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历史说课稿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正文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

Tags: 科举制的创立
字号:T|T
本站微信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本册教材特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2、教学目标
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
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
二、说教法:
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1、 开放式教学法:
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每个历史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由争论,也可以参与辩论,但绝对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留下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2、情景教学法:
模拟古代科举考试(明、清科举形式),采用背诵唐诗的形式,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回答考试对唐诗发展的作用。
3、校本课程教学法:
将古代的科举制度与厦门的民俗文化“中秋搏饼”联系起来,做为导入新课的小活动,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演示科举制度的诞生、完善,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创造性思维。
5、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
6、激励教学法: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注重激励学生的活动。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青少年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一样,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较长过程。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批好学生
三、说学法:
强调为学生创设激励性自主学习的氛围,不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唯我独尊,散漫无序,更不是教师袖手旁观,不管不问,而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知识的过程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学习习惯,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变革学习方式,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场合中必须要参与团队,并且要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因此为了将来,合作学习便成为一种相当有益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中,教师设置了一些讨论性的问题,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提问。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
2、 小型课题作业法:
在课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收集和查阅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较好地完成。上本课前,布置学生完成小型课题作业《秦汉的科举制度》,使学生对古代科举制度有初步的认识,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思考与讨论“比较秦汉与隋唐的官员选拔方式,列举它们的不同点,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推举与考试,哪一种方式更容易得到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
3、 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学生通过上网收集和查阅资料,以学习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托连入因特网,发挥了因特网交流与资源两大特性的探究学习样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小型课题作业《秦汉的科举制度》。
4、 史料研习法:
教师提供史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及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地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5、 联系实际法:
历史教学应为现实服务,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遥远的历史更贴近学生,更为学生所接受。本课设置了阅读分析题“让学生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看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举考试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1)、导入新课:(约3分钟)教师手执瓷碗及骰子进入教室,请学生上台讲解闽南“搏饼”的规则。根据学生学生所讲的规则,提问学生:“搏饼”中各种奖项的设置和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呢?(学生回答:科举制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约35分钟)一、科举制的诞生(板书)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科举制的一段VCD,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有关情况。请学生根据看到的有关史料,结合课本内容,四人小组讨论归纳科举制度的诞生、完善的有关线索。
1、隋文帝首创(板书)
2、 隋炀帝设进士科(板书)
二、唐太宗扩国学武则天设殿试,增武举唐玄宗重诗赋动脑筋: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话,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动脑筋: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也不能称职。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是反对?你认为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三、科举制的影响(板书)

生动活泼的导入方式将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习,调动课堂气氛。史料研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根据史料归纳线索,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科举考试,为下面的问题埋下伏笔。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动脑筋: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2/3。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思考与讨论:比较秦汉与隋唐的官员选拔方式,列举它们的不同点,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推举与考试,哪一种方式更容易得到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组织学生分小组总结、讨论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关系角度分析。
(3)、巩固小结:(5分钟)阅读分析:看了下面这些说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存在着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4)、布置作业:(2分钟)完成P18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科举制的诞生(板书)1、隋文帝首创(板书)2、隋炀帝设进士科(板书)
二、唐太宗扩国学武则天设殿试,增武举唐玄宗重诗赋三、科举制的影响(板书)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即使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各个小组汇报事先布置的小型课题作业《秦汉的科举制度》的完成情况。而后依据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辨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并联系现实,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相关阅读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说课稿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比赛稿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

科举制的创立评课稿

科举制的创立评课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材料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