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的目的是什么? 有哪些方法? 如何进行?
答:水平距离测量时,当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超过一整尺长时,或地势起伏较大,距离测量时若要分成几个尺段进行测量,标定各尺段端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工作叫直线定线。
目的:距离测量时距离要直要水平要正确。直线定线有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两种方法。
(1).目估定线
A、B两点为地面上互相通视的两点,欲在A、B两点间的直线上定出l、2等点。先在A、B两点上各竖立一根标杆,观测者甲立于A点后适当位置,用单眼观测A、B两点标杆同一侧,提供一条视线。观测者乙侧身持另一标杆立于l点附近,听从甲的指挥移动标杆位置。当甲指挥乙又观测到乙所持标杆竖立在视线上时,则l点即在AB直线上。同法可在直线AB上定出其他各点。
(2).经纬仪定线
当量距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采用经纬仪定线,欲在A、B两点间精确定出1、2。。。。点的位置,可将经纬仪安置于A点,用望远镜瞄准B点,固定照准部制动螺旋,沿AB方向用钢尺进行概量,按稍短于一尺段长的位置,由经纬仪指挥打下木桩。桩顶高出地面约10~20cm,并在桩顶钉一小钉,使小钉在AB直线上;或在木桩顶上划十字线,使十字线其中的一条在AB直线上,小钉或十字线交点即为丈量时的标志。
2.简述用钢尺在平坦地面量距的步骤。
答: 量距中目估定线和尺段丈量可以同时进行,用往返测量法取平均值。 往返丈量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与距离平均值D平均之比称为丈量的相对误差K,通常化为分子为l的分数形式。用相对误差K采衡量距离丈量的精度。当相对误差符合精度要求时,则取往、返测距离的平均值作为直线AB最终的水平距离。若相对误差超过限度要求,则需进行重测。相对误差分母愈大,则K值愈小,精度愈高;反之,精度愈低。
D往=nl+q往
D往=nl+q往
D平均= (D往+D返)
3.钢尺量距时有哪些主要误差? 如何消除和减少这些误差?
答:(1)尺长误差
新购的或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钢尺应经过检验,以便进行尺长改正。
(2)温度改正
精度要求较高的丈量,应进行温度改正,并尽可能用半导体温度计测定尺温,或尽可能在阴天进行,以减小空气温度与钢尺温度的差值。
(3)拉力误差
精密量距时,必须使用弹簧秤,以控制钢尺在丈量时所受拉力与检定时拉力相同。
(4)钢尺不水平的误差
用平量法丈量时应尽可能使钢尺水平。
精密量距时,测出尺段两端点的高差,进行倾斜改正,可消除钢尺不水平的影响。
(5)定线误差
当距离较长或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利用仪器定线。
(6)丈量误差
属于偶然误差,无法完全消除。在量距时应尽量认真操作,以减小丈量误差。
4.某直线用一般方法往测丈量为125.092m,返测丈量为125.105m,该直线的距离为多少? 其精度如何?
1.解:D平均=( D往+D返)/2=(125。092+125。105)/2=125。0985
K=1/(D平均/│D往-D返│)=1/(125。0985/│125。092-125。105│)=1/9622
5.某钢尺的名义长度为30m,在标准温度、标准拉力、高差为零的情况下,检定其长度29.992 5m,用此钢尺在25℃条件下丈量一段坡度均匀、长度为165.4550m的距离。丈量时的拉力与钢尺检定时的拉力相同,并测得该段距离的两端点高差为1.5m,试求其正确的水平距离。
解:
6.直线定向的目的是什么?它与直线定线有何区别?
答:直线定向的目的是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角度关系。
直线定线:距离测量时若要分成几个尺段进行测量,标定各尺段端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工作,而直线定向是确定直线的方向。
7.标准方向有哪几种?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线方向。
真北方向与磁北方向间存在磁偏角。
真北方向与坐标纵轴方向存在子午收敛角。
8.设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 = 223°10′,直线BC的坐标象限角为南偏东50°25′,试求小夹角∠CBA,并绘图示意。
(270°-223°10′)+ (90°- 50°25′)= 86°25′
9.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 = 106°38′求它的反方位及象限角,并绘图示意。
= 106°38′+180°=286°38′
180°-106°38′=73°22′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