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心理健康高中心理健康

高中心理健康课教案 亚当VS夏娃

发布者微信

    

高一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亚当VS夏娃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理念阐述]
性别角色(sex-role)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占有某一社会位置或具有某种身份,并借以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特定性别的个体,也即社会按照性别而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一般来说,男孩都肩负着“像男子汉那样”的期待,女孩子也身肩着“想个女性那样”的期望。与这种从一般社会的角度多期待、希望的特征相适应的各种性格特点(例如服装和饰物、行为方式和遣词用语、性格和业余爱好、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等)的总和,可以称之为“性别角色”。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阶段的男女学生更加重视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过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限制了女生的成才,虽然随着社会开放,人们已逐渐破除了这个观念,但是不成熟的性别角色意识还是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归因上,以及他们对自我学业成就的期望上。因此,认识自身的性别角色,建立恰当的性别角色认同,树立性别角色自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自我了解、个性的完善,也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的发展,尤其有助于他们今后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活动目标]
1.增强对异性同学的了解,建立交往中考虑性别差异的意识。
2.了解性别角色观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树立健康的性别角色自信。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融洽班级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前问卷调查
2.调整座位,使同性别的同学坐在一起,形成两大组,再将男生和女生分别分组。
3.制作小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师:西方的《圣经》上说上帝先制造了亚当,后来用亚当的肋骨做了夏娃,于是这个世界上便有了刚强的男性与柔弱的女性之别。而在我们中国一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女娲造人传说中女娲娘娘在捏男人时泥多点,捏女人时水多点,以至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会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虽然传说不同,但都提到一点:男性和女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今天我们也来谈谈这男女之别——亚当VS夏娃。
出示课题——亚当VS夏娃
    从传说开始激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你猜我猜
师:同学们对男女之“别”有多少了解呢?一起来趣味竞猜下,看看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否判断出哪个是男哪个是女。
课件出示题目,由学生自由回答并要求说出理由,师在学生充分回答后出示参考答案,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群体差异而非个体差异。(题目摘自杂志《中学生心理》)
1.甲乙两人同行几十里山路,途中甲总是喊累,乙却无所谓。到目的地后,甲兴致勃勃地逛街去了,乙却坐着不想动。问:甲和乙谁更像女性?
答案:甲更像女性。女性的生理耐受能力较男性强,心理耐受力也较男性更为稳固,心理恢复能力也较强,一般而言,女性喜欢同一节奏且持久,而男性则倾向于以冲锋式的节奏活动,间歇休息。
2.在辨别方向上,甲总是比乙强。别人问路,甲的回答往往使人满意;乙的回答往往使人不得要领。问:甲和乙谁更像女性?
答案:乙更像女性。在空间知觉方面,女性不如男性,男性比女性更喜欢结构性的事物。这也是在机械、建筑方面女性人才较少的重要原因。
3.甲乙两人在街上行走,甲最先听到有人在喊他们,乙最先看到喊他们的人。问:甲和乙谁更像女性?
答案:甲更像女性。女性听力较男性强,视力却不如男性。由于女性的听力较强,因而对音调、音色的感受性也较强。没有乐感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约为4.3:1。
师:看来男女之别体现在各个方面,在刚刚的回答中同学们也流露出了很多自己对男性和女性的看法。那么在你的眼中,男性是个怎么样的群体,女性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群体呢?一起来进入下面这个活动。
  
