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高中语文

高中汉语一年级下册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01-18 09:2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高中一年级下册----第 单元第11课和第12课练习题
第11课: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基础知识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建筑( zhù ) 啮噬( niē) 完美无暇(xiá)
B.藐视(miǎo) 废墟(xū) 妄自菲薄(báo)
C.赐予(chì ) 补偿( cháng ) 鬼迷心窍(qiào)
D.仓促( cāng) 自愧( kuì) 怨天尤人(yóu)

二、下列加点的字在该词语中字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完美无暇中的“瑕”是指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
B.怨天尤人中的“尤”是“过错”的意思。
C.妄自菲薄中的“妄”是“不合理地,无根据地”的意思。
D.鬼迷心窍中的“窍”是指“人体器官的孔”的意思。

三、请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我们认为是神的召焕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B.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分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查它,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C.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
D.我们的体质常常威协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

四、按原文在空格填写关联词语。
A.( )( )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 )不能把我们压倒,( )( )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B.在这里,我们自己的理智不能给我们充当顾问,因为它( )( ) ( )依靠经验,( )( ) ( )依靠深入的观察,( ) ( )被感情欺骗,受幻想蒙蔽。
C.( ) ( )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有乐趣。( ) ( ),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
D.( ) ( )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 ) ( )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五、请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修辞格,并说明其作用。
A.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B.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出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C.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D.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综合阅读
一、马克思认为哪些因素会干扰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遵循择业原则的基础上,马克思建议我们选择怎样的职业?它们之间有何逻辑关系呢?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出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②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有乐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1.马克思论述体质与职业选择还用了哪些方法?


2.第①自然段中的“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和第②自然段中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都是( ) 。其中第①自然段是属于( ) ,第②自然段是属于( ) 。第①自然段( ) 论证体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用了( )予以强调,第②自然段( )论证如果选择不能胜任的职业的后果是妄自菲薄,也用( )突出这种危害,这样读起来很有思辩力和激情,很符合马克思的个性。

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②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③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④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内容谈一谈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是否矛盾?



2. 第②自然段、第③自然段两节与第①自然段有何关系?



3. 在第④自然段中马克思自信地宣称:“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流下热泪。” 这“骨灰”是( ),借指我们遗留下的事业或美名。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30年前曾对当时在校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没有目标的人有27%,目标模糊的人有60%,短期目标清晰的人有10%,长期目标清晰的人只有3%。30年后追踪结果表明,第一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第二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负,整日只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第三类人大多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只有第四类人,他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了卓越人物。

1.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主要采取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2.从这个材料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3.选择职业是人生一件大事,如果选错了,可能会遭遇许多的挫折与坎坷。一个人对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的憧憬,实质正是对人生的设计与规划。在这个人才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年代,每个人必须对自己要有独特的人生设计,时代也需要每个人对自己进行负责任的人生设计。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胜出。你是如何设计与规划你自己的人生的?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只要我们全面考察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马上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我们看到我们的全部自然生活很像群居的动物。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真的贫乏得同高等动物的智力不相上下;因此,我们应当承认,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一个人如果生下来就离群独居,那么他的思想和感情中所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就会达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选自许良英、范岱年编译的《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卷。)

1.本语段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2.如何理解“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这一句话?




3.一个人生下来就离群独居,其危害是什么?




4.用下列关联词语造句。
之所以……之所以……与其……不如:

5.结合11课的内容谈一下上述语段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第12课:短文两篇
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操办( ) 打仗( ) 裴姓( ) 突厥( ) 诏令( ) 诸葛( ) 偃卧( ) 吾曹( ) 甭说( ) 兜子( )

二、辨字组词
蝇( ) 概( ) 既( ) 折( )
绳( ) 慨( ) 即( ) 析( )
偃( ) 诏( ) 错( ) 捎( )
揠( ) 沼( ) 措( ) 稍( )

