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3-03-30 14:4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问题作文
竞争一样可以温暖心灵
竞争的目的并不在于打败对手伤害他人,而是在于提高自己,完善自我。所以人们完全可以友好的竞争,竞争一样可以温暖心灵。(提出中心论点、简洁)
庞涓在魏国做将军时认为自己比不上孙膑,于是就召来孙膑,在才能的竞争中他越来越担心孙膑比自己有才。他依法施刑(用词不当,这样就使庞涓的做法合法化了)砍断了孙膑两只脚并在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居不再露面。后来齐国使者认为孙膑是奇才,暗中拉他到齐国。齐国将军田忌重用他。(这件事与中心有关吗)
在这场才能竞争中,庞涓残忍将对手孙膑迫害。他认为这样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其实不然,一场没有人情的竞争最终将会是兵戎相见伤亡惨重。难道竞争就是残忍与不择手段的代名词吗?不!竞争中一样充满关爱与友善。(这个结论与事实不符,文意前后不连贯2、3段是从反面论证的中心,但事实后的道理没有扣住中心分析,即庞涓这样为什么不对,为什么竞争一样可以温暖心灵。)
NBA巨星乔丹,以他精湛的球技,顽强的拼博精神赢得了世人对他的尊敬与崇拜。当年乔丹所在的球队有个年轻的球员叫科尔,他很有潜力但狂妄自大,一天到晚说一些瞧不起乔丹的话。乔丹听后并不生气,反而经常鼓励科尔打好篮球。有一次他对科尔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超过我,因为你技术上有很多优点,你左右手都可以轻松上蓝,而我只能用右手,你三分球投得很准,而我有时会失误,相信自己的实力,只要多磨练你一定会做得比我好!”乔丹一番真诚的话语深深打动了科尔,他为自己以前的行为后悔不已,从此他和乔丹成了好朋友,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几年后的NBA新秀赛上,科尔打破了乔丹保持的单场最高得分,两人相拥在一起,热泪盈眶。乔丹之所以成为许许多多球迷心中的神,不仅仅是因为他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球技,他那伟大的人格一样令人折服。乔丹的行为让我们懂得了在竞争中也可以充满浓浓的温情。温馨的人情味让人们在竞争中学会宽容互助,共同进步。(这一段事实和有说服力,但事实太具体了。)
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注定人们不会被虚无的争名夺利蒙蔽得太久。当孤寂空虚的心灵被囚禁过久,那圣赫勒拿岛的海浪必将卷走沉重的藩篱。(这两句话前后不成因果)也许清醒者一开始便看穿了“竞争”的本质,但许多人却总是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意识到:他们给竞争下了多么荒诞不经,幼稚可笑的定义!于是,人性中所有的美好都开始苏醒,(怎样苏醒?需论证,这样没有说服力)将人们的眼睛擦得雪亮: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实力与人格,仿佛是竞争的左脚和右脚,任何一只停滞不前——哪怕是节奏稍慢,都只能使自己在滚滚巨浪的冲击中原地兜圈。竞争呼唤才华横溢,竞争更呼唤着诚信与关爱(因为没有道理的论证,所以这个结论与上文衔接不上)。
温情就像那厚重的土壤,竞争好比甘甜的雨露,只有将甘霖降于土壤之中,大地才能生机勃勃,万物才能得以繁衍生息。(这两个比喻不恰当)让我们为竞争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在竞争中与对手一样可以真挚的微笑。原来竞争一样可以涌动着脉脉的温情。
评语:全文中心明确,角度新颖,运用正反论证法论证中心,但事实是为证明中心论点的,事实怎样能证明中心,还需从道理上进行分析,即把事实是如何证明中心的,讲出来,这才是初写议论文的人要下工夫的地方。
英雄莫问归路
2006年世界杯决赛,是一个让人无语的夜晚。(这是一个病句)一个把华丽的技术、艺术的气质、温和的笑容和刚烈的个性完美结合的英雄走了,用近乎决绝的暴烈方式,结束了自己近乎完美的足球生涯——他就是齐达内。 (这一段点明了中心话题,但语句前后搭配不好,第二句四个短语语序排列不合理)
意大利人捧走了大力神杯,可是世界却记住了齐达内。他才是亿万球迷心中的“大力神”。从比赛一开始,(哪一场?交代不明)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在这个表情坚毅的男人身上,因为这将是他足球生涯的告别赛。也只有他,才敢于把世界杯决赛,作为自己的告别演出。(太绝对)
没错,整场比赛,(哪一场?交代不明)齐达内都在尽情地演出。这片聚集了全世界目光的绿荫场,是他最好的舞台。他像一个魔术师,把球牢牢地控制在脚下;他又像一个艺术家,控球、带球、过人、传球……他的动作永远都那么流畅自如,优雅得体。他用最平静的心态最完美的技艺来完成这最后的演出,世界被感动了。
开场第7分钟,比赛的第一个高潮来临了。法国队获得了一粒点球。面对世界上最强的守门员,齐达内没有紧张,他用加速的步伐晃过了守门员,却在抬脚的瞬间突然减速,不急不慢地射出了一粒“勺子”球,正中球门横梁,反弹入网。那一刻他已证明了他是个英雄。是的,能进球的人也许有很多,但是只有以如此轻松的心态和睿智的思维进球的人,才是英雄。(这一段写得很好,很有说服力)
