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秋天的歌教案
教学内容:
1.《红叶》《雁儿飞》
2.《小苹果》《惊愕交响曲》
教学目标:
1.感受金色秋天的绚丽色彩,体验收获的喜悦,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2.能熟练地演唱歌曲,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聆听音乐是能感知音有强弱之分,并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创编或模仿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初步领悟音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演唱歌曲,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音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小朋友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本单元有意让学生在感受金秋丰韵的同时,尝试通过演唱、律动与舞蹈来表现对大自然丰富馈赠的珍爱与感谢,并且学会采集与分享这份体现于音乐中的情感。
课时安排:
4课时。
18.红叶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金色秋天的绚丽色彩,体验收获的喜悦;在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的过程中,引起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并从小竖立起保护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良好意识。
2.演唱的表现力有所增强。
3.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唱。演唱时能注意表现不同节拍的特点,能区别并使用柔和、连贯与断顿、跳跃等不同的演唱方法。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演唱时能用柔和、连贯与断顿、跳跃等不同的演唱方法。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教学:
1. 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 欣赏戏曲。
3. 学习演唱戏曲。
4. 评价。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边欣赏边进入音乐教室。
2.唱师生问好歌。
二、新课导入
1.展示秋天景色的大副图片,放《小树叶》的音乐。
2.让学生讲讲听后的感受。
3.反复聆听歌曲《小树叶》,想象你就是一片小树叶,你会对你的树妈妈说些什么话?
4.学生自由想象,并说给大家听。
5.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丰富的情感。把飘落的树叶比做离开妈妈的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一问一答的对话情景,为人间温情染上更加浓厚的色彩,更生动地唱出了对树叶飘零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
三、学唱《红叶》
1.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听音乐进行模唱。
师:演唱时注意歌曲表达的难舍难分的感情。歌曲由开始两小节的音调变化而来,或扩展或加花,特别是中间两句,3词使用x x x —。
3.老师教唱,难的地方多练习。
4.学生随琴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5.跟音乐范唱演唱歌曲,身体跟着音乐做左右晃动的动作。
6.抽学生独唱歌曲。
7.对刚才的独唱进行评议。
8.学生齐唱歌曲。把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出来。
9.用接唱形式巩固歌曲:男生和女生,老师和学生。
10.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
四、律动
1.让学生边想象边欣赏歌曲。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
3.表演小树叶落下时的动作。
4.学生边唱边进行歌表演。先男生唱,女生表演,然后交换,师生互评。
五、全课总结
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搜集自己喜欢的树叶,并把他作成书签带来向同学们展示。
19.小苹果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的变化创编或模仿简单的动作。
2.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小苹果》。
3. 在歌唱和律动中体会歌曲,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小苹果》。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后十六分节奏。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教学:
1. 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 欣赏戏曲。
3. 学习演唱戏曲。
4. 评价。
一、复习歌曲《小树叶》
1.播放歌曲《小树叶》,学生拍着手进教室。
2.复习歌曲《小树叶》,跟音乐演唱歌曲。
3.跟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可以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
4.抽学生演唱,教师评价。唱的好的同学老师奖励一个小苹果。
二、导入
1.师生交流,观察苹果,从颜色果肉说起。
2.请学生尝一尝。说说感受。
三、学唱歌曲
师:苹果又新鲜有香,汁又多,小朋友吃的可香了,他们开心地唱起了歌,一起来听一听。
1.听歌曲《小苹果》。跟着音乐拍节奏。
2.启发学生讲讲歌曲表达的情绪。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俄罗斯儿童歌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歌曲由两个完全重复的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又是两个小句,前两个小节级进下行后扬起,后两小节先跳起后落在3个连续的主音上。旋律欢快,十六分节奏使节奏有变化,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人们的欢乐与喜悦之情。
3.学生再欣赏歌曲。
4.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后十六分节奏。
5.老师范唱歌曲。
6.用“La”跟琴轻声哼唱。
7.逐句学唱歌曲。重点联系十六分节奏。
8.随琴演唱歌曲。
9.抽学生演唱歌曲。
10.对学生的独唱进行评议。
11.学生齐唱歌曲。
12.用接口唱的形式巩固歌曲。注意连接的紧凑。
13.学生分组演唱歌曲。
四、创作
1.学生边欣赏边进行想象。创编摘苹果的动作。
2.学生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
3.跟着音乐做摘苹果的动作,注意跟好歌曲的节奏。
4.学生边表演边唱歌曲。
五、总结下课
20.雁儿飞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欣赏自然美的、艺术美的过程中,引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2.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唱好歌曲。
3.能随着三拍子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动作能与音乐节拍吻合。
教学重点:
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三拍子的韵律,在歌唱、律动等活动中感受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教学:
1. 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 欣赏戏曲。
3. 学习演唱戏曲。
4. 评价。
一、组织教学
听《燕子去南方》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雁儿飞》
1.播放歌曲《雁儿飞》,学生拍着手进教室。
2.复习歌曲《雁儿飞》,跟音乐演唱歌曲。
3.跟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可以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
三、听赏
1.师:刚才进教室的音乐你听到了什么?