三、填空组成四字格词语。
一( )一实 高( )无忧 生( ) ( )泼 精彩( )呈
不( )其数 十( )八九 通( ) ( )懂 偃旗( )鼓

四、修改错别字。
1.我们有些同志老爱用成语,搬典故,而且三回有两回用错。不用行不行?不行!那不成了大白话了吗?不让人瞧不起吗?存着这分儿想法的人可多了去了,从作家到记者,从老师到学生,不记其数。
2.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莱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特别是内部文件捎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

五、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乍一看( )没什么( )再一想( )不对头( )到底饭菜里边是有苍蝇呀还是没苍蝇( )有苍蝇就是( )属实( ) ( )没苍蝇就是( )不实( ) ( )这个( )基本属实( )应该怎么理解呢( )
2.原来是( )本报银川5月30日电( )精彩纷呈( )场场爆满的全国武术比赛今天在这里圆满结束( ) ( )难道( )偃旗息鼓( )就是( )圆满结束( )的意思( )查查( )辞源( )看( )

六、按原文选择填空。
1.不错,汉语有丰富的宝贵遗产,值得咱们骄傲。可是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现代人说现代话,听起来有一种( )(亲切、亲近、亲热)感,好得很。
2.原来如此。莫非查明了苍蝇是有的,但是只有一只?——有,所以是“( )(属实、基本属实)”,但是数目不对,所以是“基本” ( )(属实、不属实)?是这么回事吗?那就应当说清楚。可是来信只说“饭菜内有蝇事”,那“( )(属实、不属实、基本属实)”就不好理解。
3.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比赛遇到了( )(妨碍、障碍、阻碍、)?刮大风啦?下大雨啦?还是谁下了停止比赛的命令啦?

七、选出表达的语意最轻的一句( )
A.这十多个同学,没有一个棋下得不好。
B.这十多个同学,难道有谁棋下得不好?
C.这十多个同学,棋下得都不错。
D.这十多个同学,棋下得都好。

综合阅读
一、《论“基本属实”》,基本属实加上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二、《论“基本属实”》一文摆出了一个什么病例,怎样分析病例,得出什么结论?




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1985年5月31日的《人民日报》第3版有一条新闻,标题是《全国武术比赛偃旗息鼓》。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比赛遇到了障碍?刮大风啦?下大雨啦?还是谁下了停止比赛的命令啦?没有呀。那为什么要“偃旗息鼓”呢?
甭管它,且看下去。
原来是“本报银川5月30日电:精彩纷呈、场场爆满的全国武术比赛今天在这里圆满结束”。难道“偃旗息鼓”就是“圆满结束”的意思?查查《辞源》看。《辞源》在“偃旗息鼓”这一条中引了两个出处:(一)《三国志·卷三十六·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曹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①。”——赵家军和曹家军的仗没打成,谈不上圆满结束。(二)《旧唐书·卷八十四·裴光庭②传》:“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虽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③。”——不用打仗了,也就无所谓结束了。《辞源》还附带说明,“也作卧旗息鼓,见《三国志·诸葛亮④传》注”,引的就是后来京戏里的《空城计》的故事,也是仗没打成。敢情“偃旗息鼓”跟“圆满结束”不是一回事,中间不能画等号。
1. 开头先引出误用“偃旗息鼓”的一则新闻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2.本选段用什么结论来证明那则新闻标题的错误性。



四、对《论“基本属实”》一文的结构提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出病例(l段)、分析病因(2—4段)、作出推论(5段)、提出结论(6段)
B. 举出病例(l—2段)、分析病因(3—4段)、作出推论(5段)、提出结论(6段)
C. 举出病例(l段)、分析病因(2—3段)、作出推论(4—5段)、提出结论(6段)
D. 举出病例(l段)、分析病因(2段)、作出推论(3—5段)、提出结论(6段)

