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一年级上学期《音乐》第六单元 说唱童谣教案
教学内容:
1.《牧童》
2.《拉大锯》《天黑黑》
3.《捏面人》
4.《牧童谣》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童谣,在听听唱唱、玩玩念念的过程中,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
2.继续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并能针对歌唱的内容,有意识地采用连贯或轻快的声音歌唱。
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准确感受与表现歌曲的韵律。
4.能用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声音的力度和韵律能与歌曲吻合。
5.能饶有兴味地投入到童谣的表演活动中,做出与音乐韵律相符的动作,能围绕主题创编一两句简单的童谣儿歌,并以一定的童谣念出来。
6.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二分、四分节奏所组成的节奏型,模唱1、2、3、5、6组成的简单旋律。
教学重点:
1.通过学唱歌曲牧童,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自在、欢乐情绪,并能有感情的轻松、自然的演唱歌曲。
2.能用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声音的力度和韵律能与歌曲吻合。
教学难点:
1.模唱视唱1、2、3、5、6组成的简单旋律。
2.用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声音的力度和韵律能与歌曲吻合。
学情分析:
童谣有说有唱,寓优秀文化传统于口口相传的诵唱之中,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与兴趣。由模唱过度到视唱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课时安排:
4课时
22.牧童教案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学唱歌曲《牧童》。
2.通过聆听,找出歌曲相同的部分。
3.通过念——唱——念的活动,完整表达歌曲的情绪和小牧童的形象。
教学重点:
在生动有趣的童谣说唱中感受江苏民间儿童音乐的特色。
教学难点:
通过歌曲的说唱,突出X XX X —的韵律表现。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教学:
1. 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 欣赏戏曲。
3. 学习演唱戏曲。
4. 评价。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歌学习。
1.师:老师先考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张家港是哪个省的吗?(江苏)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江苏省的一首民歌,歌名叫《牧童》。
2.知道牧童是做什么的吗?(放牛放羊的孩子)
3.听一听,牧童在干什么?(教师朗诵歌词,学生回答牧童在干什么。)
4.教师指导朗诵歌词。
学生朗诵表现景色的歌词,其中“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用高位置朗诵,表现高、远的意境;青青的草用平常的语气,不用高位,表现出小草就在身边,都能抚摸的感觉。加上动作念。
5.指导学生表现不同的羊的叫声:
师:你们知道吗,羊儿的叫声可不一样,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演演不同的羊儿,学学他们不同的叫声,看你们学得像不像。
(1)吃饱了肚子开心的小羊,长长、高高的叫声
(×× ×× | ×× ××|
(2)看到小羊儿都吃饱了,羊妈妈长长、低低幸福的叫声
( × — |× —|
(3)将学生分成两半,一半学小羊叫,一半学羊妈妈叫,要求声音统一整齐。
6.听歌曲范唱,感受一下歌曲是几拍子的,然后边听边打节奏。
7.再次听歌曲,说说歌曲有几个乐句。
8.师:瞧,小牧童举着羊鞭多神气呀,我们来学学小牧童神气的样子吆喝吧:我放 羊儿 啰—!生模仿教师做动作。
9.师:山坡上的风景真美呀,太阳晒在身上暖和和的,让我们闭上眼睛晒晒太阳吧,你侧耳倾听,还能听到牧童的歌声呢。学生再次聆听《牧童》。
思考:从歌声中,你觉得牧童的心情怎样?悠闲的心情用怎样的速度来表现呀?
