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实施问题解决方案

你觉得音乐课需要布置课外作业吗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04-14 10:2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小学音乐课外作业设计让学生乐享音乐
小学音乐学科作业是在新授乐理知识、歌曲、创编课后,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而布置的,巩固旧知识复习新知识使音乐学科的学习内容完整的串起来的过程。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开放,而科学合理地设计音乐课后作业就是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下我就农村小学音乐课后作业做粗浅的阐述。
一、主要存在问题
(一)作业设计偏技能性,缺乏创造性,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课因为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几乎所有教学任务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音乐课后不布置作业似乎是天经地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音乐教师逐渐开始尝试布置课后作业,但存在偏技能练习,重理论知识的现象。很多教师总是随口说:“请同学们把**节奏抄在五线本上!”“请把书上的音乐修饰符号写在自己的五线本上!”诸如此类作业很多很多。学生对单调枯燥的音乐作业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有些同学渐渐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个别同学甚至出现了可怕的厌学情绪。
(二)作业内容外延不广,缺乏生活性,不能真正获得音乐学习技能
新课标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不但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我发现教师的音乐课外作业设计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动手作业更少。音乐课外作业的渗透不广,将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生活实践割裂开来,忽视了音乐教学的综合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不能通过作业练习真正获得音乐学习的乐趣、无法享受音乐美的熏陶,音乐鉴赏能力也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三)作业评价流于形式,缺乏激励性,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如何检验评析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完成的标准会是什么,它的期望值应该是多少,作业完成的结果对学生的影响或作用等等。通常在音乐作业批改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是用五角星统一标准评价,做的好的作业用五颗五角星点评,不好的就用一颗五角星,甚至什么评语都没有。这样的作业点评缺少感染力和教育性,致使学生在主观上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学得如何,自主学习调控能力不能很好地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二、音乐课作业的几种类型
(一)操练型作业
1、特邀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器乐的学生准备乐曲。使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有展示和巩固练习的平台,又增加其他学生欣赏音乐的乐趣。
2、中高年级通过抄谱,写歌词,朗读歌词和演唱,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提高学生背诵记忆歌曲的能力。低段学生通过用画画的方式完成音乐符号、时值的长短、五线谱的音位等形式掌握音乐常用知识。再如布置作业:回家用杯子或碗,分别装有不同高低的水,用筷子敲一敲,发现音的高低等等有趣的作业。
3、新授的歌曲回家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要求声音轻轻、有表情的。
(二)感悟型作业
1、课上欣赏了音乐世界名曲后,教师将音乐复制给每个学生,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的意境,体会乐曲的情感。
2、低年级可以动手自制各种音乐符号,用于训练中使用。用途有:听记节奏、听记旋律,模仿大自然音响等,训练学生听觉的灵敏性。
(三)交流型作业
1、观看相关的音乐剧、音乐会、各个盛大节目的文艺晚会、六一儿童节晚会等。观看之后填写记录表,老师及时讲评,对完成作业情况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差的学生多鼓励,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影响学习情绪。
2、利用音乐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班队活动、社会公益演出,对学生是极好的锻炼。
3、举办家庭音乐会,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轮流表演,学生可以将学会的好听的歌曲、好看的舞蹈,表演给朋友、家人听,用DV或照片、录音的形式汇报交流。
(四)提升型作业
1、通过网上查询等方法收集资料,了解作曲家及乐曲,下载有关下一课主题的资料。
2、针对乐理教学,请同学举一反三。如:休止符有哪些作用?学生用已学的音乐作品,说明休止符有创设意境,表达情感、表示动作、方便演唱等作用,有的学生甚至说休止符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3、收集有关一个主题的歌曲或图片,如“革命歌曲”、“四季”、“动物”,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
(五)创造型作业
1、为歌曲改编歌词、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创编短小的旋律,也是巩固学生的音乐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的好方法。
三、音乐分层作业的设计
(一)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外作业
1.作业量分层
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作业要求,减轻他们的负担,是必要的。如每首歌曲能主动唱给父母听,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技能性和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
2.作业难度分层
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等进行作业设计,既让稍差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B、C三类。其中A类作业名为“我爱创”即编创同旋律的不同歌词或编创同歌词的不同旋律。B类作业为“我能演”即在会唱的基础上深情并茂地表演歌曲。C类作业为“我会唱”即把所学的歌曲唱给周围的同学、老师、朋友听。
3.音乐感受分层
在音乐感受方面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在欣赏完同一个作品后所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内容。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树立“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理念。鼓励学生多角度聆听,全方位思考。让音乐变得丰富多彩。
(二)针对不同程度的家长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家庭与学校联系的桥梁。通过不同层次的音乐课外作业,家长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音乐学习的情况,并能自觉地参与到孩子们的课程学习中去。对于不会唱歌的家长,让他们做好孩子的观众,认真聆听孩子的演唱并做出点评。而对于一些懂音乐的家长,除做好孩子的观众外,同时也可以加入到孩子的表演中,与孩子互娱互乐,为丰富孩子的表演贡献力量。另外还可以配合和帮助孩子创编歌词创编旋律等。像这些音乐课外作业,教师布置时一定要有层次性,能让家长看了一目了然,目的明确,以便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作业的设计应坚持“循序渐进,尊重差异”的理念,多让学生有一些成功展示,并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小小的作业也可以多姿多彩,也有它的“大舞台”,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尽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一起抓好作业的监督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