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高中语文

合欢树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09-29 12:2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合欢树
  •   公告:

    

高二语文教案 合欢树
史铁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文中细节感受母爱,体味散文以小见大的文体特征。
2、 品味散文文质兼美的语言,感受母爱背后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重点:
1、 散文语言的品味。
2、 文学作品“无理而妙”的鉴赏。
教学难点: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教学方法:品味探究。
教具使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了解作者。
二、走进文本,分析文本。
1、 整体把握:
思考: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母爱,对母亲的怀念)
2、 具体分析,把握文中体现母爱之细节。
如:“头上开始有了白发”“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洗、敷、熏、炙”“惊惶了好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等等。
3、 思考:除了母爱,你还有没有读出其他的东西来?
提示:找出作者在他获奖之后的一些特异行为,说说你的理解。(如“瞎逛”“不想回家”“很少”“偶尔”“不愿意”“不急着回家”“悲伤也成享受”等等。)
分析:
就大多数人而言,中国是一个更看重生命的量的国度。人们更看重的是生命长度而不是生命的质量。史铁生却不同,他所面对的生命,不是一种量的意义的生命,而是一种质的意义的生命。为什么而活着,人活着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是在史铁生21岁身体开始瘫痪时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并每一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是母亲给了他一个有质的生命,母亲不仅给了他第一次生命,更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从“别浪费时间了,根本没用”“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到“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 “我”终于走出了命运的低谷,然而母亲已离我而去。“我”由一个不经事的小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把握自己生命的铮铮汉子。母亲的潜移默化之功不可忽视。母亲种的合欢树是上天对“我”的一种安慰,是母爱的一种象征。正因为如此,在面对合欢树的时候,作者才流露出一种类似于“近乡情更怯”的情绪,他既渴望与合欢树亲近,重温昔日与母亲相亲相爱的一幕,却又清醒地意识到母亲毕竟已经离去,合欢树无法真正替代母亲。什么是家?有母亲才是家。没有了母亲,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没有了母亲的依门而望,回家为何?所以史铁生选择在宁静中享受悲伤,他在孤独安静中思考着生命的意义。
小结:这些有悖常理的行为其实正深刻地反映出史铁生的复杂心态。文学作品中这些超越常规的、瞬时的语言,常常隐藏着作者或所写对象的独特情感。无理而妙。
三、课堂迁移:画出下列“无理”的诗句或词语,品其奇趣。
1、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
2、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作业:
1、思考:《祝福》中,祥林嫂被抢亲,被迫嫁给了贺老六。在贺老六死了之后,她又一次回到鲁镇,这时鲁迅特地单独一行写了一句:大家仍叫她祥林嫂。读者早就知道她的名字了。鲁迅这句话是不是很多余?
2、阅读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片断及《秋天的怀念》一文,感受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
六、板书设计:
情结——母爱
母亲的变化:童心未泯 兴趣盎然 率真可爱 热爱生活
苍老 全部心思都在我心上 坚强执着

无理而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