可是,是英雄,也许就注定要踏上不归路。我们不知道马拉特齐用了怎样的言语激怒了这个铁骨铮铮的男人,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羞辱与反击的镜头。还有就是,裁判手中高举的红牌。血色的红牌的确有警示的意味,但它不会掩盖齐达内的光辉,而只会成为某些人卑劣的证据,用来警示后人。比赛也许是有瑕疵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齐达内却是真实,完整的。他用行动捍卫了人格的尊严,他告诉全世界这比金球、金杯更重要。(这个事实确凿吗?个人尊严比国家荣誉还重要吗?这是个非常严重的认识问题,议论文不能有观点上的错误)
只有极端功利主义者才会说,为了胜利要容忍一切,要不惜一切,即使以祖国的名义,这样的行为也是卑劣的。规则不会允许阴谋围剿纯洁,更不会允许功利压迫理想。观众的眼睛是最公正的天平,正义的人总会得到应有的荣耀。正因如此,齐达内没有领银牌,却得到了金球奖。把那些恶意的讽刺和虚伪的安慰都留在身后的齐达内,英雄般从大力神杯前头也不会地走过。不,他就是英雄。
全文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但道理论据有认识上的错误,议论文的道理论据要是真理,不能从感情出发;句与句之间不够连贯,特别是第一段,有些句子是病句;全文的中心论点太简单,只为说明齐达内是英雄,立意过窄,就事论事,因而没有普遍性。
假设人生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世界杯决赛的最后几十分钟内,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被裁判红牌罚下,球场上的皇帝黯然离去;在随后的点球大战中,意大利五发五中,击碎了法国队的冠军梦。当意大利球员们捧着金杯绕场欢呼时,法国队员们或沉默、或互相安慰。那位一个点球也没有扑出去的法国守门员抱着头,在球门里蜷缩着……在我看来,这些镜头突出的不是胜利者的喜悦,而是失败者独自舔伤口的悲怆。(这一段齐达内与法国的成败关系应点到,否则与下文的议论联结不上)
齐达内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告别演出会议被罚下结束。虽然事后国际足联以罚款和禁赛作为处罚,依旧颁给了他金球奖,但法国队与冠军的失之交臂亦足以使他悔恨终生。我没有去考据马特拉齐究竟对齐达内说了什么,但法国输给了意大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那位法国守门员的最后一场比赛。其实他没能扑出点球也很正常——事实上,被誉为“世界第一门将”的布封在这场比赛中也没有扑出一个点球。但是法国队最终输掉了比赛,才使他如此的灰心丧气。其实足球——或者更多东西——是这样的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啊。这就是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吧。(这段的叙事很好,很有说服力,但议论没有紧扣中心来分析,分析事实的道理应与中心论点有关,否则这段的事实就没有意义了。议论的重点应是齐达内的这一举动对法国球员,对国家胜利的影响,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这诚然是对的。然而有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有卷土重来的机会的,像齐达内,像那位法国守门员。如果作了最充足的准备,赶上最好的时机,仍没能作出一番成绩,又还能指望人生如何呢?诗人常说生命短暂如白驹过隙,算算百年时光也不过三万个日夜;哲人说现在不过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圣人说“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这样看来似乎太悲观了,但人生不就是一场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悲喜剧么?假如人生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们需要的是破釜沉舟的毅力,是永不回头的决心。(这一段引证十分有力,但摆事实、讲道理为了什么?为了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这段的事实和道理“油”“水”分离了)
人活着面临的最大选择,恐怕就是生与死之间的抉择。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时,在返回江东重整部队和自刎乌江中选择了后者。这是一个选择了死亡的人!王安石曾这样写诗评价项羽“江东子弟虽安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不错,他是刚愎自用,短于计谋,以致兵败身亡,但跟流氓出身、却坐稳龙庭(应是:“廷”)的刘邦相比,项羽是个快意江湖的英雄!他也许不适合君临天下,但却在最后的选择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个失败者,时至今日仍能让后人扼腕叹息。在我看来,适合自己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这一段也偏离了中心)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高考失利者选择复读,好像那样就能多一次机会。其实不然。如果第一次就已经竭尽全力,那么盲目的重复只能造成压力更大、得不偿失的结果。时时刻刻,我们应该假设人生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把握住它,尽最大的努力,才能求得最好的结果。
