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数学小学数学反思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08-11-26 09:5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异彩纷呈。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观念确实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也随之改变,逐步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
一、新的学生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把选择权归还给学生,教学要减少统一性和刚性,多增加选择性和弹性。
比如,在新知探究阶段要充分相信学生,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这道例题时,采用了分层教学法。首先是独立探索。其次是提供求助热线。师:“如果你经过独立探究后,还有困难时,老师提供给你两条求助热线。第一条热线是寻找他人帮助,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第二条热线是请教课本,看书自学。”这样就把学生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充分的选择权和操作权。同时在习题的解答上也重视让学生理解习题的不同解法,但不强调所谓“最佳”策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解法。不对学生整齐划一、千篇一律。在习题的提供上,教师精心为学生设计练习“套餐”、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二、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首先提供了三条生活信息:一张长方形纸、一间长方形教室、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水库。然后质疑:如何知道一张长方形纸的大小、一个长方形教室地面的面积、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水库的占地面积。这种问题情景的创设,就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探究的氛围,感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较麻烦,会想到有没有一种比较简便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激活了思维,引起了注意期待,诱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是寻找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谁有关,可利用学生手中的材料: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框架,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纸片,通过缩、拉、折、剪,学生会发现长方形面积大小与它边的长短有关。
三、新的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是课堂实施过程的决策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要提供情境,营造激励探索与理解的气氛。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亲历性”,落实教学“主体性”,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
例如,一位教师把“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融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1、提供现实情景。质疑: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比一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知识中有没有?能举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教师引导学生用“变与不变”的眼光观察身边的教学环境,进而采撷现实生活中的有趣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2、探究发现。板书每一位同学独立地举出数学知识中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例子。
师质疑:①这些算式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②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地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能用一句话把你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库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自组算式、整理、观察、分类、交流,逐步抽象概括,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