五、《论“基本属实”》一文第5段(请看下面语段)的推论包括几层意思?试归纳每个层次的意思。
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特别是内部文件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
六、“总要有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基本”一词究竟该怎样用?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时代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新型人才。
②当前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首先应当是最具创意和活力的。他们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于怀疑性批评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而又有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他们充满探索欲、求知欲、进取欲、具有永不停息的求新求变的勇气和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回溯科学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体系的背叛,哪来伟大的哥白尼变革?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③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及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适应性需求日益增强,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也应当是多功能的。他们不仅一专一能,而且多专多能,具有多才多艺的特点。仅以当前迅猛兴起的信息网络而言,它就熔铸了计算机、微电子、光电传输、卫星技术、自动化、半导体、多媒体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的人才。
④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既充满激烈竞争,又亟待协调与合作,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还应当是善于协作的。他们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团队拼搏精神,他们善于在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科学与人文、理论与经济、思想与实践、精神与效益、个人与社会等等关系之间,不断地进行协调,化解矛盾,防止内耗,同心协力应对各种严峻的挑战。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机遇,竭尽潜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1.根据全文内容,在①段的横线处补入准确的文字,使第①段成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的,它的位置应当在第( )段的末尾。
早在十多年前,日本就提出“四合一”人才计划,要求培养有“科技内涵、艺术气氛、经贸人才、外语本领”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类社会活动全球化的需要。



3.这篇文章是( )式结构,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论证方法。



4.第④段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5.汉语中许多成语都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别具匠心”等,请你再写出两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



二、阅读下面文章,修改文章中的不当之处。
读书真好

小时候,听爷爷说,开卷有益,要多读书。听到这句话,①我不明不白地点了点头。②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开卷有益”就是打开书就有益。这时我懂得爷爷当年说那句话的用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需要科学文化知识。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大部分从书中来。在当今社会,没有丰富知识的人,很难有“出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凭着自己的一点家产、胆量和“小聪明”富裕起来,成为“暴发户”,但到了今天又一个个都衰败下去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毕竟没有多少文化,所以也只能够“暴发”一时。③而当时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在那时仍过着清贫的日子,但在需要文化知识的今天,那些过着清贫日子的知识分子却富了起来,且比那些“暴发户”富得长久。这又是为什么?只因为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甚至还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④而那些没文化的“暴发户”只能被现代化社会的唾弃。
读书能使人知道什么是真善美,能使人懂得做人的一些道理,能使人道德品质高尚。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总能被世人所尊敬。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到最美的情感,获得最大的快乐。读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创造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那些不读书的人什么都得不到,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清贫的。⑤读“坏书”的人可能导致道德品质败坏,危害社会,为世人所不齿。
读书带来的好处无穷无尽,我们青少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用知识武装自己,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1.本文引号运用较为混乱。请找出予以纠正。


2.句①和句④中的有些词使用不恰当,请予以修改。


3.句②不够通顺,应改为:


4.句③有点重复罗嗦,应改为:


5.请指出第二段的不当之处:


6.第二段与第三段内容缺乏衔接,请补上一句能扣住第二、三段的关键词句。


7.第三段最后一句有离题之嫌,为使其与前文一致,请在这句之前补写一句话。



参考答案
第11课: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基础知识
一、D
二、B
三、C
四、
A.如果 就 因为
B.既不是 也不是 而是
C.尽管 但是
D.如果 然而
五、
A.排比(排比句式的运用更加强调了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为人类牺牲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人,最幸福的人)
B.比喻(用“安静是惟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说明自身职业追求与体质追求要达到和谐,有坚强的体质基础,才能安心干自己的事业)
C.排比(排比句式的运用使得他观点的表达连贯酣畅,极好地表现出一种理性思辩的力量和青春的激情。)
D.比喻(将“妄自菲薄”比作毒蛇,形象说明这种情绪会让我们厌世绝望,从而说明选择力能胜任职业的重要性。)

综合阅读
一、虚荣心和脱离现实的幻想干扰人们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
二、建议我们选择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为人类进行活动的职业。
选择职业是为了获得尊严,使人获得尊严的职业必须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 上,而只有献身于人类的幸福的伟大事业才能真正达到个人的完美,获得真正的尊严。

三、1.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反问句。
2.反问句 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 正面 反面 反问句 反问句
四、
1.马克思用“不应认为”和“本身就是这样”的标志语非常明确地表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这说明问题中两方面并不矛盾。
2. 其实还是围绕第①自然段的话题展开分析,他将历史、经验、宗教三个方面认可的高尚的人物与为个人而奋斗的著名人物对比,说明“为同时代人的完美、幸福而工作,可使个人达到完美”,人类幸福与自身完美是不矛盾的。
3. 借代

