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实施问题解决方案

小学生成长烦恼及解决方案

发布者微信

    

小学生成长烦恼及解决方案
快乐和烦恼都常伴随着我们每个人,不要总品尝着身边小小的烦恼。如果总是想着不顺心的事情,那么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视万物为忧愁。
一、问题提出背景
少年儿童在成长中遇到的不好处理的、不知如何解决的或不知如何解决更好的问题不应被忽视,这些看似小的问题,少年儿童解决了就成长了,不解决还会出现新问题,甚至大问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一句空话。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
“ 烦恼”特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成长中遇到的不好解决的问题。
二、从学生的心声谈烦恼的成因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我发现他们的烦恼每天都有,烦恼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家庭生活方面的,有的是学习活动中的,有的是与同学交往中的,还有的是自己长相上的等等,还有的甚至是没有必要烦恼的,在自寻烦恼。
我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队员中主要存在的以下四类烦恼:人际关系;学习烦恼;生活烦恼;自身形象烦恼。究其成因,主要有:
1、社会因素。
学生的心声: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位农民在卖青蛙,我很愤怒。青蛙是益虫,而这位农民却明目张胆地在杀青蛙,卖青蛙,当时我便对那位农民说:“青蛙是益虫,你不能杀它们、卖它们!”可是那位农民反过来骂我多管闲事,我生气极了,但是又不知该怎么做。
“构成烦恼的社会因素是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遭到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限制和阻碍,包括一切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一切风俗习惯。”人是社会的人。从这位学生所说的这个烦恼中,不难看出:社会的问题有时也会折射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所以他们对有的社会问题有了初步的观察和思考,尤其表现出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这说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当自己的想法、主张与客观环境、现实发生矛盾时,烦恼就必然会产生了。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住处的急剧膨胀和的日益激烈,还有社会规范和价值的变动,以及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各种消极影响和不良社会风气,使我们的学生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变化、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变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甚至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种种矛盾、冲突与困惑。
2、家庭因素。
学生的心声1:“我的爸爸妈妈关系很不好,两人一见面就要吵,都不给对方好脸色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每当到别的同学家里玩,看到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情景,我总是很伤心。晚上睡觉时,我总是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
学生的心声2:“我平时动作很慢,吃饭、做作业……都如此。每当我一回家,要做作业或干其它事情时,外婆的唠叨便在我耳边响起:动作快一点,要不你长大要吃亏的……唉,这些唠叨就是多余的,恐怕我听的次数有一万遍了吧!真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是人生长的温床,又是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场所。”从上面举到的两位学生的烦恼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学生烦恼的形成,或多或少地有家庭的烙印。正处于生长期的少年们,自我控制的能力尚未健全。他们可能处理不好玩和学习的关系,上课老想睡觉、爱走神、爱说话,或者是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毛病,比如动作慢、粗心大意等。这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必然要常常被家长批评和教导,由此也引发了孩子的一些烦恼。当然,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教育方式、职业、阅历,还有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矛盾纠纷、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以及家庭与邻里之间的关系等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的情绪。
3、学校因素。
学生的心声:我已经当了四年的班干部了,可是在这次班干部竞选中我落选了,真是没脸见人了。
目前,学校正在开展素质教育,给了学生们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但是学校毕竟是学校,它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的专门机构。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品德、智力的培养,现在也很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但由于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太好,再加上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几重作用下,又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一些烦恼。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学习成绩比别人差、各类技能竞赛成绩不理想、班干部竞选落榜等等,使某些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就像上面这位学生的烦恼就是在干部竞选中产生的,当然对于教师来说,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就显得相当的重要。另外,学校作为一个育人机构,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给予学生的某些要求,对于一小部分学生来说,要想达到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他自身不够努力,使自己与其他同学产生一定的差距,而形成烦恼。
4、自身因素。
学生的心声:我胆子太小了,晚上不敢一个人在家。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一定要让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我没办法,只得把自己锁在小房间里,不敢出房门一步。即使想要小便,也不敢打开房门去卫生间。为此我很烦恼。
可见,学生产生烦恼的主观因素是指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因素的阻碍和限制,使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成为烦恼的来源。比如人的高矮胖瘦啦,皮肤太黑啦,五官不够端正啦:眼睛太小,牙齿不整齐,视力下降,戴上眼镜啦等等。
引起烦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中烦恼情绪的轻重程度也各不相同。作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员,一定要注意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的烦恼情绪。
三、解决方案的内容与实施
孩子有与人交往的需要,有自我实现与满足的需要,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阅历的逐渐丰富,在成长中,在与人交往中,在生活中,在学习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惑与烦恼事。这时,孩子会产生解决困扰的需要。如何引导学生解决烦恼呢?“心情树”就是我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的其中一项活动。
