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寻找自己的偶像,关注他们的闪光点,获取追求梦想的精神力量。将自己的点滴进步记入个人成长档案,并与大家互相交流、共勉。
这样既可以巩固本课所了解的知识,也可以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交流与分享,促使学生把行动落到实处。
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任何模式可循,也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我的这节活动课的设计是一种尝试,希望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生动丰富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