全文中心明确:“人生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把握住它,尽最大的努力,才能求得最好的结果。”运用归纳法,开头提出论题,中间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总结,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但是摆了事实后,却没能围绕中心来分析,这样事实就成了无“的”之“矢”,“矢”不落在靶心中,这箭有什么用?同样讲道理也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也就是自己观点的正确,道理很好,但为了干什么?道理不能证明中心,却去证明别的论点,不就是没用了吗。
一篇文章为了更好论证中心,可以分为几个小方面,即几个分论点来论证,但是分论点必须与中心论点有关,分论点是从几个不同方面来说明中心论点的道理,从你的全文来看想用分论点法来进行论证,但分论点又不明确,结果事实、道理变得不能证明中心了。
议论文不好写,必须自己把问题想透,事物之间的关联清楚了才能写好。
假设人生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世界杯决赛的最后几十分钟内,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被裁判红牌罚下,球场上的皇帝黯然离去;在随后的点球大战中,意大利五发五中,击碎了法国队的冠军梦。当意大利球员们捧着金杯绕场欢呼时,法国队员们或沉默、或互相安慰。那位一个点球也没有扑出去的法国守门员抱着头,在球门里蜷缩着……在我看来,这些镜头突出的不是胜利者的喜悦,而是失败者独自舔伤口的悲怆。而追究法国队的失败原因,很大程度归结于齐达内的离开——他一直表现得那样出色,让人不禁猜测:如果法国队的阵容并未改变,也许在点球大战之前他们已经稳夺冠军了。也自然不会有这样的结局。(这一段齐达内与法国的成败关系应点到,否则与下文的议论联结不上)
齐达内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告别演出会议被罚下结束。虽然事后国际足联以罚款和禁赛作为处罚,依旧颁给了他金球奖,但法国队与冠军的失之交臂亦足以使他悔恨终生。我没有去考据马特拉齐究竟对齐达内说了什么,但法国输给了意大利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齐达内没有这样冲动,法国队就可以一雪前耻,所有的相关人员都会颜面生光,也能为国家赢得荣誉。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当事情发生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结局已经确定。人生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有些事,一旦做错就难以重来。就像岁月的流逝,就像人情的兴衰。 这段的叙事很好,很有说服力,但议论没有紧扣中心来分析,分析事实的道理应与中心论点有关,否则这段的事实就没有意义了。议论的重点应是齐达内的这一举动对法国球员,对国家胜利的影响,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这也是那位法国守门员的最后一场比赛。其实他没能扑出点球也很正常——事实上,被誉为“世界第一门将”的布封在这场比赛中也没有扑出一个点球。但是法国队最终输掉了比赛,才使他如此的灰心丧气。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诚然是对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卷土重来的机会的,像齐达内,像那位法国守门员。如果作了最充足的准备,赶上最好的时机,仍没能作出一番成绩,又还能指望人生如何呢?诗人常说生命短暂如白驹过隙,算算百年时光也不过三万个日夜;哲人说现在不过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圣人说“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人生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只有在正确的那条路上才能越走越远,直至成功。(这一段引证十分有力,但摆事实、讲道理为了什么?为了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这段的事实和道理“油”“水”分离了)