拓展阅读
一、
1.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美国哈佛大学时隔30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数据。它主要采取了举例、分类、数字、比较等说明方法。
2.从材料中我们能悟出如下的道理:一个人有无人生设计对于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极为重要。有设计的人未必都能成功,但成功者一般都有设计。没有人生规划的人如同断线的风筝折了帆的船,一般来说是难以成就大业的。
3. 略。
二、
1.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
2.人类在互相之间的协作和帮助中不仅能够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包括知识和信仰在内的精神生活的需求,这一点一般的野兽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应时刻珍惜这种协作和帮助,时刻为别人着想,要具备为了他人的利益敢于牺牲自己利益的勇气和精神。
3.那么他的思想和感情中所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就会达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
4.略。
5.略。

第12课:短文两篇
基础知识
一、cāo zhàng péi jué zhào
gě yǎn cáo béng dōu
二、苍蝇 大概 既然 折断 偃旗息鼓 诏书 错误 捎信
绳索 慨叹 即使 分析 揠苗助长 沼泽 错误 稍微
三、老 枕 动 活 纷
计 之 俗 易 息
四、1.份 计 2.菜 稍
五、1.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六、1.亲切
2.属实 属实 基本属实
3.障碍
七、C

综合阅读
一、表明要评论的某种有据可查的语言现象。
二、开头摆出一个“饭菜内有蝇事” “基本属实”的病例。主体部分作者分析、举例论证、指出“基本属实”的反映。最后得出“属实”这个词基本可用,但不是到处可用的结论。
三、1.造成种种猜测,说明这个成语用得令人费解。
2.“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不是一回事的结论。
四、A
五、包括四层意思。
第一层(①②句)从理论上阐述‘’基本”一词的用法。
第二层(③句)列举正确用例,证明“基本”的用法。
第三层(④⑤句)列举错误用例,证明“基本”不能乱用。
第四层(⑥句)揭示这类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
六、据本文所罗列的正反用例来看,所谓有“数量”或“程度”问题才能用“基本”二字,不是说“基本”二字可以用在数量词或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之前,例如不能说“基本三斤”“基本困难’等。“数量”或“程度”问题,指的是主客观情况在“数量”上大体接近全部,在“程度”上大体肯定或否定,而不是十分肯定或否定,这时,才可以用“基本”二字。例如“基本吃素”,是从“数量”上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吃素”,“吃荤”仅是极个别的情况;“基本同意”,从“数量”上来看,绝大多数的要求都已同意,只是个别方面有所保留甚至反对,在“程度’上是大体同意,而不是十分同意。“数量问题”与“程度问题”中,主要是“数量问题”,“程度问题”因“数量问题”而起。从词语搭配方面来看,“基本”主要与动词或动词短语搭配。

拓展阅读
一、
1.最具有创意和活力的、多功能的、善于协作
2.③
3.总分(或:总论——分论) 举例(或:事实;列举事实)
4.先提出本段的论点,然后进行道理论证。
5.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自出心裁、独出心裁)、独树一帜(别树一帜)、别开生面、不落窠臼、独辟蹊径,等等。

二、
1.“暴发户”、“开卷有益”的引号在语境中都有意义,而“出路” 、“小聪明” 、“坏书”三处引号多余,所以应删除这三处的引号。
2.句①中的“不明不白” 和句④中的“唾弃”用在文中都属于使用不当,应分别改为“似懂非懂” 、“遗弃”(类似意义即可)。
3.句②应改为: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开卷有益”是指多读书会有好处。
4.句③有点重复罗嗦,应把“有文化的” 、“在那时” 、“过着清贫的日子” 、 “比那些‘暴发户’”应删除。
5.第二段谈的是知识与财富的关系,不仅材料陈旧,而且与“读书真好”的中心有偏差。
6.如“读书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或“读书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还能创造精神财富”。
7.如可以补上一句“当然,读书也应当有所选择。”(意近即可)

上一篇文章:高中汉语文第三册

下一篇文章:初级经济学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