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杯玩偶剧设计与表演》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我今天带来的课程是《纸杯玩偶剧的设计和表演》,这是为到我们基地活动的七年级学生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
背景介绍: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全区各中小学提供综合实践课程,每间活动室有自己的主题和功能,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活动室的功能为方向研发课程。学生每个学期有两天时间到基地活动,每半天更换一次活动教室,也就是说在每个的活动室活动的时间是半天,人数在20-35左右。我所在的活动室是巧手DIY活动室,本课前身是《纸杯卡通人物》,改变是因为原来主要活动内容是手工制作,但在接触和学习了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之后,觉得更符合本活动室教师的教育理想,因此在活动内容上进行了转变,将戏剧元素与手工制作进行融合,整个活动追求的目标更加人文,首都师范大学的专家与我们交流时,认为我们的课程进入生命教育范畴,核心是理解和认识自己,从而理解人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当然,不变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意思维,开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我们所采用的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说到教育中出现的戏剧,大家能想到什么?课本剧、艺术节中的小品、表演特长训练。这是使用最多的,但还有想象、肢体动作、身心放松游戏、戏剧性游戏、默剧、即兴表演、角色扮演、说故事、偶戏和面具等也是戏剧手段。
浙江大学教育学原理徐俊博士列举出了七种与戏剧相关的教育现象:
专业戏剧教育——专业戏剧学校,以培养专业戏剧人才为目的
普通学校中的戏剧课、戏剧学科——普通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以戏剧为内容,通识戏剧教育
社会上的戏剧普及课程、戏剧欣赏讲座——学校之外,面向大众,以普及戏剧艺术,培养戏剧观众为目的,通识戏剧教育
DIE(Drama In Education)——普通学校,非戏剧课程,带有戏剧性质的,以即兴表演和戏剧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校园戏剧——普通学校,以学生为主要成员,以戏剧为主题,校园社团或课外小组
TIE(Theatre In Education)——各类戏剧团体,到学校进行,以教育为主要目的剧场活动,而非以表演为目的
其他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戏剧、剧场活动——各类戏剧团体,在非学校的场所进行,以教育而非表演为主要目的,如:社区(社群)戏剧、民众戏剧、戏剧治疗、戏剧培训等
我们学习之后发现,DIE的用法最适合我们,它的目的不是艺术技能也不是艺术知识,它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注重演出效果,注重过程,所以当英国戏剧教育家凯文•伯顿被问及观众在学生演出时可以看到些什么的时候,他率直地回答:“真的是不多!”那么教育戏剧到底是在干什么呢?李婴宁教授做出的一个通俗的解释是:“通过戏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些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选择生活及自身素质修养的培训”。 具体说来就是以即兴表演和戏剧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育戏剧背后是有一套哲学思想的,其中之一是卢梭的“做中学”,“在戏剧中学习”,认为教育要让孩子去实践、去体验,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里说过:哪里的学校设置了实验室、车间和园圃,哪里的学校充分使用了戏剧化活动(dramatizations)、演剧(plays)和游戏,哪里的学校就有机会实现生活情境的再现,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发展与更新经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思想,并将它们付诸实践。
我们这次活动的内容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与表演一部纸杯玩偶剧。主要的过程包括:剧组形成——团队的组建与分工、设计剧目方案——对纸杯玩偶剧设计思路的商讨与确立、剧目制作(人物、场景、道具、配乐等)、排练和表演纸杯玩偶剧、总结与反思。在活动中,学生主要在做以下几件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并且这些都是在小组分工与合作中实现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完成了两种创作:戏剧创作和玩偶创作,但玩偶创作是戏剧创作的一个部分,是为戏剧创作服务的。
我们的课程目标主要是依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来制定的,具有非常明显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开放性体现在,既以学生个体为目标对象,又以团队整体为目标对象;既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内容,又以艺术创作为目标内容,同时学生的人生思索也是目标内容,总之,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的任何感悟与提升都是本课的目标。生成性体现在实践中,时常不完全按照预定目标,随着课程的开展和学生的活动,经常随时生成新的目标。
具体到三维目标:
情感与价值:①感受创作与表演的乐趣;②展示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总结概括能力、反思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并肯定它们,发现自己多样化的潜能,提升自尊与自信;③将情感或反应投射到角色中,试着理解他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学习对自我、对团队负责任。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一部玩偶剧的创作过程;②学会用纸杯表现人物,并能设计与制作出心目中的纸杯玩偶;③学会设计剧目方案并组织实施;④能够在团队中充分、和谐的发挥出自我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体验戏剧创作与表演的全过程;②体验玩偶创作的过程;③体验与他人共同工作的过程;④了解从设计到制作的创作过程。
其中情感目标是主要目标。
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戏剧创作和玩偶创作的过程,因为这是本课的主体内容,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难点在于运用纸杯这一给定材料,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剧作需求的人物,并制作出符合设计的玩偶。在程序上没有给学生太多探索的机会,由教师预设,使活动进度得以保证,为了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图片,在行动前提供一些引导资料。
因为本次活动是专门为7年级设计的,所以在设计时专门分析了学习者的一些特征。
首先,初中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引导和点拨的时候,要着重针对以上需求来进行。