最极端的选择,莫过于生与死之间的抉择。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时,在返回江东重整部队和自刎乌江中选择了后者。这是一个选择了死亡的人!王安石曾这样写诗评价项羽“江东子弟虽安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不错,他是刚愎自用,短于计谋,以致兵败身亡,但跟流氓出身、却坐稳龙廷的刘邦相比,项羽是个快意江湖的英雄!他也许不适合君临天下,但却在最后的选择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个失败者,时至今日仍能让后人扼腕叹息。在我看来,项羽对其人生的最后一次选择,也是最坚定的一次选择,是无比正确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一段也偏离了中心)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高考失利者选择复读,好像那样就能多一次机会。其实不然。如果第一次就已经竭尽全力,那么盲目的重复只能造成压力更大、得不偿失的结果。时时刻刻,我们应该明确人生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把握住它,尽最大的努力,才能求得最好的结果。
世界杯带给我的
我不是一个球迷,当然也很少看足球比赛,这其中也包括世界杯。因此老师在布置这篇作文的时候,我甚至有些沮丧。也许是机缘巧合,让我在打开电视的一瞬间看到了这一幕:两个属于不同球队,不同肤色的球员因为传球而撞倒,一个人爬起后伸手去拉另一个人,然后那个人拍拍对方的肩膀,重回比赛。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画面,让我走进了世界杯。细看接下来的比赛,不难发现,在很多慢放镜头里都有这样的画面,我们虽然听不到他们在相互说些什么,但足以感到那浓浓火药味后的温暖——尽管是在半决赛、决赛中。(开头过长,导入正题太慢,不如删去红字几句,以后作文也最好不写这样的话。开头一定要简洁、明了)
的确,大到奥林匹克运动,小到我们自己的篮球赛,我想它们的宗旨都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我看来,它们所要告诉我们的是,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更要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相处。(这一段点名全文的中心论点。论点明确,语言高度概括,)
曾经听说“假摔”是球场上最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我们设想,如果那名球员是假摔,就会换来自己球队的得分,而不是对手的帮助。然而,他会心安理得吗?他失去的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真诚。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道,某某大街有一犯罪团伙(想想这个短语用得确切吗?)利用人们的怜悯之心假装乞丐,骗取钱财。更有甚者借用孩童作为诱饵,一次又一次骗取大家的同情心。久而久之,我们对乞丐由怜悯同情转为不屑,每当我们准备帮助他们的时候又会想到自己一次次被骗的经历。因此,又回到了我们熟知的“狼来了”的故事,不同的是,每次的牧羊人不同,但终归有些人是真的需要我们帮助的。(由足球中的“假摔”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欺骗事件,联想自然,但这两个事实与中心论点什么关系?事实为了论证中心,因而摆完事实后,要紧扣中心从道理上进行分析,像你这样写事实就不能证明中心了。)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带我去北外拜访好友,校园里遇到了两个黑人朋友,当他们同我握手时,我犹豫了。只听父母在旁边对我说,快握手。幸运的是,他们刚刚学习中文,并不明白“快握手”是什么意思,多年后,我在想,如果我还在犹豫,这将带给他们多大的伤痛。尽管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已经签署了400多年,但仍没有消除种族歧视。尽管全球正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前进,但白种人歧视黄种人、黑种人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尽管二战牺牲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但那以后战争并没有停止过——从朝鲜战争到现在的黎以冲突。尽管世界随处可见和平鸽的旗帜,而我们要问:什么时候才能世界和平,究竟人类还要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消除种族歧视,才能完成一个地球村的梦想?也许,世界杯中的那个画面就是我们共同的期望。(这一段的事实有说服力,但还存在上段的问题。)
然而,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有红十字协会的标志,在战乱的国度里有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身影,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无论是黑色人种还是白色人种,他们都为同一个目标而忙碌——用真心帮助他人、维护世界和平。
如果可能,我希望世界上没有利益、种族、国家的划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幸福的生活。
这,便是世界杯带给我的。
评析:全文中心明确,中心论点是一个准确的判断句。运用正反论证和事实论证来证明论点(三段从反面,四段从正面)论证方法运用很好。首尾照应,呼应自然。