在“心情树”活动中,同学们自制“心情树”,在心情树上设计了50张卡片,每张卡片都在正面涂上绿色,表示心情快乐,在反面涂上灰色,表示心情烦恼。每天一早,同学们到校后,心情好的会将卡片翻成绿色,心情不好的会翻成灰色,当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或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后,心情舒畅了,再把灰色卡片翻成绿色,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偶然出现不快乐的事,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再把卡片翻成灰色。
1、倾听别人的心声,让彼此走得更近。
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有帮助别人的需要,帮助他人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在某些时候,精神、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烦恼和忧愁时,别人的一句关切话语,心理上便得到极大的安慰,也许一两句话便可以驱散心头的不快。所以,在教育中,应让学生学会在情感上帮助别人,同样自己也就做学生的知心人,鼓励孩子坦诚地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烦恼,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切实解决孩子们关心、困惑或棘手的问题,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班中“心情树”活动的开展,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平时,我非常注重对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课余,我常俯下身来,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因为有了这颗“心情树”,更方便我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每一天每一刻,我和同学都关注着这颗心情树,能看到心情树上全班同学的心理变化。它使我便于了解同学们思想动态,增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我在班中组成了以生活委员为组长的“送你一个微笑”帮你解忧小组。全班同学都积极报名参加。哪位同学一有烦恼,同学们都很关心他,亲切询问,帮助他解决烦恼,从而也增近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让每一个同学在集体的关爱下得到无穷的快乐,共同创建着快乐大家庭。当“送你一个微笑”帮你解忧小组遇到同学中难以解决的烦恼时,他们便会来找我帮忙。我对此也是乐此不疲。
学生们在接受教师的情绪辅导过程中,体验到了老师的尊重、信赖、关心等积极的情感,从而也激发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促使他们消除不良的情绪,并进一步向积极且快乐的情绪转化。当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时,他们这种健康、良好的情绪又能得到进一步肯定和强化。
2、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心情的技巧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在情感上帮助别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对于孩子们的烦恼,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认为:“所有烦恼都有外因,最后变成你的烦恼,那是因为你的内因起了作用。所以说,自己的方法不对头,就会自寻烦恼。当你有了烦恼以后,要学会排解。不愉快的心情如果长期压抑,不表露不释放,就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可见,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心情的技巧很重要。
虽然,成长是要伴随烦恼的,但无论教师、家长还是社会,都不希望看见孩子们带着过多的精神包袱负重成长,天真浪漫、活泼欢乐才是少年儿童应有的生活状态。让孩子们知道,成长过程中,有些烦恼不可避免地要来到你的身边。既然不可避免,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对待。
(1)鼓励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各种烦恼。针对实际情况开展“解决烦恼我能行”争当“快乐之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比比谁解决烦恼、寻找快乐的方法最多,最有效。
(2)开展“用微笑迎接每一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们就如何解决烦恼实话实说。
当然,在人的成长中总会伴随着烦恼,每个人都不可能没有烦恼。最重要的是有了自我调节烦恼情绪的方法,那么有了烦恼也不怕。另外,学生心理技能的形成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次实践方可形成,为此,在学生已掌握的解决烦恼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了其它几种有效的方法,如“换个角度想”、“甜柠檬”、“酸葡萄”、“空椅子对话”“幽默法”等等,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掌握,在实践中成长。另外,我还继续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员,引导学生在反复尝试和实践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情,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愉快情绪,并学会创造自己的快乐。这一点相当重要,正如美国医生辛德勒在《天天都过好日子》一书中说:“每个人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
3、教师要做学生自我调节心情的向导
学生虽然有着调节心情的不少方法,但是在这些方法中,有些还是比较幼稚,或者不太可行。有些学生只为了解决烦恼,只注重它的有效性,而忽视了这些方法运用中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教师应该做好学生自我调节心情的向导。从学生实际出发,老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引导好学生。
(1)方法要合适
我们的学生处世的经验还不丰富,在解决烦恼时想的也比较简单,不够成熟。往往在行为上表现为做事冲动,缺乏考虑。比如有些方法虽然能解决自己的烦恼,但是如果损害他人的话,这种方法就是不可取的。
学生在遇到烦恼时,情绪过于激烈、难以控制而采用一些攻击性的、为道德所不能允许的宣泄方法。这时,作为教育者,应细心观察,引导学生明白:不能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冷静一下,坏事就可能变成好事。那样,你就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
(2)运用要灵活
常常听学生说自己的烦恼和解决自身烦恼的好方法。却发现有很多学生在解决烦恼时经常采用同一种方法。可是不同的烦恼,程度不同,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如果总是同一种的话,也许效果并不好。同样,对于同一个解决烦恼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在运用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时,就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选择,灵活运用,否则就会使烦恼不易解决,以至于进一步影响自己的情绪。
(3)要有分寸。
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一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遇到像玩电脑游戏、看电视这一类的活动时,更是兴趣大增,如不及时提醒,顺其自然,那么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的。学生玩电脑游戏、看电视,在时间上,次数上注意控制,在内容上要注意选择,不能没有节制,否则会引出更大的烦恼,如:视力下降,玩电脑上瘾,成绩下降等等。
四、思考与建议
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他们一起找到正确处理烦恼,妥善解决烦恼的好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心理素质是培养其它素质的基础,是学生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根据。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不妨俯下身来问问学生:“你的心情,现在好吗?” 使我们的学生在这种爱的光环下快乐健康地成长!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共享快乐与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