其次,初中生开始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他们不满足于单纯书本知识的学习,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选用了模拟社会实际生活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室就是剧场,教师扮演一位剧场管理者的角色,各小组则变身为向剧场提供演出的剧团。
另外,初中生已经有了兴趣特长的趋向,活动中要让学生能找到感兴趣的位置,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所以,我们努力提供比较合理的工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分工,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花了很多心思观察工种设置的合理性,再加以调整。
最后,初中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希望在自主的活动中体验成功、获得认可。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进行思考、讨论、演说、展现,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表现加以引导和点拨。
接下来说一下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在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上,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师生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获得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环节设计方面,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师以呈现一部纸杯玩偶剧为最终任务,设置了多项任务,通过任务让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项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没有一项创作比戏剧创作更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所以一定是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小组集体完成任务,同时有合理的分工,成员之间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任何一个人都对团队起到不可替代的并且互不相同的作用。
教育戏剧需要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得到训练,教师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尽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尽情的想、说、做,以保证能力的发挥与感悟。
在评价的设计上,教师评价以过程为主,以观察为基础,活动中随时评价,原则是正面评价、重发展、重激励、重个体成长。具体做法:1、“就事论事”型的评论,给学生尊重与自信;2、少做定性定量的评价,常用探讨式的评价,有时甚至只是启发学生的思考方向;3、没有在作品上提出标杆和一刀切的要求。学生评价则以自我反思评价为主,以思考和讨论为主要形式,在总结阶段进行,但是教师要提示思考的方向,也就是要提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也是依据了大纲中对于评价的要求:“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接下来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过程。首先是激发兴趣和确定主题阶段,我首先播放了两段好玩的偶剧视频,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偶剧上来,然后点出偶剧的本质就是游戏,引起同学的实践兴趣。“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两段偶剧,挺好玩的吧?偶剧原本就是从儿童的玩偶游戏中发展出来的,天生就是件好玩的事儿。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场玩偶游戏,出场的玩偶由你们自己设计和制作,刚才看到的是泥偶和布偶,我们今天的玩偶用什么来做呢?”接着我出示几张纸杯玩偶剧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活动的主要材料——纸杯,然后正式确定主题,明确任务:每个小组来设计和表演一部纸杯玩偶剧。
第二个环节是完成设计方案。也是从这里开始模拟社会实际生活,我说:“从现在开始,这里不再是教室,而是一个剧场,专门制作和上演纸杯玩偶剧,我就是这个剧场的管理者,各位就是我聘请来的剧团。”然后根据社会实际,要求各剧团向我提交各自的剧目方案,这也是让学生体验到在团队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之前,应该进行方案预设的程序。【解释方案表格】
各组完成设计方案后,进入制作环节,在制作前,统一给出几点玩偶制作的提示,然后为了照顾层次较低的学生,快速,简要地演示一个范例,然后由各组学生完成玩偶剧制作,包括纸杯人物/玩偶的制作、场景与道具的制作、配乐的选择、情节的编排等等。在这个环节,为了鼓励学生随手查阅资料的习惯,允许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如参考图、音乐、背景图片等。
这是我们一个小组,在设计白雪公主的纸杯玩偶时,到网络上查找卡通图片,以确认白雪公主的形象特点,最后,她选择了运用服饰的颜色,来标识出这是白雪公主的角色。
这个过程中有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教师参加到学生活动中,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共同讨论或启发解决方法,并且密切观察学生的活动,随时发现问题,生成新的目标,进行个别或集体的点拨甚至训练。比如有些比较常见的点拨内容:团队中意见分歧的处理、团队对于时间的合理利用、个人对于团队的责任、尊重他人和竞争对手、用特定材料表现人物的创造性手法……
制作结束后,要整理场地和确定表演顺序,方法是提出整理场地的要求,先完成的剧组先选择顺序,这样既使学生信服又有效促进学生行动速度。
在表演之前,给学生排练的时间,给出排练的几点提示:1.注意人物在舞台上的上、下场及布局; 2.重视观众——人物大部分朝向观众、吐字清、音量大;3.注意表演的完整性——开场与谢幕。这些提示是由于学生缺乏表演经验,提供一些表演的基本要求,为学生的成果展示服务,不是直接目标,不做重点要求。
之后各组进行排练,教师同样要密切观察,在必要时加入排练。在实践中,加入排练最多的原因是帮助他们找到观众的位置,提醒他们角色在舞台上的位置等技术问题,或是讨论某些人物的合理反应。
演出开始前,明确观看演出时的要求,在其他剧团演出的时候,你们该做什么?观赏和思考。同时提示观众和表演者剧作最直接的评价来自观众,请观众不要吝惜你们的掌声,也请表演者根据观众的表现反思自己的作品。在演出换场期间教师进行短评。
这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绝佳机会,也是学生品尝自己的的劳动果实,树立自信心的时候,同时,这种小组合作的成果,也使学生对于团队合作的魅力有了深切的感受。
表演结束后,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和综合鼓励学生的活动表现。最后是学生的自我反思,反思的方向是反思自我、发现自我、欣赏别人。教师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向这个方向。你觉得欣赏一部作品和创作一部作品,各有怎样的乐趣?你最喜欢本次活动中的哪部作品,为什么?本次活动你或你所在小组最成功之处在哪?还可以有哪些改进?