但是,摆事实为了什么?为了证明论点的正确,因而事实后一定要结合事实有道理上的分析,进而来证明论点的正确,这一点是你作文的不足,只有事实,没有道理,文章就不会深人。另外,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好好修改一下,然后可再发给我,或开学来面批。
足球与信仰
盛景不常,世界杯的豪门盛宴已临曲终人散。我们不得不承认,足球确(实)能够在地理上和心理上掀起如此壮阔的波澜,人们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凝聚力,团结在足球这项运动周围。(这句话是病句,第一句主语是“足球”,第二句主语变成“人们”了,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在……波澜,人们……之间加“使”就通了。另外足球的“凝聚力”与“我的发现”连接不上。)我发现球队的胜利有一个共通的原因:因为同样的信仰,因为同一个目标。这样一种现象,令我从球场转向更深一层的问题。(“转向”“问题”不搭配)
信仰是人们矢志不渝相信的事物。(信仰不是“事物”,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有了信仰,一个人就有了生存的希望,许多人才能团结起来。(韩信)之所以能够忍受胯下之辱,因为他心中有长远的目标,正是因这种坚定的信念(“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与“信仰”不同)他才能挺过各种非人的待遇。《圣经》中记载着人类曾修建过震惊天神的巨塔,完成这种奇世壮举,也是因为人类有着相同的信念。与之相反,你可曾见过哪支队伍,在分崩离析时还能取胜?比方赛黑,踢完这场比赛,身边的战友已是他国之人,队员不知自己到底在为谁而战,对信仰的怀疑,必定会导致失败。(这一段“信念”“信仰”概念混淆)
信仰是人类社会的结晶(这个判断不对,“人类社会”用词过大),是引导人类生活的方向,更是一个民族成熟与否的标志(个人也有信仰,不一定与“民族”有关)。中国人是个无信仰的民族,到今天,信仰的缺失尤甚,人们什么都不相信:不信党,不信教,不信政府,不信朋友,甚至怀疑自己,在精神上贫穷得已经失去了真正的内心生活,失去了判断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失去了追求真理、正义和光明的目标与动力,失去了人类的精髓,只剩下眼前最现实最功利的具体的生活目标。不团结,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的弱点。(这一段对中国人无信仰的事实也太绝对,议论文中的事实要确凿)
对于我们,信仰不光指宗教,它是一种精神动力,鼓舞着我们去探索,去奋斗,去前进。我们能信仰的,我想不会单单只有足球。
评议:全文结构完整,中心十分明确,全文紧紧围绕中心论点采用分论点法来论证。
但是文章第一段由足球导入中心论点时,导得不好,缺乏逻辑关系,开头重要,它是作文是否精彩的关键,因而以后要在开头上好好下工夫。
文中每段分论点采用使用相同的句式,这是写议论文的一个好方法,但要求分论点必须是一个准确判断,是一个道理,是道理就要是真理,不能是错误的,还有这种分论点最好是三个,几何讲“三点一面”,议论文也如此。
还要在语言的准确上下工夫。减少病句。
(二稿)
足球与信仰
盛景不常,世界杯的豪门盛宴已临曲终人散。我们不得不承认,足球确实能够在地理上和心理上掀起如此壮阔的波澜,使人们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凝聚力结在足球这项运动周围。这种近乎狂热的爱好,仿佛将足球升为一种信仰,遍及世界。(开头简洁,语句通顺了)
人们对于某种主义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便产生了信仰。(这句过长,又不通了)信仰使人更加坚强,有了信仰,就仿佛有了精神上的依靠,一个人就有了奋斗的勇气,生存的希望。韩信之所以能够忍受胯下之辱,因为他心中有长远的目标,正是因有这种坚定的信仰,他才能挺过各种非人的待遇。(韩信的事实很好,但要扣住分论点“信仰使人更加坚强,有了信仰,就仿佛有了精神上的依靠,一个人就有了奋斗的勇气,生存的希望。”来分析,分析不够,道理不足,因而说服力不强,论证就不深刻了。另外一个例子过少,再有两例与韩信之事组成排比句,文章的事实论证就有力了)
信仰使人们更加团结,拥有同一种信仰的人有着相同的信念,面对现实便有同一种目标。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担当着一个一个共同信仰的人整合起来时,量变就会有质的飞跃。《圣经》中记载着人类曾修建过震惊天神的巨塔,完成这种奇世壮举,不正是证明了这一点吗;与之相反,你可曾见过哪支队伍,在分崩离析时还能取胜?比方赛黑,踢完这场比赛,身边的战友已是他国之人,队员不知自己到底在为谁而战,对信仰的怀疑,必定会导致失败。(似乎道理还未讲透)
信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引导民族生活的方向,更是一个民族成熟与否的标志。中国人也许不大重视信仰,到今天,信仰的缺失尤甚,人们失去了真正的内心生活,失去了判断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对于我们,(这句删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便要努力去培养信仰。信仰不光指宗教信仰,信仰是一种精神动力,鼓舞着我们去探索,去奋斗,去前进。我们更应注重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一个前进的目标。(看看上下句衔接得好吗)让信仰带我们走向成功。
