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实施问题解决方案

初中作文细节描写案例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3-01-13 14:2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捕获细节演绎生动
目前,初中生写作中有着一种倾向:内容空洞空泛,语言干瘪枯涩,套话连篇。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新的表达”。授给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反映生活的精彩,已成为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感到头痛的作文课上轻松掌握这一技能呢?能不能让这堂课本身也“演绎生动”呢?我决定运用基于真实任务情境和角色模拟的教学设计。这种教法重视创设一种接近生活原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领受真实任务,着手解决问题。具体创意为设置三个情境:“引话题——上网络聊天”;“授方法——赛旋呼拉圈”;“练技能——开语言诊所”。让学生面对最新鲜的素材,参与最直接的体验,触发最真实的感受,在“说”“写”“评”的环节中掌握细节写法。基于这样的创意,我是这样实施课堂教学的:
情境一:登录细节聊聊吧,见仁见智“议”细节
用多媒体播放画面,形成网络聊天气氛,然后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上网聊天,讨论的话题是‘细节描写’。请大家在已学课文中寻摘,以‘这是一处……细节’发表议论,分析其表达效果。”
一听说上网聊天,学生可能情绪高昂。九年级的学生,对细节已有一定的了解,可能会说:
鲁迅的《孔乙已》——这是一处典型的肖像细节:“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就将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契诃夫的《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一“脱”一“穿”军大衣——这是一处滑稽的动作细节,把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的丑态暴露无遗。
……
以上列举的都是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也可能有景物的细节,如:
鲁迅的《故乡》——这是一处自然环境细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既交待了时令;又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破败萧条的景象;还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结尾时描写了“清冷”月光——这是一处景物细节,烘托了“我”伤心、委屈、无助的心理。
……
经过这一番列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巧用细节,可以产生写人如睹其人,写景如临其境的生动表达效果。
这一环节设计模拟“老师和我一起上网聊天”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师生距离,驱除学生上作文课紧张畏惧的心理,体现了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对话关系的新的教学观。
我决定趁热打铁,实施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情境二:置身细节演艺厅,目睹耳闻“说”细节
本环节是现场表演旋呼拉圈挑战赛,需要两名演员。选一身材娇小技艺娴熟的女生演巧妞,一身材高大不善旋圈的男生扮胖哥,教师演主持人。节目开始: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光临“转转乐”演艺厅,下面的精彩节目是“旋圈大决战”,由胖哥挑战巧妞,大家欢迎。
鼓掌声中,表演开始,巧妞轻盈曼妙,胖哥拙手笨脚,主持人又发话了。
主持人:请大家用一句话描绘胖哥的转圈姿态,来给胖哥加油!
学生可能争相发言,教师要相机精评,归纳出细节描写的写法。
待学生说过多例之后,教师出示生动范例加以梳理,如:
写法一:多角度地细致观察。
胖哥两手托圈,两脚撇开,紧张兮兮地站在那儿,就像百米跑道上预备起跑的运动员。——紧张专注的神态刻画逼真。告诉学生,观察人物,除了神态,还可从语言、心理、动作、肖像等各个角度入手。
写法二:用准确细腻的语言生动地表达。
转起来了,刚开始还好,圈凭着飞快的起动速度还能贴在身上旋,时间稍久就不行了,眼看着往下掉,胖哥急得没辙,连忙加大臀部的扭动速度和幅度,“水桶腰”上堆积的脂肪也跟着上下颤得更欢。——一个“颤”字,突出了人物“胖”的特征。生动地表达,除了用词准确外,还可在修辞、语气等方面下功夫。
写法三:扣住特征抒写独特感受。
胖哥的双手,像两支船桨,在空中不停地划动。那腿呢,就更别提了,整个膝盖头竭力向外拐着,已撑成“○”形。站在那儿,左摇右晃,前仰后俯,活脱一个“不倒翁”!——整体形象滑稽生趣,感受独特。“船桨似的双手”“O形的腿”“不倒翁似的整体形象”给人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
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在生活的原型情境中观察,说细节,谈感受,归纳写法,把教学重点落到了实处。