2.问题导入:小燕子为什么去南方?
3.出示《秋姑娘的信》。
4.老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在音乐声中,带着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朗诵《秋姑娘的信》。
7.听着《雁儿飞》音乐自由律动。
四、学唱歌曲
1.听歌曲《雁儿飞》。跟老师做三拍子的律动,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熟悉歌曲。
2.说出歌表现了什么情绪。
3.教师跟音乐范唱。
4.学生随着老师的歌声做律动。
5.老师带学生有感情地读歌词。
6.听唱、分句模唱,学会歌曲。
7.完整地唱歌曲。
8.启发学生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
9.试着背唱歌曲。
五、打击乐器伴奏
1.选出适合为《雁儿飞》伴奏的乐器,说出所作选择的理由。
2.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雁儿飞》伴奏。
3.将学生分成唱、奏、演三组,师生合作表演。
第一组:朗诵《秋姑娘的信》。
第二组:轻声演唱《雁儿飞》。
第三组:教师弹琴,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演唱及朗诵组伴奏
六、全体学生唱《雁儿飞》,律动出教室。
21.惊愕交响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聆听作品了解作者,感受音乐带来美感与特点。
2.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对旋律和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了解西洋乐器和交响乐的乐队编制。
教学重点:
体会整首交响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教学:
1. 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 欣赏戏曲。
3. 学习演唱戏曲。
4. 评价。
一、介绍“海顿”
1.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2.看一看书中图片,走近海顿当年的生活情景。
3.介绍作者:1732—1809年 奥地利作曲家,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从小便受到民间音乐、教堂音乐的熏陶,并显示出超人的才华,曾长期在宫廷中任职。海顿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二、你们知道交响曲都要用到哪些西洋乐器来进行演奏吗?(欣赏一段交响乐视频)
1.欣赏完曲目后问什么是交响曲?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这里更加肯定了海顿“交响乐之父”的称号)
2.交响乐乐队编制:
3.讲一讲创作背后的故事,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
三、欣赏
① 唱一唱,熟悉主题:轻声哼唱,解决难点升fa的演唱。学生随钢琴自主视唱曲谱,熟悉主题。
② 听一听,找出主题: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学生在主题出现的时候“挥挥手”或作其他动作。
③ 说一说,感受变化:复听乐曲的时候,注意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有没有变化?给自己什么感觉?
④ 数一数,明确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听出的主题变化的次数(如用图型、用手指数、用拍手、口说等等)
板书:
主题: 幽默、滑稽、
第一变奏 小提琴演奏
第二变奏 加入木管乐器 C大调转为c小调,ff强音记号
第三变奏 在弱的力度下使主题更活泼、轻松
第四变奏 加强配器和力度、运用琶音、附点节奏等。
四、教学总结:
今天,这首《惊愕交响曲》让我们认识了风趣、幽默、富有创造力的“交响乐之父”——海顿,希望大家能了解交响曲进而喜欢交响曲气势磅礴的风格特点,对于西洋乐器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和进一步这些乐器。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