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一年级上册《15、石榴笑了》说课设计
走进课文,解说风景
一、说教材
1、说单元:《石榴笑了》是S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册教材首先集中学习拼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几个单元的课文多以诗歌为主,要求学生重在感悟文本内容,从而降低了文本学习的难度。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更贴近孩子的生活,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激励儿童“快快乐乐地生活,认认真真地思考”。从这可以看出,从本单元起,就开始要求学生要能理解文本内容。从拼音到识字,从感悟到理解,要求进一步提高。
2、说课文:《石榴笑了》是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全册书的第一个儿童故事,学生在阅读中明白自然科学知识,并学习理解文本内容的方法。这些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张开嘴巴笑了。第一自然段写妈妈告诉王力力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第二自然段写王力力为逗石榴笑,想了很多办法,可石榴总是不笑。第三自然段写到了秋天,石榴终于笑了,力力也笑了。
3、说重难点的确立: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本课四个会写生字,通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的两层含义;难点是理解“石榴笑了”的第二层含义,因为新一年级学生通过生活和阅读而获得直接和间接经验少,不能完全理解“笑”的第二层含义是指成熟的意思。
二、说目标和重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会写“力、王、牙、石”四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掌握“挂满”词义。
* 本节课中主要达成巩固会认、会写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知识点的复习,掌握“挂满”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的两层含义。
*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其中朗读训练是本节课能力训练的重点之一。“石榴笑了”中的“笑”的第二层含义,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第三自然段,能够直接知道是指石榴成熟了,但是为什么把 “石榴成熟”说成“石榴笑了”,力力是怎样理解“笑”的含义?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需要类比思维的参与,这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3、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 这是从“石榴熟了”延伸出来的,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的道理,只作为一般性了解就可以了。
4、在想象中培养学生根据理解浮现画面,进行口语训练。
* 这是本节课能力训练的重点之二。
三、说学情
1、学生是6-7岁的儿童,上学才两个多月,有一定的拼音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课文,由于学生缺乏对词语、句子的含义和结构的了解,读书时容易拖腔或者一字一顿的朗读,这是正常的学生表现。但是这时候的儿童正是对新鲜事物好奇,易于模仿外界行为的时期,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适当指导和范读朗读,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2、一年级新生刚接触规范的课堂,上课随意性非常明显,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注意力容易分散,为此我们考虑以情景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教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孩子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本课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情感,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四、说教法和确立的依据
1、情境教学法: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包含有“唱、演、说、想、读”等多种元素,适合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音乐图画情境、想象情境、表演情境、形象朗读情境等多种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置身于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2、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虽然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思维深度浅,考虑问题单一,了解事物的表面之后,容易“知足常乐”。因此,我们在学生观察和想象时,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扩展思维的宽度,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 “妈妈说的笑是什么意思?” 这一相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加深思维的深度。
3、朗读感悟法:为了把字词句融为一体,我们考虑在教学中,把朗读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是希望在朗读中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在朗读中帮助学生读中思考,理解词句的含义;在朗读中品词析句,形成语感,实现词句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1、我首先借助流程化的课件,帮助学生复习会认、会写的生字,利用课件快节奏、高容量的特点,把自学生字的流程深深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认知定式,有利于教师今后识字教学。
2、接着我指导学生观察笑容,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观察,概括出笑的特点,认识到“人的笑”与“石榴笑”与类似点。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是为后面理解“为什么妈妈会把石榴成熟了说成笑了”和“力力怎么会采用唱、跳、演的方法逗石榴笑?”两个教学重难点提前铺垫。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通过朗读过文本解决字音问题。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法,侧重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落实“边读边思考”这一教学重点,同时为后面突破其他教学重难点做准备。
2、然后我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把“边读边思考”中了解到的零碎知识,总结成学习的成果,形成本节课第一次认知平台,这将成为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水平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教育有一句老话,说“教”是为了“不教”,特级教师张思明形容的“你需要柴,就给你一把刀”,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的是“走进课文,解说风景”的学习方法,当然,我们不能生硬地把学习方法出示在黑板上让一年级学生自学,也不能够去讲解学习方法的理论,而应该通过环节的设计,潜移默化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解说风景”。因此将本环节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1、“画”“话”转换。在备课中我发现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很耐人寻味,从院子说到石榴树,再说到石榴果实。可见“院子”是故事的背景,也就成为情境教学的情境背景,所以我首先创设小院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在头脑中浮现院子的画面;再通过教师提示话语,调动学生听觉、嗅觉参与观察和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官,从而一步一步“走进课文”;然后我让学生将所想象的画面,转换成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激发学生言语的欲望,逐步“解说风景”。这样的教学也正符合写作的思路。
一年级孩子肯定不能意识到作者写作的思路,但是我还是试图在过渡导语中渗透这一点,引导学生透过作者的视角,即“整体的院子——个体的石榴树——最吸引注意力的石榴果实”,观察生活,描述生活。
2、同样,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之所以会说“吃石榴”的话语,肯定是力力表露过“吃石榴”的想法,原来文章里的孩子和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一样“嘴馋”,这样就拉近了文本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角色,走进文本。
3、读、演、悟相结合,学习第二自然段。力力并不知道“石榴笑了”的第二层含义,他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在这个环节,为了突破理解“石榴笑了”这一重难点,我设计学生表演文本,让学生身临其境。但又不能让学生简简单单地复现文本情境,我又设计简短提问,引导学生说说准备的办法,原因和表演后的心情,让学生感到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就是情感经历的过程。并从中明白“石榴笑了”的第一层含义。
4、情景再现,感情朗读,学习第三段。石榴并不是一天就成熟了,力力在盼望中,秋天才姗姗来迟。为了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历,我设计了引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力力的盼望,感受秋风的凉爽,听到秋风的声音。然后直接转到“石榴笑了”的第二层含义的理解上,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实践活动
学生在文本学习中一定有很多的感悟,我设计了填空和实践活动两个环节的练习,让学生在总结、交流自己的收获的同时,了解植物有自己生长的规律,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五)总结全文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主板书、副板书。主板书简洁的点明石榴笑了的两层含义,副板书写出学习方法。
15、石榴笑了
唱歌 边读书边思考
不笑 跳舞 成熟 “呼呼”地吹 想象画面
讲笑话
主板书 副板书
相关阅读推荐:
› 石榴笑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