作文课不能只停留在“说”上,还必须“写”,下面就进入“写”的环节。
情境三:坐诊细节悬壶庐,妙手回春“写”细节
本环节是实践“写”的训练,将学生分成每6人一个小组,每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领,入主悬壶庐,开语言诊所。
病人:一篇“瘦骨嶙峋”的作文,需要升格改写。
石老倌
石老倌老了,整天在门前的路上走来走去,伤心地叹息。他想起自己现在的处境,想起当年的情形,更加难过,只有叹息而已。【A】
儿媳的儿媳讨厌他,骂他“老糊涂”。【B】
石老倌用双眼看看家门,又发出叹息声。
曾孙小石头感冒发烧进了医院,一家子都守在那儿。
石老倌心里着急,匆匆忙忙赶去。
石老倌赶到,只见儿子儿媳孙子孙媳都围在曾孙床边,曾孙身体好了,正在孙媳怀里笑哩。可谁都没理石老倌。【C】
石老倌受到冷落,只好赶回去,一路上伤心地想当年。
石老倌从来没有生过病,可这回却一病不起。
儿子、儿媳、孙子、孙媳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着,都认为石老倌是装病,因而流露出厌恶的神情。
曾孙大叫:“妈,石老倌死了!”【D】
石老倌真的死了。【E】
又一轮夕阳落山了。【F】
《石老倌》的主要内容是:石老倌老了,很孤苦。自己的三代后人都讨厌他。老人很关心曾孙的病,赶到医院看曾孙,却无人理睬。回家后病死。全文揭露了风烛残年的父母被不孝子女遗弃的社会现象。
会诊:作文“筋骨”不错,但缺乏“血肉”,无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可在A、B、C、D、E、F、六处大量“输血”,并加强“营养”补充。
治疗:小组成员各尽其能,任选一处改写,改写完后,在全组交流自己这样改写的理由。
出院:组长将本组成员的改写整合成一篇“血肉丰满”的美文,拿到班上交流。
经十多分钟的改写、交流后,各小组整合的美文可能都已新鲜出炉。教师可挑选其中一篇评说,突破教学难点,也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范文来突破。如:
石老倌
石老倌老了。
石老倌终日拄着拐杖,在门前的石板路上走来走去,还不停地叹息:“老喽,变成三条腿的老怪物了,没用了,唉,当年……”【A.行动描写和内心独白,表现了石老倌度日如年的孤苦和伤感。】
儿媳的儿媳翻着白眼,拧着腰身捂着耳朵跑进里屋,丢下一句“讨厌的老糊涂”! 【B.一系列动词,活画出儿媳的儿媳那副嫌弃石老倌的尖酸刻薄的丑恶嘴脸。】
石老倌用枯涩的双眼扫扫家门,发出更长更苍凉的叹息。
曾孙小石头感冒发烧躺在医院里,一家子都守在那儿。
石老倌拄着拐杖,跌跌撞撞地踮着小脚赶去。
石老倌担心:小石头的病可别严重了。
病房的门开了,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团团围在曾孙床边,逗笑的逗笑,削苹果的削苹果,喂饭的喂饭。曾孙笑嘻嘻地依在孙媳怀里,撒娇般地一脸灿烂。谁都没对石老倌望上第二眼。【C.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一家人对石老倌的冷漠无礼,残酷无情。】
颤巍巍的石老倌又跌跌撞撞地踮着小脚赶回家,一路上抹着眼泪想当年。
生命的垂暮之年,从没患过病的石老倌一卧不起了。
儿子说:“这老头儿别不是装病吧?”
儿媳说:“装病也不看时候。”
孙子说:“老不死的这回病死算了。”
孙媳说:“早该死了,这时候还赖着干啥!”
曾孙大叫:“妈,石老倌真的死了!”【D.一家人的对话,丧尽天良,令人心寒。】
石老倌撒手归阴,眼睛睁得大大的。【E.“眼睛睁得大大的”,这是对不孝儿孙的愤怒控诉。】
窗外,夕阳正好,只可惜已近黄昏。【F.景物烘托,揭示出悲剧根源,令人深思。】
这篇范文十分精美,教师选出D处的语言细节,和原文比较。提问:“这些语言描写为什么写作成功?”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这些语言凸现人物性格。按人物与老人血缘的亲近程度不同,其讨厌情绪的强烈也不一样。儿子对老人生病是质疑,儿媳是讨厌,孙子是咒诅,到了孙媳是积恨已久。
也可能会回答:罗列三代人的语言,且态度一代比一代恶劣,表明子孙不孝,老人晚年遭遗弃的社会现象愈来愈严重。
还有可能回答:曾孙的大叫“石老倌真的死了”,振聋发聩,纯洁的童心已荡然无存,我们的家庭教育已偏离了社会道德的轨道!这篇文章的主旨被揭示得更加深远。
……
通过这番剖析,教师就可以顺势总结:由此可见,好的细节描写,总是为中心服务的,凸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教学难点被成功突破。
这一环节设计,没有让学生去创作一个全篇,而是对有问题的作文作升格改写,“写”“评”当堂完成,保证了课堂的完整性,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还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标新理念。

最后,老师作结语结束课堂:同学们,细节是文章的血肉,是文章的美点。细节之美源自于细致地观察生活。“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你留心去观察,用心去捕获,细心去体味,专心去创作,细节可以为你提供更广阔的写作天地,让你的作文大放异彩。
布置作业:以《飞旋的“芭蕾”》为题,描绘巧妞优美的表演,表现“生命中的运动之美”。

以上就是我的整个教学设计,三个环节由三个趣味盎然的情境组成,“说”“写”“评”的作文能力培养贯穿其间,力求实践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