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设置问题,在趣味问答中了解学生对男女两性的看法,活跃课堂气氛,初步感知两性差异。
你说我说
男生女生素描:
1.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把脑海中出现的对男性、女性的词(包括成语、俚语)写在小卡片上。
小卡片:
我眼中的男性:
我眼中的女性:
2.小组内交流,并由小组长归纳出本组出现频率高的词在全班内进行交流。教师板书。
亚当(男性)
夏娃(女性)
男生说:
男生说:
女生说:
女生说:
通过这个活动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定位以及对异性的看法,在实践中体会两性差异。
增进男女生对异性的了解,促进异性交往。
你思我想
1.性别刻板印象
师:同学们观察下这个板书,我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描述一样吗?
生:不一样。
(对女性的描述中温柔、可爱、文静、柔弱等词频率特别高。对男性的描述中勇敢、坚强、有安全感之类的词频率特别高。)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回答:因为社会对男的和女的要求就不同嘛!
师小结:也就是说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看法,从夏娃是亚当的肋骨做的这一说法中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人们的观念中女性是软弱的。认为男性必须要勇敢有责任心,女性是温柔的、爱聊天等都是人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一个笼统的看法,这就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人格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期望、要求和笼统的看法。(课件显示)
2.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师:性别刻板印象无处不在,不信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校园。
开学要搬书,派男生还是女生?
文艺活动一般由谁负责?男生还是女生?
同样违反校规、班规,处罚重的是男生还是女生?
家长老师是否说过男生数理好,女生文科好?
生自由回答。
师:这些现象都是性别刻板印象在生活中的表现,这些对同学们有什么影响呢?
师举例引发学生思考刻板印象对自身性格、评价等方面的影响。
例:我曾接待过一个因文理分科而烦恼的女生,我们暂时称她为小真吧!小真的文科和理科成绩差不多,因为听说男生数理好女生文科好,家长极力说服她读文科,她也怕自己选了理科以后成绩跟不上男生。小真苦恼极了。
思考:你会对小真说什么?
学生交流。
师:在文理分科的问题上,性别刻板印象就对小真产生了影响。希望刚刚同学们的建议能帮小真更好地认识自己。那你们的成长过程中自己有没有收到类似这样的影响呢?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生交流。
师小结:了解了性别刻板印象对我们的影响,同学们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否多了些?原来我们的成长多或多或少地受着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都具有刻板的性质,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塑造着个体的自我概念、生活态度,规范着个体的行为。
了解性别刻板印象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性别角色,建立恰当的性别角色认同。
通过这些例子,让性别刻板印象具体化。
由一个例子引发学生思考性别刻板印象对自己的影响的思考,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
你来我往
师性别刻板印象也会影响同学们对自己性别的喜欢程度。出示课前调查结果:(以一个班为例)
男生中不喜欢自己性别的有2个,原因是当腻了,当久了。如果给自己一个选择机会,希望能当女性的有3个,原因分别是:换着做;女孩是依赖别人的,而男孩是给别人依赖的;No why。
女生中不喜欢自己性别的有6个,原因有:自己性格比较好动;不能做很多事情,很多大胆的想法都没办法去完成;要生小孩,要注意言行举止;男生比较自由,自古以来,就是女生应该待在家里;男生比女生坚强,男生比较大气……有机会想做男性的女生有8个,原因有:如果我是个男的,我就可以参加篮球队,开F1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可以穿帅帅的球衣;比较自由,想干嘛干嘛;男的洒脱;男的可以保护别人;Because it is cool……
说明男生对自己的性别比较认同,而女生的性别认同则相对较低,这可能和社会上普遍认为男性气质比女性气质优越有关。
虽然如此,我们的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坚持自己的现有的性别。
男生中继续当男生的理由则有:不会因为选衣服、留长发还是天天扎辫子而烦恼;洗头也麻烦;我要去保护别人;男生可以疯狂;不用有太多烦恼在意别人的外表……
而选择继续当女生,并喜欢自己性别的女生则说:女生的生活比较丰富,打扮啊游玩啊;女生比较细腻,考虑事情比较谨慎,女性朋友比较贴心,真诚;做一个女生,我可以撒娇,可以不坚强,失意时更可以哭泣,而一个男生却不可以,即使再坚持不了,还要扛住;女性可以做男性可以做的事,而男性却不可能做许多女性可以做的事,比如做母亲。
师:正如有位同学在这个调查中写道的:男生有自己的优点,女生也有自己的长处。虽然我们在各个方面难免受到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但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越来越开放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意识逐渐增强,男女在性格发展的约束和限制是越来越少了。男生在保留自己的诸如坚强豪放的优点的同时可以吸取女生的细腻温柔,女生在温柔的同时如果也能洒脱自信,那么,男女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个性将更加完善。
其实你要成为什么个性的人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关键在于自我个性发展能与社会要求相协调。只要你能接纳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每个同学都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亚当、夏娃!
引导学生注重自我个性发展,完善人格。
课外延伸
    采访身边的人,尤其是成年人,访问他们对自己性别的看法和认同情况。
[设计思路]
第一环节:由传说引发学生对性别差异这个话题的兴趣。
第二环节: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设置问题,在趣味问答中了解学生对男女两性的看法,初步感知两性差异。
第三环节:通过“我眼中的异性”这个活动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定位以及对异性的看法,在实践中体会两性差异。
第四环节:从前一活动中提炼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理论提升的同时也引发学生对自我的思考,从性别角度审视自己,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第五环节:利用课前调查结果加深性别刻板印象对自我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将学生的认知导向自我完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