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徐老师在课中通过解决“1、弄清小数扩大和缩小时,小数点应该往哪边移动?2、弄清小数扩大和缩小多少倍时,小数点应该移动几位?3、遇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这三个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下面我具体来谈谈对本节课的感想: 1、设疑引新,激发探究意识。 出示由相同数字“2、8、5”组成的不同大小的小数,首先让学生把这些小数按大小相等的和不相等的分成两类,使学生在分类的同时产生了质疑“为什么数字相同,小数的大小却不一样,是什么引起了小数的大小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接下来探究新知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心理准备。
2、改变模式,以自主探索为核心。 本节课要发现并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是比较难点,因为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徐老师采取的是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观察与合作交流,探究到了规律,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动眼、动口、动脑,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3、合作学习,教师指导明确有效。 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老师的指导。记得徐老师在第一次尝试课时的合作交流中,老师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是说:小组合作,动手移动一下小数点,看看发现了什么。然后学生动手移动时只是随意的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对于移动手会变成怎样的小数,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
|
|