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03-27 16:5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咏荆轲
- 公告:
《咏荆轲》 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陶渊明诗文兼有的平谈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
2、通过熟读成诵领会诗人心中疾恶除暴的英雄猛志和希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难点】翻译这首诗,领会诗人的情怀,学习荆轲的优秀品质。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简介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为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谈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2、熟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自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采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荆轲刺秦王的全过程。《咏荆轲》是较长的一首诗,全诗30句, 「燕丹」四句,意谓燕太子丹原在秦国作人质,秦王待他不好,逃回燕国,立志报仇,在所养的门客中百里选一地挑选杰出人物,在岁末时得到了荆轲。「君子」四句,意谓君子为知己者死,带着剑出了燕国的都城。义士们乘着白马驰骋在大道上,意气激昂地为荆轲送行。「雄发」之后十二句,写一个个都怒发冲冠,在易水上为荆轲饯行。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含悲击筑,宋意高歌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筑音和歌声越来越高亢,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心里都知道,此举有去无回,只能留名后世。「登车」八句,写荆轲义无反顾,乘车飞驰到秦国,一路勇往直前,逶迤曲折地经过许多都城,借献图为名接近秦王,所献的地图展开到尽头,图穷匕首现,行剌之事便自然出现了,顿使秦王受惊发楞。只可惜荆轲剑术生疏,刺秦王的奇功未能建立。「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令后人感慨不已。
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剑出燕京”,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而“登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
三、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 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这是颇具眼力的。 本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另具特色。
《咏荆轲》 学案
一 预习要求
请参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初步疏通课文内容,并进行知识点
归纳(1---9段)。
例:1 重点实词 2 重点虚词 3 通假字 4 古今异义词 5 词类活用
6 特殊句式
二 历来对荆轲的评价
宋代苏洵称其为:“始速祸焉。”
宋代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其立传,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陶渊明也称其为“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
三 学习活动
1 回顾《战国策》的相关知识
2 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3 合作学习本课文言知识点
4教师点拨重点
(1) 翻译下列语句并注意“而”字的用法
今行而无信
然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又前而为歌曰
(2)指出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渉世家》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陈渉世家》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
(2) 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与今义
“江”,古代专指 现在泛指
“河”,古代专指 现在泛指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狱”这里指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涕古义指 今义是指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牺牲”古义指 今义指
四、拓展迁移练习
请找出下面文言语段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并分析出现的“而”的用法。
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颦字)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五 运用旁批学习方式,理清文章思路
六 探究学习
你如何看待荆轲其人?
学生练习
一、文言虚词
(1) 翻译下列语句并注意“而”字的用法
今行而无信
然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又前而为歌曰
(2)指出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渉世家》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陈渉世家》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
(2) 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与今义
“江”,古代专指 现在泛指
“河”,古代专指 现在泛指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狱”这里指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涕古义指 今义是指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牺牲”古义指 今义指
二、拓展迁移练习
请找出下面文言语段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并分析出现的“而”的用法。
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颦字)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