有一个小组,状态很好,全是女生,并且看得出基础很好,素质不错,讨论很热烈,但最后的表演几乎是失败的,她们自己反思说:我们组全是学生干部,每个人都很坚持自己的看法和节奏,最后完全处于混乱的状态,根本没有把注意力全都放在剧目上面,所以失败了。我想这对他们是一次很好的处理合作问题的实践,她们一定得到了受益终身的启示。
最后说说本课的一些反思:
成果主要三方面:
a) 内化的生命体验:这是我们最看重的成果,但却是我们最不确定的成果。因为这个成果不一定立显,难以测量,没有唯一性,难以制定评价标准,难以留存和追踪。
在与首都师范大学的专家进行交流时,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初等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张志坤认为我们这种戏剧实践就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成为人的过程,这样的课程是人的一种回归。我们的活动最大的贡献在情感教育、人格教育方面,并给了儿童表达的空间和指引。我们活动的最大贡献在情感教育方面,并且是给儿童表达的空间和指引,它的成效不应该是被量化的,而且也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可以在密切观察的基础上,做出质性的、特殊化的评价。建议我们靠影像记录或学生访谈解决一部分留存的问题。
b) 玩偶与故事:是实现生命教育的载体。可留存,玩偶留存了,但只是成果的一小部分,容易引起误解。以即兴表演为核心,留存剧本的少,可以靠录像留存。
c) 愉悦:本课深受学生的喜欢。主要原因有:
学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学生的主观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给予了他们展示的平台。
活动中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让同学们充分的感受到了合作的愉快
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的,所以他们都是很放松的。
在给予他们自主的同时,更注重引导环节的安排,使他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如:合理的分工→帮助小组的合作;剧目设计方案→帮助计划的形成;纸杯人物造型的提示→帮助玩偶设计、制作的完成;纸杯玩偶剧的排练→帮助纸杯玩偶剧表演的成功
同学们重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以智力培养为主的教育模式,让有一些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常得到否定的评价,让这些孩子们对自我已经失去了信心。而《纸杯玩偶剧的设计与表演》一课中却为多种智能的人安排了位置,都让他们有展示的空间。展示的环节中,有些听课的班主任对一些学生产生了新的看法。
从技术角度来看,有两个问题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去调整,一个是评价问题,最初我们很难找到评价的点应该是什么,是表演、剧情、玩偶质量还是合作情况?是应该形成一个体系逐项评价吗?然后我们认为技能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我们是一个普适性的课程,面向全区普遍学生,而不是特长训练,所以还是抓住主要目标,不要让技能评价成为实现主要目标的制约。【解释】因此,为了保护学生的自信,我们在技能上往往给出模糊的,中和的评价。同时通过观察,对学生思维、行为习惯需改进方面进行提醒引导。鼓励好的行为,挖掘学生所创作的故事中的闪光点,进行个性化的质性评价。
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时间问题。每天来进行活动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没有连续性,所以能力差异很大,完成环节的时间差别也很大,尤其是制作的时间,可控性比较差,但不应过于迫使或干预学生的制作。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可删或可缩的环节。
从教育戏剧的角度来看,戏剧手段使用还不充分。我们现在的戏剧活动主要是选定主题,想象剧情,设计并制作人物,排练和表演,但用来热身和练习,也就是使学生放松身心的戏剧游戏并没有开展。一方面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对于戏剧手段的使用还不熟悉,另一方面是空间和人数限制,很难进行肢体活动,需要重新调整活动室的空间。可以肯定的时候,面向人格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教育戏剧活动很适合综合实践活动。首都师范大学生命教育专家们对我们说:基地的活动不仅要有技术上的,一定还要有文化上的,用活动的方式承载背后的文化和情怀,培养学生的品性。这正是我们的追求,对于理想境界,即便不可至,也心向往之,以上是我对《纸杯玩偶剧设计与表演》的说明,诚恳地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我靠近理想境界。
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