10.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分句学唱这首歌曲。
11.下面我们把这首歌曲再来听一遍,可以轻轻地跟着唱一唱。
12.结束句处理。
歌曲的最后两句唱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渐慢、渐弱,你看,牧童赶着羊儿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教师加动作和看向远方的眼神来引导学生感受。指导学生唱出渐慢、渐弱的效果。
13.指导边唱边作动作。
三、乐器伴奏:
1.认识乐器
2.我们已经用过一些打击乐器,今天老师又带来一件新的打击乐器,它叫“三角铁”。它演奏的时候,我们一只手持稳三角铁,但不能抓住它,否则演奏的声音就不一样了,窍门是手尽可能捏住绳子低一些就会稳一些,正面也尽可能朝向自己。
3.师示范演奏。练习二拍的节奏,边念歌词边进行。
设问:仔细听老师在哪些歌词下敲击三角铁了。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打击的位置。
4.学生空手练习。
现在我配上音乐来演奏一遍,你们用空手练习,谁练得认真,练得好,呆会儿老师就让他来演奏。
5.分组请学生来为歌曲伴奏。
第一组重点指导,指导他们为歌曲配伴奏的时候,要求其他组认真看,可以不唱,听听他们为歌曲配上伴奏的效果。
6.请练得认真的同学上来伴奏,其余同学边唱边徒手伴奏。
五、小结下课
23.天黑黑教案
教学目标:
1.童谣诵读《拉大锯》,要求二声部练习时候不喊叫,声音整齐统一。
2.聆听台湾童谣《天黑黑》,理解歌曲的情节发展。
教学重点:
听《天黑黑》,养成边聆听边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童谣诵读《拉大锯》,练习时候不喊叫,声音整齐统一。
教学准备:
钢琴、歌曲《天黑黑》。
教学过程:
课前教学:
1. 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 欣赏戏曲。
3. 学习演唱戏曲。
4. 评价。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童谣《牧童》
二、节奏游戏《ga zi ga zi拉大锯》
1.同学们都会哪些儿歌童谣呢?念一念,学生拍节奏。
2.初步学习儿歌《ga zi ga zi拉大锯》,师范读一遍,学生仔细聆听儿歌歌词,一个方格代表一拍。
3.学生试读歌词,教师指导点拨,及时给予鼓励。
4.学生小小组合作练习,边读儿歌,边拍节奏(拍腿、拍胸、拍手均可)
5.游戏:
如课本中的图示,两人一组对面做,上手拉在一起,一拍倒向一 个人的方向,第二拍倒向另一边。在游戏中,以ga zi ga z的声音统一动作的节奏号令,为下面的二声部练习做准备。
6.二声部练习:
先又一个学生念节奏童谣,再由另一学生念ga zi ga z,节奏与速度统一在身体的韵律中。注意不喊叫。
三、听歌曲《天黑黑》
1.教师讲《天黑黑》的故事,以降低方言造成的学习障碍。
2.学生聆听歌曲,教师辅以动作的表演,增加趣味性。
3.问学生听到歌曲唱了些什么?
4.引导学生创编动作,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如:一拍起一拍落地锄地、做娃娃步、拍肚子笑等动作。
5、介绍台湾的童谣特点。
6.尝试用台湾方言跟唱。
四、小结下课。
.捏面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多媒体、图片,初步学习歌曲《捏面人》。
2.能在原有歌曲基础上,尝试创编歌词。
3.在创编歌词和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睛看花”这一句歌词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教学:
1. 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 欣赏戏曲。
3. 学习演唱戏曲。
4. 评价。
一、组织教学:
1.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场
2.练声:小动物叫声
3.复习歌曲:《牧童》
二、学习歌曲:
1.看视频:老爷爷捏面人,引起学生兴趣。
2.老爷爷捏了什么呢?观看视频《捏面人的老爷爷》感受京味唱腔以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
力。 (捏出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
4.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说出后半段歌词
5.教师再次翻唱歌曲一遍,引导学生说出前面半段的歌词内容。
6.带领幼儿学念歌词数遍
7. “我们一起连起来说一说!”分角色、小组的形式学念歌词。
8.“加快速度你们也会吗?再来!”
9.学生随音乐唱歌
三、分角色进行演唱
四、歌词的创编,引导学生创编歌词
1.“你们有没有发现,老爷爷捏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西游记)
在此拓展欣赏《西游记》里的主题曲:《一个师傅三个徒弟》《猴哥》如果是你,你想捏什么故事?”
2.请学生互相说一说,并唱一唱。
四、延伸活动:大家都想捏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回家后,请你把捏的故事唱给家人听,好吗?
25.牧童谣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牧童谣》
2.表达牧童对光明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中的同音进行。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的三个“嗨”。
教学过程:
课前教学:
1. 听着戏曲进入教室。
2. 欣赏戏曲。
3. 学习演唱戏曲。
4. 评价。
一、复习歌曲《牧童》,导入新课《牧童谣》
二、学习新歌
1.听歌曲录音,你听到歌曲中唱得最多的歌词是什么?(那斯那斯嗨)
(1)请你在接着听的过程中跟着他哼一哼。
(2)请你在听到(那斯那斯嗨)的时候跟着唱一唱,并能唱好这句。
(3)区别(那斯那斯嗨)的不同音高。
2.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分出乐句。(4句)
3.老师把1、2、4句相同用钢琴弹奏,学生说说音乐一样吗?
4.跟琴学唱这3句。
5.分析第一和第二句相同吗?再次比较演唱。
6.将这三句配上歌词,并划出1、2、4句的走向。
7.学唱歌曲第三句。
8.连起来完整演唱。
9.接口唱练习。
10.跟着老师学唱歌谱1、2、4句,第三句可以摸唱。在模唱之间老师用童趣的语言渗透
介绍音乐知识和唱好音符。
三、师生互动。
1.学生演唱歌曲教师用竖笛伴奏;
2.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自选敲击乐器伴奏。
3.师生共同感受由四个音构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谣》的风格并通过对唱等方式有表情地唱出味道。让学生不断巩固re、mi、sol、la 四个音之间的相对音高。
四、全课小结。
相关阅读推荐:
› 2014苏少版1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唱吧,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