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历史说课稿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正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合理的购物方式

本站微信

巧妙预设,精彩生成
—— 《合理的购物方式》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为教师处理教学和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所有学生的特长、个性都有锻炼和发展的机会。新课程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做好课前巧妙预设,以求课堂精彩生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与结论并重,倡导学生参与课堂,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的教案也必须是学生的学案。所以教师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又一亟需解决的问题。不久前,我听了学校历史与社会学科教研组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课题是《合理的购物方式》,听后让我对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感受颇深。
【案例描述】
案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设计了一个问题:“假如你买彩票中奖了,得了500万,你会如何消费?”
生1:“我把它全都捐献给国家。”
生2:“我一部分捐献给国家,剩下部分自己用,如买别墅、买车。”
生3:“我把它存进银行,拿利息。”
生4:“我用它去周游世界。”
生5:“我用它讨老婆。”(全班大笑)
学生的回答出乎了教师的意料之外,游离了教师预设的目标,教师匆忙收场,不了了之,不顾学生反应(学生感觉摸不着头脑),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上课。
案例二: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口袋里有100元钱,你会怎么消费?”
生1:“买零食。”
生2:“买玩具。”
生3:“买衣服、鞋。”
生4:“买彩票。”
生5:“买文具、学习资料。”
教师板书学生回答内容,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学生们在消费上存在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现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协调的状况,教学有序进行。然后教师继续问学生还会怎么消费,学生回答重复类似,学生感觉以无话可说,教学出现了冷场。这时,教师突然话锋一转说:“刚才我请同学们讲了自己怎么消费,大家讲得都不错,接下来老师考考大家的眼力。老师想再问问大家,你发现周围的同学还把钱花在了哪些方面?”学生思维一下子有活跃了起来,纷纷发言说:有人在上网,有人在吸烟,有人在喝酒,甚至有人在赌博……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学生们在消费上还存在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文明、健康消费观。避免了冷场,教学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案例反思】
两位教师都预设了情景进行设问,为什么学生回答会大相径庭,教学效果大不一样呢?第二位教师提出的第一问与第二问仅几字之差,学生的反映和回答又为什么大不相同呢?两位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意外,为什么结局又大不一样呢?我认为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立足优化教学设计的预设,同时灵活应变课堂生成。
一、情景预设要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标提出关于具体实施课堂教学行为的建议:“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局限与将知识讲解或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进学生将目前所学的内容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为此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时,情景要生活化,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第一位教师创设的情景是:假如你中奖得了500万,你会怎么消费?虽然中奖是生活中真实的事,但对学生来说那是可想而不可求的,500万只是遥远的梦想,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所以学生的回答当然会不切实际,游离教师创设的预设目标应在预料之中。而第二位教师创设的情景是:假如你口袋里有100元钱,你会怎么消费?这是学生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景,切合写生生活实际,学生当然觉得有话可说,而且回答真实可信,因而较好地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课堂的精彩生成。
二、问题预设要有开放性,切合学生心理特点。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扩散效果,或是冲淡效应。例如,我是单数,以数学来换算,是一分之一。而我们就是“二分之一”以下,甚至“无限分之一”。因此,在这分子中的我为“一”的我比重会变得比较轻。第二位教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假如你口袋里有100元钱,你会怎么消费?问题限定是从你的角度,学生必然从自我出发来考虑回答,学生思维比较狭窄;而且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对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现象,因为回答的是自己的消费现象,学生当然会避而不谈。这样学生回答尽管是真实的但却并不全面,反映不出学生消费中的真实问题,教师无法实现预设的目标,也就无法避免出现教学冷场。而教师当时转移了一下话题:“你发现周围的同学还把钱花在了哪些方面?”虽然与第一次的设问仅几字之差但主体的范围却大大扩展,问题的开放性增强,使学生的视野一下变得开阔,而由你变成了你周围的同学,自我被加以冲淡,学生也就消除了心理上的顾虑,可以畅所欲言了。从而课堂气氛活跃,情况反映真实而全面,实现预设目标,教学也获得了成功。
三、教师要有教学机智,不拘预设,灵活应变。
两位教师在教学中都遇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自己预设的目标,出现了教学的意外。对此,两位教师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结局。第一位教师采用的是避而不谈的方法,坚持预设式的教学,是传统的静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自己和教材为中心,课堂上按照预设一成不变,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是静止的、程式化状态。这种教学是教师牵着学生走,体现的是控制策略,重预设而忽视了生成,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教学当然难以成功。第二位教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假如你口袋里有100元钱,你会怎么消费?这是教师课前的预设,其目的是想通过学生的生成回答,归纳得出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二是存在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然后针对问题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教学中学生的问答是生成的内容,由于教师预设的问题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生成的内容具有局限性,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实现了预设的第一个目标后,教学出现了冷场,实际也是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不是草草收场,抹杀学生的思维,而是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尊重学生,尊重学情,设计了又一个问题,这对教师来说也是生成的;继续采用疏导的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又有序进行,实现了预设的目标,教学获得意外的成功。所以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应变,基于预设而又敢于生成,正确处理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无论是在预设中引发生成还是在意外中把握生成,都是师生和谐对话、情感共鸣、智慧碰撞的生命历程。只要我们巧妙预设,精彩生成,就一定会成就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生命课堂!

参考文献:
1.麻晓春.《探究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朱明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试教通讯 义务教育2007/2(总第209期)历史与社会专辑(六)
 

相关阅读推荐: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六王毕 四海一说课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说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

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改革开放说课稿

北京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说课 初建社会主义说课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秦朝的统一说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说课稿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比赛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评课稿 在社会中成长评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说课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评课稿 文字演变评课稿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合理的购物方式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