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方法是 ( ) A.榜样和示范 B.陶冶 C.修养 D.说服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5.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制始于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 ( )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北京大学 D.清华大学 6.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 ( ) A.因材施教 B.抓关键期 C.长善救失 D.循序渐进 7.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 ( ) A.生理前提 B.客观条件 C.动力 D.物质前提 8.“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名话反映了教师的劳动的 (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艺术性 D.创造性 9.我国中小学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 ) A.家长学校 B.家长委员会 C.通讯联系 D.家长会 10.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连贯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11.课堂播放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演播法和 ( ) A.现场直播法 B.录制播放法 C.插播法 D.程序教学法 12.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 ) A.领会 B.保持 C.分解 D.定向 13.“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这种观点属于 ( ) A.辨证统一法 B.个人本位法 C.社会本位法 D.实质教育论 14.教育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 ( ) A.情意领域 B.特殊能力领域 C.思想品德能力领域 D.审美知识领域 15.“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说明 ( ) A.学生只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对象 B.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 C.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样重要 D.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主动作用过程 16.处于生理上的“激变期”的学生是 ( )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17.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时限性和相互关系 ( ) A.各组成部分的顺序 B.各组成部分的时限 C.应完成的任务 D.各组成部分的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