评析:比上篇作文有进步,病句少了。运用分论点法,条理清晰了,但分论点还要简洁、概括,注意事实论据要充实,特别是注意事实后的道理分析要加强。另外要注意作文中的标点,不能和英语相混。
缺陷 完美
这届世界杯中,重复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恐怕就是“遗憾”了,这个词在很大一部分上是为齐达内最后时刻那番不明智的举动说的,其实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事情并不仅仅发生在这一场比赛当中。
12日正是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一场足球赛因裁判员的一次误判,而使得日本以1:0领先。后来经过录像分析,确实证明这是一次误判,但依足球比赛的规则,这种特定场合裁判作的决定是任何人不能更改的!可这也决不能简单地说是足球规则的缺陷,相反的,这正是足球魅力的一种体现。足球是人去踢的,不是机器人的竞技,是人就应该有缺陷的存在,只有缺陷的存在才能证明完美的美丽!
一届伟人毛泽东也逃不出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缺陷(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表现了他的缺陷,而不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缺陷”。但正而因它的出现,确又衬托(用词不当)出他在革命历史长河中的丰功伟绩,是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入了新的生活。拿破仑也有缺陷——滑铁卢战役的失败!而这一场世界瞩目战役的失败,又恰恰体现出他在历次战役中卓越的指挥才能,更加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指挥家(对吗?)。罗斯福总统有缺陷——他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总统!而他领导的美国人民却在二次大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坐着比站着还要高大的人!同时,这一切的缺陷,也说明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并非遥不可攀高高在上的神仙。缺陷的出现衬托出完美的存在,完美的背后也必定隐现着缺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因生活上有缺陷而懊悔,只有有了缺陷我们才知道对自身的更好修饰,经过自身反省修饰才能体现出自身的完美。我们需要的就是常常自省,多找出自身缺陷,多看出缺陷的存在,不要刻意去追求所谓的完美。生活的单调、枯燥不是什么缺陷,生活的多彩、快乐也不一定全是完美,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平常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对生活热爱、追求!
评析:立意新颖,运用逆向思维来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缺陷衬托完美”。又运用大量事实来证明中心。但是文章反映你对这一命题还没有想透,所以有些事实虽好,却没有用好,事实后的分析很不到位。再想想,把问题想清,好好修改,一定会是一篇好文。
希望一定修改这两篇文章,第一遍写不好十分正常,只要改几遍,调整好思路,改好就会写议论文了。
世界杯决赛观后感
世界杯决赛注定是一场重量级的较量。但就像许多重量级的较量一样,细节又一次决定了胜败。在90分钟内法意双方战成一比一后的加时赛里,法国队长——(加上破折号更好)即将在世界杯后退役的巨星齐达内,(用逗号断开,以示强调)突然在110分钟时头撞对方后卫马特拉齐,然后被红牌罚下。结果,在120(改为“10”更好)分钟后的点球大战中,法国队3:5告负。而意大利人夺走了久违的世界杯。
毫无疑问的,作为法国队的灵魂人物,齐达内被罚下是法国队失败的一大诱因,也可以被认为是本场比赛中最关键的一个拐点(改为“转折点”)。开场第7分钟,正是他点球中一个刁钻的勺子球敲开了世界第一门将布冯把守的意大利铁门。其后虽然马特拉齐利用角球扳回一球,但从局面上看,法国队仍把握着主动——尽管这主动并不明显且未带来得分。然而,加时赛中风云突变,马特拉齐的几句垃圾话点燃了齐达内的怒火(FIFA事后调查结果是马特拉齐放言侮辱了齐达内的母亲和姐姐),随后的“爆发”让他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最终,点球大战中特雷泽盖一击不中,宣告了法国队的失败。(这一段突出齐达内在法国队胜负中的作用不够)
