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08-11-22 16:3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情景创设: 展示……图片,金属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投影展示学生的课外活动记录(见学案)。 提问: 铝合金门窗表面平整光滑,难道铝在空气中不能被氧气氧化? 活动与探究: 1.用砂纸打磨铝条表面,观察表面颜色变化 2.然后将铝条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再观察表面颜色变化。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提供帮助 提问: 1.为什么铝条在打磨前后或放置前后颜色会有变化?在打磨后铝能接触到什么物质而发生反应? 2.铝、铁在空气中被氧化时分别生成Al2O3、Fe2O3,铝为什么没有继续被氧化而一直腐蚀下去呢? 板书: 1.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提问: 铁门铁窗易生锈,铝合金门窗表面平整光滑,是否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不上铁呢? 解释: Al2O3比起Fe2O3来结构要紧密牢固得多,起了保护作用。 | 观察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交流与讨论,得出“铝在空气中露置,其表面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Al2O 学生通过对比、交流与讨论,得出“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后,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而阻碍铝被继续氧化”的结论。 |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励探究激情。 感知Al2O3 的保护作用并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留下悬念 |
提问: 如何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讲述: 我们可以从金属与酸作用时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练习: 1.写出实验室用Zn和盐酸反应制取的H2化学方程式。 2. Mg、Fe、Cu三种金属中, (1)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有 ;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有 ; (2)你的判断依据是 。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的反应(见学案) 投影展示学生的课外预习记录,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组织学生实验,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提供帮助。 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帮助学生总结金属与酸反应规律。 板书: 2.与酸反应: Zn+2HCl=ZnCl2+H2↑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 提问: 根据金属与酸能否反应,你能把Mg、Al、Zn、Fe、Cu分为哪两类? | 听讲 写方程式 对比、交流与讨论,得出结论 对话、交流 开展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分析 | 明确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巩固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原有知识 感知分类观对学习元素化学的意义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
过渡: Cu和Ag与盐酸都不反应,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见学案) 投影展示学生的课外预习记录。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①试剂的选用 ②实验操作 ③预期现象和结论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提供帮助 提问: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能得出Mg、Zn、Fe、Cu、Ag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 思考、交流与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得出探究结论。 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 | 通过方案设计,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 |
[课堂练习] 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2.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方法帮他鉴别这枚银元的真假。 | 练习、巩固 | 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
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课题: 一、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 1.与氧气反应 4Al+3O2=2Al2O3 2.与酸反应 Zn+2HCl=ZnCl2+H2↑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 3.与金属的化合物反应 Fe+CuSO4=FeSO4+Cu Cu+2AgNO3=Cu(NO3)2 +2Ag 二、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Zn>Fe>Cu>Ag 三、展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并归纳上述反应特点 |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获。 |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为下节课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打下基础 |
[布置作业] 1.庭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课本P14 5、6 | 记录 | 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