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课题研究

浅谈教师人格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2-10 08:2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浅谈教师人格
教师人格的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特征及其专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人格是做人的根本,它影响着社会生活中人生的价值取向,也影响到社会个体的价值认同。尽管影响社会个体的价值认定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个人的胆识,才学和贡献等,但人格始终是其中最根本的因素。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单靠知识,技巧不能使人类走向幸福和高尚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的理由把那些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的发展者位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古人云:师者乃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要成为信息鉴别者,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都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人格模式要求应当先于,优于和高于其他行业的人格模式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人格应该是全社会的表率。
教师人格的意义塑造现代的教师人格,既是教师劳动的特点,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新时期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教师内心的愿望。首先,教师劳动的特点规定了教师人格的特殊性。教师劳动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教师劳动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生代,是做人的工作。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主要劳动工具是人,是涵盖着其全部人格,知识和才华的教师本人;教师的劳动产品也是人,是能够带着教师在他心中播下的种子。使之发芽、开花、结果,播撒更多的种子影响社会的发展。其次。教师启仍的责任决定了教师人格的高尚性。在新时期,人民教师肩负着把我国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重任,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和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能否兴旺发达,为了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求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语重心长地说过:“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要他们来教育这些年龄上最容易受影响的人,托付教师们来培养。教育和造就一代青年人,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完全嘱托给他们。”再次教师人格反映了广大教师对真、善、美的自觉追求。人格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体。是构成教师道德内在本质的精神力量,陶行知先生说过:“干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十分相近的品质,是主体与客观的和谐统一,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的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和自觉追求。
教师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对于整个教育过程及社会的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是对学生的直接教育作用。教师的使命,就是挖掘人的潜力,引导学生的人格朝着健康、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人格就像一面镜子,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教师用身教来印证平目的言教.对学生是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有力推动学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转变。。
唤醒主体意识,悦纳职业身份。悦纳自己的教师职业身份,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标准之一。所谓悦纳即愉快感,悦纳是一种主动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教师连自己教师这一职业身份都不敢公开承认.还怎么能说他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呢?有些教师或者有些将要当教师的大学生,以自己的教师身份为卑,看不起教育岗位,也看不起自己,以自己和孩子打交道为倒霉,心理学上称之为职业自居心理欠缺。有的研究指出,对自己了解恰当并能悦纳自身职业,是心理健康与否的首要条件。恰当了解,就是如实自知;悦纳,就是愉快地接受自己职务现状并为之发展创造条件。相反,有的教师只看到教师工作艰苦,繁重的一面,看不到培养人才欢乐与光荣的一面.因而不能理解自身的价值;有的教师对初涉教坛取得的成绩过高估计,影响潜能的发挥,甚至因麻痹而给工作造成失误。唤醒主体意识,培植主体意识,高扬主体意识,升华主体意识,造就自己的独立人格.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更应如此,作为学生的人格示范,学习的促进者,生活的辅导者的教师,其人格具有显著的独特性,更具有不断调整、完善的心向。尤其在教育教学中更应提倡这种积极创造,追求一流的品质。
2、强化成就动机,弘扬创新精神。成就动机是根据适当的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一种内在需要。这是一种良好的动机,自德国学者熊波特1911年在他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强调事业心的重要性以来.许多经济学家都把事业心看作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以外的第四生产要素。还有人认为,高度的,普遍的成就取向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上一篇文章: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下一篇文章: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