几句垃圾话就为本队清除了对方的灵魂人物而大增己方获胜之可能,(这句话过长,语句不通)意大利人可谓精通足球比赛中的“黑白经”啊!但我这里无意讨论所谓“黑白经”,我更愿意讨论的,是由此事反映出来的作为一个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心理素质问题。历数古今兴衰成败,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的一念之差往往就是胜败之差。关键人物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决策时多少会受其影响。影响大了,很多时候就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了。(前后句子不够通顺,道理论证不够有力)譬如在罗马历史中,庞培就因过于自负,舍优势水军而与屋大维陆战而败北。再比如,希特勒由于对自己的空军过于自信,在敦刻尔克的盟军处于绝境时,竟下令陆军放弃追击。(希特勒的事实放在这儿不妥)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就更多了。项羽在鸿门宴上一反常态大施“妇人之仁”,灭秦后却又“放逐义帝而自立”,如此举措失当,最后乌江自刎也是情理之中了。当然,与之相反的,毛泽东在蒋家王朝覆灭之际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只有心理素质好了,(对决定胜败的关键人物反胜为败的认识还不深刻,不是心理素质的问题)头脑才会清醒,才能做到决策时的实事求是。朱可夫如果不是有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很难想象他会在莫斯科保卫战最艰苦的时刻仍坚持就地防御而没有采用当年库图佐夫的“焦土”政策弃城撤退。可见,越是到了关键时刻、危急时刻,决策者越应该理性思考做出决策。因为一个决策者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利益集团甚至一个国家,而决策者在此时扮演的是一个火车司机的角色。一个特技飞行员可以在空中“天马行空”,但一个满挂车厢的火车的司机,岂能任一己之勇力意气而行!
所以话说回来,我想齐达内也是在心理素质这一点上差了些。家国之重毕竟不同,而赛场上又免不了有小动作垃圾话充斥。跟裁判玩障眼术打擦边球的赛员,也是多如过江之鲫。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怒发冲冠捍卫尊严的行为虽有刚直勇毅之效,但确实值得商榷。毕竟世界杯决赛不是NBA式的强对抗比赛,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乔丹那样具有“影响”裁判的能力。马拉多纳可以有一次“上帝之手”,可那毕竟是在没有电子眼的时代。当然,我没有在西方生活过,没有直接领略过那种以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个人主义﹑自由民主立国数百年形成的价值观,更不敢对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下的人们的日常观念妄加评论,所以,齐达内孰得孰失,我就不再多说;对于“头撞”事件引发的心理素质问题的讨论,也就就此搁笔吧。(这一段收得不好,反而模糊了全文的观点)
评析:选材好,抓住世界杯中一个重要的点来发表自己看法,但全文中心论点不够明确,说明自己对这一事件的认识还需加强,要抓住关键,弄清问题之间的关系才好论证。还需修改。
二稿
世界杯决赛观后感
世界杯决赛注定是一场重量级的较量。但就像许多重量级的较量一样,细节又一次决定了胜败。在90分钟内法意双方战成一比一后的加时赛里,法国队长——即将在世界杯后退役的巨星齐达内,突然在110分钟时头撞对方后卫马特拉齐,然后被红牌罚下。结果,在10分钟后的点球大战中,法国队3:5告负。而意大利人夺走了久违的世界杯。
毫无疑问的,作为法国队的灵魂人物,齐达内被罚下是法国队失败的一大诱因,也可以被认为是本场比赛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开场第7分钟,正是他以一个刁钻的勺子球敲开了世界第一门将布冯把守的意大利铁门。在意大利队扳平比分后艰苦的拉锯战中,齐达内坐镇中场,一次次穿针引线组织进攻,一次次跑位拼抢充当铁闸,在为法国队争取到场上主动权的同时更鼓舞了所有法国人的士气。反观齐达内被罚下后的法国队,尽管仍有维埃拉特雷泽盖维尔托德等大牌儿助阵,但灵魂已去,军心已散,最后进攻乏力,点球不中,输掉比赛,可谓情理之中。法国队不是齐达内一个人的法国队,但齐达内的表现已经证明他的确是法国队的灵魂。
可是这样一位灵魂人物,迈过了世界杯比赛中那么多的艰难险阻,却迈不过马特拉齐设下的情绪陷阱。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齐达内为什么在那最关键的几分钟就失去了理智?是偶然现象吗?似乎不是。98年世界杯上,当时状态巅峰的齐达内就曾因为脚踩沙特队员被罚下场过。显然,齐达内这次是旧病重发了。8年时间还没有除掉心中的这个“魔鬼”,齐达内的悲剧让人感慨,更让人想起那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的老话来。不善自控,齐达内在这一点上“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在世界杯决赛这一关键时刻,放出了心中的“魔鬼”,更向我们普通人敲响了注意自控力的警钟。如果齐达内的这次失控还不足以让人警醒,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彝陵之战中的刘备。以刘玄德的宽厚仁义,面对义弟的死讯尚且做出与同盟国家不惜一战的错误决定,那么以我们平常人的自控能力,岂不昏招迭出了?“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故都市时大家都有殷鉴不远之感。可是在体育世界中,在一个离家国之运似乎很远的世界杯决赛上,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可是我们看到他——自控力了吗?
