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化学高中化学

人教版必修1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及随堂练习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2-29 09:0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物质的分类
  •   公告: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4)根据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用及其发生的条件;
(5)通过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6)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       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
2.       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
指导阅读
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两种
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有关内容
思考交流
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
化合物分为氧化物
(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
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
归纳整理
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讨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化合物(根据组成)
化合物(能否电离)
化合物(根据结构)
思考讨论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面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有固定熔沸点
无固定熔沸点
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学习探究
 
 
归纳总结
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学习探究
 
归纳总结
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       化合物的分类
2.       化学反应的分类
3.       交叉分类法
4.       树状分类法

 
 
 
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uO+H2  Cu+H2O             B.C+2CuO 2Cu+CO2
C.Fe2O3+3CO2 Fe+CO2          D.Fe+CuSO=FeSO+Cu
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2CO+O2 2CO2          B.CaO+H2O=Ca(OH)2
C.C+H2OCO+H2          D.CO2+Ca(OH)2=CaCO3↓+H2O
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
①水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A.①   B.①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
A.氧化物   B.碱   C.酸   D.盐
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    )
A.NaOH      B.Na2SO4          C. Na2CO3        D.K 2CO3
6.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7.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  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 ⑧AgNO3 ⑨NaHCO3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我们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如氯化钠、氧化镁、硫酸铜、碳酸钙、金属钠、氯气、氢气、氧气、硫酸、金属铜、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钙、氯化铁、硝酸钾、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硅、碘化钾等。
(1)     请从多角度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2)     制作物质分类的示意图,再举出一些你知道的种类别的具体物质。
备课参考
1.       练习答案:1.C  2.AC  3.C  4.B  5.C  6.D
7.①⑤  ④  ③⑦  ②⑥⑧⑨
8.3Fe+2O2 Fe3O4          H2O H2↑+O2
 Fe+2HCl=FeCl2+H2          HCl+AgNO3=AgCl↓+HNO3
1.       备课资料: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了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不是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曰未能出关)。公孙龙说:“白马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论断,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把“马”和“白马”说成两个概念,从逻辑上讲是偷换概念,但从分类方法上可以说是颜色和形状分别对物质进行分类而得到的结论。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       认识丁达尔效应
3.       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4.       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丁达尔效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       从学过的溶液组成导入
2.       从纳米科技简介导入
指导阅读
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
阅读教材第22页有关内容
归纳整理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叫分散剂。
思考讨论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能使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两例
分散质
分散剂
举例
气体
气体
空气
液体
气体
云、雾
固体
气体
烟灰尘
气体
液体
泡沫
液体
液体
牛奶、酒精溶液
固体
液体
糖水、油漆
气体
固体
泡沫塑料
液体
固体
 
固体
固体
有色玻璃、合金
归纳小结
分散系具有多样性
学习探究
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思考讨论
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粒子能否通过半透膜
粒子能否通过滤纸
举例
浊液
>100nm
不均一、不稳定
不能
不能
泥浆水
溶液
<1nm
均一、稳定
盐酸
胶体
1~100nm
均一、介稳定
不能
蛋清
归纳小结
1.       溶液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2.       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
实验探究
Fe(OH)3胶体的制备:指导操作
操作1: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
现象:体系变红褐色
操作2: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
前者:体系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后者:溶液中无光亮的通路
归纳总结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实验探究
与上表结论对比: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
1.将上述得到的Fe(OH)3胶体和泥浆水进行过滤
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与原体系无明显差异;泥浆水过滤后得澄清透明的液体
2.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有丁达尔效应 
思考讨论
1.       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2.       如果没有丁达尔效应地球上将是什么情形?
 
自学指导
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
阅读教材、
课后查阅资料
板书设计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
2.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
3.       丁达尔效应
4.       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简介

 
巩固练习: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3.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4.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   
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
D.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1.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  
C.胶粒能透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6. Fe(OH)3胶体带正电荷的原因是(  )
A.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向阴极定向移动      
B.Fe3+带正电荷
C.Fe(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子    
D. Fe(OH)3胶粒吸附了阳离子
7. 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显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  
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D.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8. 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A.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9.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100nm       
B.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C.与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  
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
10. 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  )
A.(NH4)2SO4       B.NH4HCO3      C. NH4NO       D. NH4Cl
11. 在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__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
12.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1)     将其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2)     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     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参考
1.练习答案:1.A   2.B   3.C   4.A   5.D   6.D   7.B   8.C   9.B   10.C
       11.SO42 凝聚或聚沉  12.红褐 胶体 (1)加深 胶体粒子带电荷 电泳
   (2)产生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凝聚 (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当酸过量时,又将Fe(OH)3沉淀溶解
2.备课资料:
胶体的凝聚: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电荷,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脱粒不容易聚集,胶粒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胶粒不容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但如果给予一定的条件使胶体中的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就会形成从分散系中析出。这个过程 叫胶体的凝聚。通常使胶体凝集的方法有:
(1)       加热:可使胶粒布朗运动速率加快,胶粒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多,从而使之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
(2)       加入电解质:往胶体中加入某些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电离生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体聚集生成沉淀析出。
(3)       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不同的胶粒吸附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如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吸附阳离子,使胶体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附阴离子,使胶粒带负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也会因胶粒所带电荷发生中和,而使胶体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