曾国藩有言,“练兵者,首练心,次练胆,而力与技皆下焉。”血肉横飞的战场上,需要有过硬的自控能力来确保发挥出技战术。足球场上,齐达内的这次爆发说明了足球队员也离不开自控力。人生的路途上,我们难道还需要更多例证看到自控力的作用吗?人生百态,人贵自重。管好自己心中的“魔鬼”,我们可以走的更高,更远。
三稿 世界杯决赛观后感
世界杯决赛注定是一场重量级的较量。但就像许多重量级的较量一样,细节又一次决定了胜败。在90分钟内法意双方战成一比一后的加时赛里,法国队长——即将在世界杯后退役的巨星齐达内,突然在110分钟时头撞对方后卫马特拉齐,然后被红牌罚下。结果,在10分钟后的点球大战中,法国队3:5告负。而意大利人夺走了久违的世界杯。
毫无疑问的,作为法国队的灵魂人物,齐达内被罚下是法国队失败的一大诱因,也可以被认为是本场比赛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开场第7分钟,正是他以一个刁钻的勺子球敲开了世界第一门将布冯把守的意大利铁门。在意大利队扳平比分后艰苦的拉锯战中,齐达内坐镇中场,一次次穿针引线组织进攻,一次次跑位拼抢充当铁闸,在为法国队争取到场上主动权的同时更鼓舞了所有法国人的士气。反观齐达内被罚下后的法国队,尽管仍有维埃拉特雷泽盖维尔托德等大牌儿助阵,但灵魂已去,军心已散,最后进攻乏力,点球不中,输掉比赛,可谓情理之中。
可是这样一位灵魂人物,最终却因为一次小小的口角与胜利擦肩而过。齐达内悲情离去的背影在让我们遗憾的同时,又一次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在很多人眼里,细节似乎永远与成大事无关,更不必说决定成败了。但是,我们决不能被宏大的理想高远的目标迁移了视线,不去重视脚下的每一步,不去重视追求目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堂堂的万里长城,当初兴建的时候,是靠设计师们比划几下就出来的吗?靠的是所有建筑者耐心细致的磨砖对缝,才铸就了中国大地上这一不朽的奇迹。人生中的无数成败亦然。事情的成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是单单一个壮丽或悲哀的结果。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正是无数细节积累下的量变,决定了最终结果上的质变。如果只看到整体而不重视细节,那么到了关键时刻,只能是想发挥也发挥不出来——因为细节上的虚空已经掏空了你发挥的资本。譬如项羽,尽管能在乌江畔绝境中还能带伤“杀数十百人”,可是因为鸿门宴上的“细节失误”,到这时他的失败已无法挽回。而先前对兵法的一知半解,更是早已注定了他的军事战略之失败。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认为我过于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不错,影响一个事情结果的因素,尤其是偶然因素是很多的。这次男篮世锦赛上王仕鹏绝杀斯洛文尼亚的那个三分,就有运动员状态波动的成份在里面。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王仕鹏平常在广东队和国家队苦练的三分功夫为基础,他能在这次生死关头中把握住到手的机会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细节和偶然因素孰重孰轻,大家一看便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传给阿斗的名言已经传了一千余年了,可是不重视细节的还是大有人在。教训已经足够多的了,我们自己难道还不重视起细节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